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班昭是位具有浓厚正统意识的史学家。在《汉书·八表》中,她从正统思想出发,以儒家思想评判汉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崇尚德治。她把汉朝看成是因应天命的正统皇权,拥护大一统,以强调西汉的历史合法地位。班昭的史学思想与汉代其他史学家相比,其正统色彩更为浓烈。  相似文献   

2.
厄休拉是美国多次获大奖的女性作家。她的《黑暗的左手》和《倾诉》两部小说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的持续深化和对道家思想的不断深入领悟。她的创作是以道家是思想为内核,女性主义思想为启发下的作家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班昭是历史上一位奇女子,她博学高才,是唯一一位参与正史著述的女性;近年来对班昭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生卒年依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定论。笔者试从《后汉书·列女传》等相关史料的记载,结合班昭生前的交游、创作活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对其生卒年做考辩,并得出结论:班昭,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公元49)年生,最迟卒于永宁二年(公元121)三月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史学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女史学家,她就是东汉时代在东观续《汉书》的著名才女班昭。班昭也是参与“二十四史”编撰的唯一女作家。一出身显贵诗书家班昭(约公元49——120年),又名姬,字惠班,因嫁与曹世叔为妻,当时人称她为曹大家。她的远祖居住在长江流域,秦统一六国时,班氏从南方迁到陕西扶风(今扶风县)。班昭的父亲班彪,字叔皮,“家有赐  相似文献   

5.
厄休拉·勒奎恩是一位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在小说《天均》中使用了大量道家思想的元素,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均平之理、以无为实现有为的无为思想及起始亦是终的循环思想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贾谊思想的属性问题,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儒家,有认为是法家,还有认为是道家,甚至有人认为是杂家或者纵横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贾谊是一位兼综百家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周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产物,不要用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来定性,我们可以具体研究贾谊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民族思想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贾谊思想的属性问题,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儒家,有认为是法家,还有认为是道家,甚至有人认为是杂家或者纵横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贾谊是一位兼综百家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周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产物,不要用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流派来定性,我们可以具体研究贾谊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民族思想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回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封神演义》蕴含的道家精神和道教思想进行了较深入地辨别,对其蕴含的儒道关系进行了重新考察与定位,认为《封神演义》思想基质是儒道互补的,以道家思想为外在表现,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核,即"外道内儒"。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道家的"入世"思想进行了探讨,从道家各流派的"入世"精神,黄老道家的"入世"政治实践,以及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三个角度把握道家的"入世"思想,并据此认为道家本质是入世的。  相似文献   

11.
赵贞吉不仅是明代一位以诗文名世的文学家,亦是一位思想敏锐的政治家和理学家。就其学术思想而言,早年沾溉阳明学说颇深,其思想倾向应属王门心学系统无疑。时下研究赵氏之专著不多,其代表作《赵文肃公文集》屡经翻刻而得流传至今,嘉惠士林。本文拟就赵贞吉之宦履行历及著述作一探述,以见其在明代学术思想界及政治领域中之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浊世剩儒真”——岭南大儒简朝亮笃实沉潜、经明行修、著述等身,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对其入、其著、其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探讨传统学术在中西、新旧彼此交织的中国近代文化递嬗中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和艰难处境。张纹华的《简朝亮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与研究角度。作为首本系统探讨简氏生平与学术思想的专著.它对学界深入研究简朝亮、朱次琦、“九江学术”甚至清末民初的岭南学术都有重要的启引作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书中存在很多失误,对其发挥更大的学术价值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熹一生所拜求过的老师很多,其中从学于李侗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李侗将朱熹引领到“道学”的正确轨道上来,改变了他的学术方向,为他以后创立庞大的以“理”为中心的理学思想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朱熹师事李侗也具有学术思想史、哲学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新版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中选编的文章。此诗以"梦"为主线,一方面,通过作者在梦中神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现出了作者对于奸佞当道的腐败政治的愤恨,另一方面,作者也表达了对于自由光明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向往。此外,从诗歌中也不难看出,作者本人的思想是"儒"、"道"交互的,这不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而且直接作用于诗歌谋篇布局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因此,对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文本解读、思想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位居上品的班婕妤,受称道的是《团扇歌》的怨悱之情;中品徐淑,被肯定的是《答秦嘉诗》的哀婉凄怨之情。而品评鲍令晖时,称赞其拟古尤胜,观其作品可知,其胜就胜在感情的动人。对于韩兰英诗作,只从文辞方面进行概括,未予以诗情方面的评价,也许这正是其位居下品的原因。从钟嵘对四位女诗人的品语中可以见出,他秉持的观点是以情动人,雅正怨幽;文辞之精,置于情感之后。相较于其"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诗学观点,其女性文学观更偏重于情感的表达,这也许正是钟嵘潜意识里对女性文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傅雷的《论张爱玲的小说》是张爱玲研究史上第一篇具有学术意义的文章,已成为后人研究张爱玲所广泛征引的批评资源。傅雷和张爱玲文学观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成长路程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两性心理不同,不可避免地导致两人艺术视野的不同。傅雷在肯定了张爱玲的写作技巧的同时,对张爱玲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着敏锐的体察。而张爱玲后期的写作情况也说明了傅雷的批评是有先见之明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当赵本山成为社会公众人物进入大众视野时,赵本山的身份开始变得复杂与暧昧起来,随之形成的赵本山现象也开始进入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并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以赵本山的影视、小品为载体,围绕着"雅俗之争"、"农村题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喜剧的语言艺术与表演风格"、"春晚之于赵本山的意义"、"农村影视的叙事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无论是媒介批评还是学术批评,都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于赵本山的高度关注,而恰似这些关注与阐释,无不证明赵本山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丰富性所在。对赵本山现象研究现状的梳理,不仅是对一个文化现象的再认识,更是对当代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丁玲到解放区后,作品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减少,仅在小说《入伍》、《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几部作品中出现少量知识分子形象为主要人物。虽然人物少,但这些人物塑造的视角却是较为复杂的,其中有文化先驱者与懵昧大众的冲突而生出的慷慨悲歌,也有从大众视角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批判,而最终主宰作家视角的是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三苏父子提出的"不能不为之为工"的写作思想,目的是革除北宋初年"贵华贱实"的绮丽文风。它的提出,最为重要的是道出了"不能不为之"时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它是作者心灵积郁的抒发,往往闪现出某种思想的光辉。而作者要想写出"不能不为之"的作品,就必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文章还以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师的创作实践为例,论证了"不能不为之为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