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担负人才培养重责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已实施六年,其效率和满意度均需要提升。这一计划所确定的法律人才目标虽针砭时弊却需要在长期性、稳定性和前瞻性上进一步提升和固化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法治人才概念,以法治为基础,吸收法律人才基本素质,倡导培养具有法律之德性、法律之知性和法律之技性三位一体的法治人才,是对卓越计划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和深化。卓越计划所推行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法治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但需要更权威的顶层安排、更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更强力的行动推进。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过程,需要法学院回归本质功能,并与实务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构成法治人才培养的主体机制和培养环节,形成更有成效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坚定的法治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强大的法律实践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目前,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安排评价体系不健全、"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4.
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是法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应树立整合式创新理念,基于不同行业的需求优化法学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以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对多元法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理念上需澄清其与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体系的关系,由此辨明涉外法治人才结构化类型。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坚持中国本位的人才培养立场、坚持高层次卓越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地因校制宜分方向人才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战斗力中人的积极因素这一特征 ,阐述了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建军强军之本 ,是新的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新时期建军治军的一项战略任务 ,强调了高素质军事人才在建军治军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蓉 《西藏教育》2020,(5):58-61
新时代推进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新时代下,西藏高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反映出课程体系设置创新不足、实践教学与法律职业衔接不够、民族特色、服务西藏功能发挥不突出、藏汉"双语型"法律人才培养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分析其造成原因,提出创新西藏高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提高新时代西藏法治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才储备,推动依法治藏,促进富民兴藏。  相似文献   

8.
张军  黎宜春 《广西教育》2022,(27):130-134
本文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探究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策略,提出在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应突出政治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升级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警务化管理、打造新型师资队伍等,通过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以点带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要解决好当前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法律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法律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边疆高校法学一流专业建设为边疆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下法学一流专业建设背景、意义和问题的考察,提出培养目标和定位、教育模式的选择、实践体系的构建、教材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建构等为其建设要素,从推进"互联网+"、落实"双千计划"、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机制创新、"以赛促学"突出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2018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对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教育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本文厘清了法学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专门职业教育、精英教育,并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办学实践,探讨了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论证了以"健全人格教育观"为统领,以德法兼修、教学相长、教研互动、通专并举、虚实结合、内外协同"六结合"为路径,解决好法学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关注法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司法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卓越法治人才的供给,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仍然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加以革新。在智能司法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需要格外重视法律思维训练的强化、类案技术的习得、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知识的获取、职业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养成。同时,智能司法的发展,也有助于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尹娜 《科教导刊》2023,(2):14-16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践行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依法治村的关键一环,高校能提供法治人才供给,而乡村需求与法律人才供给存在脱轨的现实抵牾,为此,立足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通过分析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互动耦合关系,力求打破常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元协同共济的组织保障关系,多途径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双向同构,夯实卓越法律人才的价值意蕴,以期打造契合乡村振兴对法治人才实践要求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从军校研究生身份上的特殊性、学习上的独立性、科研上的实践性、管理上的自主性出发,分析了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特点,提出应辩证处理好学术科研与从严治军、分散教学与统一管理、"纸上论兵"与军事实践、管理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关系,在强化军人意识、探索教育管理的科学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实践平台、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上下工夫,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军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需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整体合力。法学教育来源于实践,也回归于实践。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需要构筑一个培养法科生实践能力的集法律事实探知、司法文书写作、法治思辨论证等综合技能于一体的学科体系,而建设长期稳定的动态化法学基地无疑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效地促进高校法学院与司法实践基地的良性互动,最终促成应用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法律硕士项目推行至今已有20余年,其设立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实务型、高层次”的法律人才。民族地区高校在办学时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制度,夯实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条件,培养出法律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出色、适合地方社会法治需求的专业化、类型化的卓越法律硕士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