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李莉 《华章》2005,(11)
作为语文教师,我把日记当作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作为班主任,我把日记当作我工作中的助手,它能帮助我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一、日记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一扇窗口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不了解学生就谈不上教育。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育家、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情感的脉搏。班主任管理着几十个学生,这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知识技能、认识能力、思想品德、爱好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千差万别。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高超…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育首先是人学,是一项双边的活动,教育的施动者是教师,而受动者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若不重视学生的现状,不了解学生,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也就无从谈起。乌申斯基也指出:“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同样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人的重要性。而新课标也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切…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煞费苦心,结果收效甚微。一次,我要同学们回家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把日记交上来,成绩差的同学千篇一律都是写:早上我起了床,洗了脸,就背着书包来上学,走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我就走进教室上课。然后就是到了什么时间就放学回家了。空洞无味,记流水帐。写作稍好一点的同学就编一些不真实的故事,一不生动,二不具体。当日记快检查完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一位平时话多的男生,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从神态看,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就问他:“杨举志同学,今天怎么这么乖?“还没等他回答,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昨天晚上教室门没关。”这位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说:“老师,昨天下午我把锁弄坏了。”我问他:“你弄坏了锁当时是什么心情?”他说:“我害怕,怕老师批评。”“那你昨晚的日记是不是写这件事?”“不是。”“你想,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你把它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日记吗?”我由此得到一个启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着眼点应该在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学生远不像过去的学生那样单纯,他们的内心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正是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我们应当顺应这种变化,不能用旧框架和旧模式来面对今天的学生,应当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情感之门愿意不愿意向教师开放,就看教师采取的教育方法得当不得当。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曾经用“交换日记”方式同学生交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烦恼,面对美好人生。他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写在日记上,交给他由他加上批语,再亲自发给学生并加以保密,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始时,大部分学生都准备了两本…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心理、兴趣、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古今中外教育理论都十分明确指出,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 2014年我教五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位男生,名叫小曾,虽才11岁,个头却有1.75米,人高马大.刚到班里,我就发现他有很多不寻常处:下课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但课堂发言非常积极;个头挺大,但受点委屈就嗷嗷大哭;总是抱着防范的心理对待同学,好像有人随时伤害他;有时候别人只是无意多看他一眼,他就大声说:“看什么呀看,难道没见过帅哥?”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现代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是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作为班主任,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日记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对每节数学课内容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众所周知,高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从小就有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在他的数学日记里密码式的文字记载了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些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教育是社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十二、三岁年龄的青、少年,随着身心的发育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其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为了使这些学生的观念、认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就必须设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进行书面交流就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心理日记对学生的教育以个别指导为主,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在日记中可以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进而迁移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而心理问题却变得较普遍而复杂起来。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搞好班级管理,我提议让他们写日记。因日记不受题目、内容、表达方式等限制,能发现问题,老师可以随时介入,帮助学生解除困扰。一、日记,可以解开同学间的小疙瘩。现在有些学生利己主义思想较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更不会注意别人的感受。同学之间经常出现小别扭、小磨擦。又因他们年少幼稚,不谙世事,所以,同学间动不动就会出现些尴尬的“结”。如果不早解开,越结越大,对学生本人、对班级都有害无益。这些“结”在他们的日记中会时有反映。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他们穿针引线化解矛盾。如,学生李在日记中写道:他与同学张因小事产生了误会,两人已有好几天不说话了,心里很焦急,又没有办法。我就找学生张,让他看这篇日记。他看后,在这篇日记下面这样写道:“没关系,其实我也不对。”两人因此和好如初。之后,我见学生李的日记中写了这样的话:“我今天才认识到写日记是在与老师谈心,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仝畅 《辅导员》2015,(9):6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心理、兴趣、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古今中外教育理论都十分明确指出,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2014年我教五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位男生,名叫小曾,虽才11岁,个头却有1.75米,人高马大。刚到班里,我就发现他有很多不寻常处:下课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但课堂发言非常积极;个头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这已成为语文老师们的共识 ,也就是说 :生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 ,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因此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把作文变成学生生活的迫切需要和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 ,只有做到这一点 ,作文教学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妨通过诸多系列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日记系列训练日记是应用文 ,虽然与生活的关系很密切 ,但作为学生 ,有时并不太了解它的作用。应让学生明白 :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魏书生语 ) ,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 ,除了要求学生注意日记的常规要求外 ,老师应…  相似文献   

12.
《班级日记》是“遥控班主任”的第一手材料,是班委带领班级成员搞好自主管理的重要依据。“班级日记”的具体操作程序为:先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然后由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写作。班级日记内容除保留值日班长对日常生活情况的记录外逐渐转向“对违纪事件的评述”。对“良好班风的渴求与颂扬”,对“班级活动的安排与设想”,对“同学及记录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介绍评价”。对“身边同学闪光点的挖掘”,等等。有了这第一手材料便能针对班级情况,对症下药及时教育指导。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根据《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动态;利用《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根据《班级日记》,巧设角色,根据《班级日记》,妙用惩罚;根据《班级日记》,引导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班级日记》,与家长交流,达成教育共识,等等。  相似文献   

13.
日记     
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可是,教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呢?我想到了日记。我何不每天与孩子们以笔相会,既锻炼他们的写字、写话能力,又能了解、欣赏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和孩子们都爱上了日记。孩子们写的日记也由一句话变成了一段话,由写流水帐到会抒发感情。日记中师生之间的对话至今令我难忘。小愉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放学后,我和妈妈回家。妈妈说:“要回新家了。”我看见漂亮的房子,心里真高兴。我看了日记心里也为小…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一直注重培养学生记日记的良好习惯。记日记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获取知识,而且能锻炼他们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大有裨益。可事实上,学生对日记的看法大相径庭:有的学生认为日记可以展示自己的文采;有的学生认为日记不过是任务而已;也有学生认为写日记简直就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事……一天,我批到这么一篇日记:“日记就相我的父亲你为什么这么冷库令我害怕不我不是胆小鬼中有一天我会和你成为好朋友”。看着这篇无标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日记,我哭笑不得。我想,如果该学生站在面前说不定日…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成才之路》2014,(3):33-33
正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师要从各方面育人,那么他应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动机、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工作就会出现盲目性,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发现让学生写随笔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途径。我布置的随笔内容是: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每周写一篇。内容可以是一周内班级里所发生的大  相似文献   

16.
说日记     
从幼儿成为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转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是学校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家长,我想出了一个帮助孩子“说日记”的办法,使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的同时.让孩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刚开始的几天,他一放学,我们就问他:老师是怎么上课的?今天学了些什么呀渐懂了吗?等等。天天的询问把孩子问烦了,不再愿意回答了。不了解孩子就无法教育他。于是,有一天晚上,当孩子写完作业想玩一会的时候,我说:“咱们…  相似文献   

17.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位同学的日记。他在日记中写到很多发生在班级里的事情,可这些事以前从来没有班干部向我反映过。这篇日记帮助我打开了思路———要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何不让学生每周写篇日记,交给我批阅呢?学生可以此作为练笔的机会,而我可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18.
日记是了解学生的窗口运用日记开展谈心活动,使老师把握了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我们班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遇到考试成绩欠佳、与同学闹别扭等不如意的事情时,常常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冷漠地对待周围的一切。我发现这样的情况后,就耐心地与他  相似文献   

19.
情感,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情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尊严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是不但要…  相似文献   

20.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国的《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综观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在不同学校特别是普通学校有增多的趋势。如我校,作为山区的一所农村学校,这一现象更是如此,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教育者面临严峻的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