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古代爆发的农民起义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同封建旧王朝的对抗中,有些地主阶级分子,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阵线。他们或者独树一帜,与农民军配合作战;或者直接参加农民起义军队伍,前者如项羽、刘邦;后者如刘秀、李密等人,就是如此。 那么,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尤其是后一种情况呢?人们往往把他们看作“钻进起义队伍”的野心家、阴谋家,认为他们“混入”的目的是“伺机破坏革命”,①而新莽后期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刘秀,就是“典型代表”,②这种看法,是由于缺乏对具体历史事实作客观分析的结果。本文拟结合刘秀的情况,作深入一点的分析,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2.
前 言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为了歌颂投降派宋江,宣扬投降主义路线,《水浒》作者煞费苦心地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诗词歌赋就是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纵观《水浒》全书,就有诗词四百七十余首之多。这些诗词的主调贯穿着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鼓吹投降的黑线。其基本内容是美化北宋封建反动王朝,歌颂投降派宋江,推崇封建统治阶级的“怀柔”政策,津津乐道“替天行道”“顺天护国”的投降经,攻击农民起义,歪曲污蔑坚持农民起义正确路线的人物形象,宣扬以“天命论” 和“忠义”为中心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等等。这些诗词的组织安排,或置于卷首,以点明全书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调;或置于人物出场前后,以渲染烘托投降派宋江的“忠义”思想,贬斥革命派的造反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太平军的编制与统兵体制1、太平军的兵源和编制。太平军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产生于1850年11月的“金田团营”。前期兵源的基本成份是来自广东、广西一带的汉、壮、瑶族的贫苦农民,矿工和烧炭的山民。史载“从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他们是为了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而从军的,也有少量的地主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太平军团营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反元起事中一个极为活跃的人物,是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1);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2);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依靠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而知识分子阶层的复杂性,使中国共产党借鉴过去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团结、教育、改造”等政策,为以后知识分子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由于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认识,“有职、有权、有责”政策不到位,缺乏对知识分子人性化管理,从而造成政策上的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6.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一批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只有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强兵备,改革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洋务运动的兴起,使中国发生了具有浓郁封建色彩的“产业革命”,开始出现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1904年,在官方文书上最早出现了“职业教育”一词,这一时期,实业学堂也有了一定发展,而高等实业学堂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末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王莽掌权后,“托古改制”,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作为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因其在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中所表现出的对清王朝的死命效忠和对农民群众的无比凶残,已被当作封建地主阶级中疯狂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无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为了寻求一种使中国迅速摆脱严重危机的政治制度,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提出了“新式独裁”的政治主张。它既是民族危机的直接产物,也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而寄希望于传统的政治强人的间接反映。揆诸实际,“新式独裁”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封建制度,就象一个窒息的“铁屋子”。鲁迅小说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些成了“铁屋子”的牺牲品;有些成了“铁屋子”的卫道者;有些成了“铁屋子”的叛逆者、抗争者、探索者;还有些在“铁屋子”里面痛苦地彷徨。这构成了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群像。他们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无法走出“铁屋子”;从而揭示了一个社会时代的主题:中国知识分子要想寻找新的出路,必须砸破象征封建文化的“铁屋子”,将这个奋斗融入社会斗争中去;知识分子个人的生活必须和社会大多数命运连接在一起,才具有意义,才能体现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与农民起义的成败问题,是农战史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个理论问题,过去史学界有一种压倒一致的观点,农民战争总是限入失败,而我认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而共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凡属知识分子参加和支持的农民战争,其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小,秦末、新末、隋末农民战争是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参加和支持农民起义而成功的典范,因此,对古代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行为给予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某些议者竟把《史记》中的针砭拔高为司马迁觉察到封建专制的弊端。他们认为《史记》也象孔子作《春秋》一样,“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笔者认为未免偏颇,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方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公元前206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由于慑于农民起义的威力,采取了减轻剥削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并接受“黄老学派”的主张,实行“无为而治”,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小说.以一出在“无爱的人间死灭”的爱情悲剧,探索妇女解放道路,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新路。《伤逝》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社会和追求三个层面:以一个梦醒者的反思,忠告个性主义不能使青年驶达幸福的彼岸;对封建传统势力毁灭五四青年自由幸福的罪行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揭示悲剧意义的根源;奋斗者“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寄托着鲁迅的希冀。  相似文献   

14.
历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消灭农民起义军,总是交替地使用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的两手。在对待农民起义队伍的策略上,统治集团内部就分成了征剿派和招安派。无论是在征剿的情况下还是在招安的情况下,农民起义队伍中都可能出现投降派。而当着统治阶级推行招安政策的时候,投降派的活动就会更加猖狂,革命派与投降派的斗争也就会更加激烈。《水浒》七十五回的“第一次招安”就展现了梁山起义队伍中革命派与投降派的激烈斗争,同时也反映出了统治集团内部征剿派与招安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在分别以农民起义领袖和封建帝王为主要人物建构的当代历史小说作为一种潮流逐渐消退之后,低调悲剧成为主流。作为悲剧人物,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女性、商人和政治家常陷入无方向感、无精神动力的日常生活中。但将时代悲剧与人的心灵相结合的创作取向应该看成是当代历史小说在帮助人认识自己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轰轰烈烈的梁山泊农民起义,没有在“官军”的征剿下复灭,而是在皇帝的诏书下瓦解,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断送了水泊梁山的农民革命事业。“《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适应地主阶级的反动政治需要,《水浒》经过艺术上的精心结构,把这支农民起义军推向蓬勃发展的高峯,然后又让它跌入投降主义的深渊。全书的主旨就在于:革命要不得,投降最光荣。但是,也正是《水浒》这部反面教材,通过它所叙述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如何向自己的死对头——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皇帝——投降的全过程,在客观上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投降派是怎样利用革命形势以实现其叛卖阴谋。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革命形势是由晁盖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所奠定的。当阶级斗争“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的时候,晁盖作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投身于农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农民起义的风暴冲击着腐朽没落的明王朝,趁机入关的清贵族却扑灭了农民革命的烈火,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清朝。清征服者依靠野蛮的民族恐怖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当时,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有意识地总结朱明王朝衰亡的历史教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动荡的现实,对维系中国两千五百余年的封建王权提出疑问,产生日渐强烈的民主意识。一六六三年,《明夷待访录》问世,使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以其雄肆犀利的笔触.无情地撕下了封建王权的神圣外衣,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中国第一部《人权宣言》。这部不朽著作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杰出的历史学家黄宗羲.  相似文献   

18.
我主要从知识分子精神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矛盾这个角度,来作点新的读解。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自产生以来,由于它的自由、民主、个性、独立等意识和传统,一直处在与主流权力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之中。国家意识形态必然要用大一统的思想规范来整合、改造和利用知识分子,使之“非知识分子化”,成为妥贴的,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如果说,创造社、太阳社等对“革命文学”的倡导、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或“左联”对“新月派”,“自由人”或“第三种人”的批判仍属知识分子内部不同思想者的矛盾冲突,反映出许多知识分子自赏地以“群体”…  相似文献   

19.
《水浒》不是什么“革命教科书”,而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它的作者站在反动的地主阶级立场上,沒有、也不可能在书里真正塑造出一个农民起义英雄的形象来。《水浒》中的李逵,坚持农民起义的正确路线,同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却被作者做为“邪”的典型来描写,处处进行歪曲,以此反衬宋江的“忠”和“义”。至于他最后的死,在作者看来,也不是什么悲剧,而是“去邪归正”,成了“正果”。因此,晁盖被  相似文献   

20.
李渔的婚恋、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晓彤 《九江师专学报》2001,20(4):53-56,61
李渔的婚恋、女性观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封建的女性观念,对必须格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也提出了批评。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加之他本人拥有的特定经历,使他仍尊重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地位,没有彻底放弃男权至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