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和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通用的经济范畴宋涛早在80年代,有的同志在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近来有的同志认为资本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通用的两个经济范畴。我不同意把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两个经济范畴搬...  相似文献   

2.
于成贵 《考试》2010,(11):35-36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和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目的:资本主义是为资本家阶级需要服务社会主义是为全体劳动者需要服务崔朝栋社会生产目的是体现社会生产本质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生产目的,体现着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层本质。在这一问题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经济理论界大都认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4.
卓炯同志在《也谈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一文中说:“我们这些年来之所以经济效益不高,就是不重视 m,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并和剥削等同起来。”又说:“我们的一些同志硬是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因而模糊了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卓炯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经济范畴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反映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学文献中,“经济制度”、“经济形式”和“社会经济形态”这三个不同的概念经常产生混乱,引起人们的激烈争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更好地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我们有必要对此三种不同的经济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经济制度”、“经济形式”、“社会经济形态”是三种不同序列的经济范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不同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第一个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是经济制度方面的范畴体系,可概述为“原始经济制度——奴隶经济制度——封建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共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学文献中,“经济制度”、“经济形式”和“社会经济形态”这三个不同的概念经常产生混乱,引起人们的激烈争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更好地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我们有必要对此三种不同的经济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经济制度”、“经济形式”、“社会经济形态”是三种不同序列的经济范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不同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第一个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是经济制度方面的范畴体系,可概述为“原始经济制度——奴隶经济制度——封建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第二个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是经济形式方面的范畴体系,可概述为“自然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中仍然借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如工资、成本、利润等。由于受这些经济范畴的束缚,影响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说明和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论证,致使我们不能建立起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使社会主义实践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主张,对内适度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过渡时期要通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生产;社会主义时期适当发展资本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对外学习并利用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经验,增强社会主义的实力,因此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科技成果,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学习资本主义配置资源的方式,开放和利用自由市场;借鉴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某些形式和方法,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一、二年来,经济学界有人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而且应该使用资本和剩余价值概念,理由是“不在其名,而求其实”。说“资本不一定必然与剥削相联系,关键在于资本归谁所有”,“剩余价值从原始公社末期产生以来,一直存在。关键在于谁占有”。另有些人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经济范畴,而是扩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的共有经济范畴,社会主义是扩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当然也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经济中究竟存在不存在、好不好使用资本和剩余价值经济范畴,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有共同“再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王文臣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发表了《剩余价值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他论证的逻辑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概念;→剩余价值本身、“剩余价值一般”并没有剥削;→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范畴的存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剩余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范畴。(参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对王文所持论据和结论,未敢苟同,谈谈个人看法以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资本是真正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钥匙。资本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经济范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历史范畴具有其历史局限性。而这种资本的辩证历史作用是由资本本性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论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所有制是处于不同层面的经济范畴。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在什么所有制基础上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组建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组建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组建的,视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我们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利用股份制搞活、搞好公有制经济,而决不是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实行私有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考茨基与同时期的其他左派理论家不同,针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无产阶级能否利用‘民主’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他给出了不同答案。他认为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决战前可以利用民主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经济民主将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通过自我主体性的发挥,人民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从而为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奠定重要的政治基础。客观地审视考茨基的民主观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在把握考茨基民主理论的合理因素的同时,还必须认清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林彪、“四人帮”和他们的那个窃据高位的顾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肆意篡改马列主义关于划分阶级的标准,人为地制造和扩大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那个臭名昭著的顾问就曾说过:“过去从经济范畴上划分阶级,这是对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有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存在,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15.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剩余价值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形态与意义,重新解读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新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较为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并比较正确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自己首创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深刻地研究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范畴,并依据对于这些经济范畴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了墓本上符合客观现实的划分,从中“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通观斯密的全部经济理论,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他全部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重大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就使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何异同,以及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有哪些,作者主要从以上方面简要地论述的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但不能“一样抓”,因为它们各有特点。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来发展生产力。可以说,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对于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可以不问姓社姓资。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划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界线。在经济领域引进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又要对西方的“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严加防范。我们不能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列宁在俄国建设中,从理论和实践中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并首次提出了可以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文章通过对列宁国家资本主义内涵及其实现形式的阐明,分析了在无产阶级条件下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从而为列宁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进程和全球共产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做出精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构想。列宁立足于俄国实际 ,探索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深刻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和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