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七”事变后,旅居日本的一部分华侨毅然返回祖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还有一大部分华侨,在当时日本反动政府的法西斯统治下,在极端艰难和险恶的条件下同祖国人民一样,饱受苦难。一本文想对抗战全面爆之后,日本华侨的抗日活动和苦难遭遇作一简要的概述。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灭亡中国,悍然挑起“七·七”芦沟桥事变。这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群情激愤,纷纷行动起来,组建了各种形式的华侨救亡团体,如德国华侨反日救国后援会、旅比华侨反日救国总会、古巴侨民大会、缅甸誓用国货十人团、加美华侨促进国货调查委员会等。(《时事日报》第6卷第1期,1932年1月)这些组织分布的面很广,差不多凡是有华侨的地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渐演变的过程,有时认识有反复,政策也就出现反复,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四年多的1935年底才基本完成,在西安事变前后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在“七·七”事变前后付诸了实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急剧上升的中日民族矛盾,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做出的判断是;a、“九·一八”事变是反苏战争的序幕。①b、“九·一八”事变意味着国际帝国主义者将和中国各派军阀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工农红军。②当时党内的领导人并没有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长期战略的起点,当然也并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矛头是指向除汉奸以外的中国一切阶级和阶层的,而是认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相似文献   

5.
1931年爆发的“九·一”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其垄断资产阶级急剧向外扩张这一经济、政治的需要、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开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进行武装抗日的开始。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37年“七·七”事变六年之间,全国各族各界人民是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这个气势磅四、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在当时国民党政府“总裁”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一再阻挠下进行的。那么,这个运动是由谁在不断号召、组织和领导的呢?历史的结论给以肯定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党组织在贵阳地区团结了各族人民。各界同胞,救亡团体及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推动了贵阳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本文拟对贵阳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初步的探讨。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上海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 41页 :“在国民党五中全会上 ,蒋介石说 ,他的‘抗战到底’的‘底’ ,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这种表示 ,意味着可以放弃东北和华北的主权……”193 1年“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亡 ,全国人民怒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 ,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继续推行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政策 ,进一步助长了日寇的侵略气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后 ,对华北又发动了新的侵略扩张 ,193 3年初日寇占领热河省 ,并对山海关等长城…  相似文献   

9.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  相似文献   

10.
一、“应该认识认识祖国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北京、天津即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京、清华、南开三大学合并,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文学院设在南岳。闻一多先生是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我是文学院教育系的学生(当时因为各系学生少,就把哲学系、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重庆谈判,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人所共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位。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反革命的武装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直至1937年“七·七”抗战前夕,在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面前,国民党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顺乎民意,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将中国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不断挑动磨擦。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一边命令日伪军只准受降国民党,一边积极调动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2001,(Z2)
1.全民族共同抗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共同抗日局面的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九·一八"事变研究中几个争论问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最主要原因进行了新的论述和分析,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满蒙"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国内和国际上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问题,人们通常以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为标志。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这个问题的叙述也是模糊的。我认为,“九·一八”事变只能说是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初步形成,而正式形成,则应该是一九三六年广田内阁成立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前的一个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部已法西斯化,并在内阁中具有影响国策的作用,但它还未能达到完全控制内阁的程度。所以,“九·一八”事变只能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从此,中国现代的历史揭开了抗日战争悲壮的一页.“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是由日本这个“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它在经济、政治诸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本文试加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与我党“逼蒋抗日”张建芳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整个东北,继之又不断地向内地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但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蒋介石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妥协退让,对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7.
1937年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积极联合国民党,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推行一条片面的抗战路线,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抗日战争部分的第一章第二节《日军全面进攻和国民党的抗战》。从1931年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我国,请大家回忆一下,日本策划了哪些事件?侵占了我国哪些领土? [评:复习旧课,要求明确;一个“请”字发问,显得亲切自然。既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又使学生消除紧张心理。] 生:(学生上讲台边指《抗日战争初期形势图》,边回答)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占领东三省。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以后 ,为实现其永久霸占的野心 ,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移民。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又进行了青少年移民。“青少年”移民与一般的农业移民不同 ,它的军事战略目的十分明确 ,它实际上是关东军的兵源储备 ,起到了强化对苏军事防御、镇压东北抗日武装的作用。日本的“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 2 7页《“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 7年 7月 7日夜间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 ,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 ,193 7年 7月 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 ,其实 ,战斗的第一枪是 7月 8日早晨打响的。193 7年 7月 ,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决定在卢沟桥挑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