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胃瘫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种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经多种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经过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有效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后,胃肠功能均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9~2006年3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3~12天。32例(96。9%)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28天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一例(3。1%)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原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后小肠内疝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据国内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仅为0.2-2%。由于其发生率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往往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80年-1994年行Billorth-Ⅱ胃大部切除1368例,经手术确诊发生吻合口后小肠内疝11例,现就其诊断,治疗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原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978~ 2 0 0 0年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率 ,发生时间及治疗选择的相关性治疗效果。结果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生率为 4 89% ,9例出现在术后 3~ 5天 ,7例在术后 7~ 8天改半流质时 ,本组病例均治愈。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原因与神经因素、胃排空失调及饮食和手术方式有关 ,应及时采取措施如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胃镜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其手术并发症常常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65年至1986年共治疗10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及讨论一、胃回肠错误吻合、例1,患者、男、24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B—Ⅱ式吻合术。术后胃肠减压量极多,呃逆、腹泻、呕吐、呕吐物有臭味,不能进食,术后第8天经钡餐检查,确定输入袢为回肠,当即手术证实并行胃空肠吻合术,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以来,使用 GF—Ⅰ型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和 XF 型消化道缝合器,用于全消化道手术共计423例。胃大部切除术148例,作者实际参加手术39例。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皆获得一次成功。现以胃大部切除术为主,将吻(缝)合器的术前准备、术中使用及术后处理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85-93年共102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认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急症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临床不多见,据文献报告其差别很大,由1~27.9%、平均约为4~6%。我院从1976年10月至1986年10月统计共收治甲亢患者389例,均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其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2.3%。其中5例行再次手术。现就复发性甲亢再手术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妇科门诊1985~1990年7月用乙烯雌酚治疗子宫切除后阴道残端肉芽组织25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发病年龄:本组38~40岁3例、41~50岁16例、51~57岁6例,最大年龄5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46.7岁,均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距就诊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胃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5.1~2003.2月我院65例门脉高压征行门奇静脉断流术 脾切除术后胃破裂的患者.结果:65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底破裂,1例经二次开腹修补破裂口痊愈,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另一例二次术后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术 脾切除术中离断脾胃韧带时尽量靠脾侧切断韧带,近胃侧断端贯穿缝扎并包埋于浆膜腔内,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同时给予止酸保护胃粘膜药物治疗,可有效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11例球部溃疡急性穿孔的病例,我们采用单纯修补(简称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简称高选迷切术)。此种手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康复早、费用低、近期效果好、值得推广。为避免胃大部切除术后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我们在81年3月~82年6月对11例球部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行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空肠结肠内瘘是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它多发生在结肠后吻合中,其发生率为吻合口溃疡的10%~15%。因病人多属衰竭状态,手术规模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我科自1989~1997年共收治胃空肠结肠瘘患者2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性,35岁。5年前因十二指  相似文献   

13.
阑尾切除术是常见的腹部手术,但由于手术简单,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仍然较高。我科自1985年5月~1986年5月采用不结扎阑尾根部,并用“Z“缝合取代荷包缝合的方法包埋阑尾残端60例,具有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单的优点。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3~70岁,其中20~50岁42例,占70%。病理分型:单纯性4例,化脓性48例(占80%)坏疽及穿孔18例。  相似文献   

14.
肝外胆道的损伤或狭窄是胆道手术中或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千分之二,其中90%继发于胆囊切除术,5%发生于胆道探查术,3%是胃大部切除术的并发症,其余2%可能继发于十二指肠、胰腺等手术。现就一例胆道严重损伤吸取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病历:患者女性29岁、主因右下腹持续性疼,伴有恶心呕吐两天,在当地医院按急性阑尾炎收住院。并于当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取右下腹探查切口,术中见阑尾正常,右下腹可见少量淡黄色渗液,胆囊明显肿大,张力高颈部嵌顿结石一枚。术中诊断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即向上延长切  相似文献   

15.
胃手术后残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胃的正常生理环境的改变,肠胃碱性返流,胃内持续低酸和细菌适度生长以及胃排空延迟。自1990年—1996年以来,我科共收治残胃癌病10例,现就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5年1月~2003年6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54例的临床经验.结果:修复手术类型:用脐静脉修复狭窄占6例;用高位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术修复者占43例;用皮下通道型空肠肝门胆管成型术修复占5例.其中2l例行肝部分切除术.5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1~7a,平均3.3a.总优良率83.3%(45/54)。残石率5.6%(3/54),并发症发生率为11.1%,疗效满意.结论:充分显露肝门部胆管并解除胆管狭窄,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彻底清除肝内结石及相应病灶并结合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适用于治疗胰头部的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良性肿瘤、壶腹周围的肿瘤、严重的胰头慢性局限性胰腺炎及胰外伤。手术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损伤大,吻合口多,引流管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有利于PD患者顺利康复。文章分析铜陵有色职工总院普外科,5例实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工作,1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胃瘫,经治疗护理恰当,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残指延长器行手残指延长的方法。方法:本组18例23指,手术分二期进行。一期行截骨术。截断指骨,安装残指延长器,术后以平均每天1mm速度缓慢延长残指,待获得满意长度后.行二期植骨术,术后随访1a以上,对其骨愈合时间、残指延长度、外形、关节活动度、末梢血运及感觉等几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延长度,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及感染发生,术后优良率95.7%。结论;应用残指延长器行手残指延长,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术后治疗、护理较为容易.是手残指延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75例术前均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术前血糖降至8.0mmol/L以下56例,8—9mmoL/L11例,〉9.0mmol/L8例。本组病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或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果:术后尿潴留未改善者3例(4%);术后尿路感染者6例(8%),切口感染者3例(4%)。住院期间无低血糖或酮症性酸中毒发生,全组手术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相似文献   

20.
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主要并发很多,而胸内吻合瘘对病人造成很大的威胁.其死亡可达50%,一时发生。处理上非常困难,并且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行食管——胃吻合术120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