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十年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出后,我曾跟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就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话题多次交谈,唐国强喜欢用“万古凌霄一羽毛”形容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我对他说:你能把诸葛亮演这么好,正是你认真学习古典文学的结果,是古代文化浸润的结果。《三国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从《三国演义》开始,中国小说出现一个专门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是流动的空气。它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塑造着我们的气质、性格、感知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者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语言是“人的精神本体”,母语教育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课文,就是给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毛宗岗对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了细致的修订、评点,刊出了“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人们多称之为毛本《三国演义》。毛本《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其他《三国演义》版本便逐渐泯灭,从此,《三国演义》遂以毛本为定本,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天,社会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就是毛本《三国演义》。本来历史早巳为毛本作了结论,广大读者也早已为毛本作了鉴定,然而,近世以来,毛宗岗及其修订、评点的《三国演义》,又遇到有些人的非议:说什么毛宗岗的修订本又使原作中的反动观点得到了加强;毛宗岗是“反动的封建正统主义者”、“平反的陋儒”;“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是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的需要”等等,不一而足。果真如此吗?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4.
“空城计”是广大中国民众熟悉的一个故事,《辞海》等权威辞书对“空城计”的解释都和《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只是一个经典文学故事。尽管历史上确有利用空城计吓退敌兵的实际战例,但是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记载。本文针对有关空城计的几个历史真实案例和文学故事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连续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我们的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堪称精神文化经典产品的古代小说名著,便正是中国古代璀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借鉴与启示,挖掘古代小说名著之于当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无论对中华学术文化的弘扬,还是对新世纪新生活的创建,都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不揣简陋,现仅以《三国演义》和《金瓶梅》二书为例,略作个案剖析,权当引玉之砖,并期望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走向全面和深入。 一、“《三国》精神”与…  相似文献   

6.
随着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易中天品读《三国》、于丹妙说《论语》、王立群读《史记》的热潮接踵而至,"国学热"、"经典热"现象蔚然成风。透过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依然观照着当下社会和现代人,为人们进行精神导航和人生指引,对现代人精神人格的塑造和构建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遗产,扬长避短,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学文学院李新宇教授从历史的视角对《三国演义》提出了质疑,彻底否定《三国演义》的经典名著的地位。李新宇说他一直想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各类经典进行系统评估,把那些野蛮的、残暴的、反文明、反人道、与人类健康文明相冲突东西一一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明代"四大奇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都与历史献有关系,由于创作背景不同、取舍不同、处理方式各异,成就了各自的特质和奇观。历史献不等于历史真实。历史小说的伟大经典《三国演义》的极大成功在于它是“学”。而学也讲真,但主要是追求美。  相似文献   

9.
一部《三国演义》教了很多人,也害了很多人,因为很多人偏偏不把它当小说读,而是当历史读。KOEI(日本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系列,虽然标榜为“志”,其实基本还是以演义为蓝本,这从人物参数上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日本另一家名为“龙”的游戏公司曾经做过一款《三国正史》,那才是真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可惜历史和历史游戏完全是两码事,一板一眼照正史  相似文献   

10.
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长篇文学名著之一,问世六百多年以来,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强盛,固然是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之然,但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褒贬准则来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呢?这正是《三国演义》的一  相似文献   

11.
富有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西周礼乐文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模式,其基本精神是通过各种途径对人进行情理兼备的礼乐教化,塑造人和谐的文化心理与完满的“君子”人格。尽管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注重以塑造情理兼备的“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的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应是我们的民族教育认真批判继承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一书深受《春秋》的影响。具有比较明显的“春秋特征”。《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观念是“春秋大义”的体现;小说中一宇而寓褒贬的“春秋笔法”,对历史材料的“笔削”以及“简而有法”的叙事方式都明显地受到《春秋》的影响。罗贯中作《三国演义》与孔子作《春秋》有着相似的创造动机;《春秋》本身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另外,我国古代文学有文史不分的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三国演义》“春秋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这里所指的民族精神实际是民族的人文精神。民族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关系极大。如果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人文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骨;比喻为综合营养,这就是微量元素。一个没有自己人文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没有脊梁的民族,是一个不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伟大足迹的民族。中国正在跨世纪,21世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世界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堆积、沉淀了大量的经典,无论是《论语》、《老子》、《诗经》、《楚辞》,还是《荷马史诗》、《理想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从为人到处事,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平天下,兼容并包。所谓“读万卷书”、“开卷有益”,那些经过历史洗礼的经典,除了能够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外,还能更深层次地提高他们的素质。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读经典和学生自己认真读经典是培养并提高其素质的重要一环。我校是一所有着75年历史的学校,是一所有着浓厚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的学校,在…  相似文献   

15.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如是说,但罗贯中对三国时期的人和事,严格依照他的历史观,寓褒贬,别善恶,有爱有憎。一部《三国演义》,并非“笑谈”资料。发生在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的事,都是人的灵魂的记载,展示着过去,指示着将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的借鉴、智慧的启迪、力量的激发,岂能都付笑谈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头脑的人,应该严肃地对待历史。在“一·二八”事件中,夏硏尊先生任教的上海立达学园遭日军轰炸。他在废墟中拾到一块弹片,配上架子,放在案头,弹片的形状很像一座假山,他担心“把惨痛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讲话》,鲜明地提出了“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相似文献   

18.
一、借“箭”。理清脉络。整体感知教学模块: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师叙述导人:同学们看得热血沸腾,是啊!百年历史,百年战乱,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许多英雄,有忠义血性的关云长,有勇冠三军的张飞,有仁义为先的刘备,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典型形象,而这正展示了作者及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与心理追求。同时,这个形象不仅凸现了儒家文化中知命、尽命的自觉精神,也显示了自身不可逾越的精神误区。  相似文献   

2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众多,但唯有三国时的英雄曹操最令我敬佩。《三国演义》把曹操描绘成一代奸雄,于是很多人就用一个“奸”字去评价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虚伪的人物。这种评价受了“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我认为这样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可说引用《三国演义》开篇诗句,自然引出本文的“风流人物”。批驳他人对曹操的评价,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是历史上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流人物”。曹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