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天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期的儒法斗争。这期间,爆发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以后,曹操、诸葛亮等法家人物登上政治舞台;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这样有作为的政治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弄清儒法斗争的阶级基础和实质,有助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 (一) 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集团控制着政权。他们把经过“白虎观会议”确定为“官学”的孔孟之道越捧越高。他们顽固推行尊儒反法路线的结果,使儒学泛滥,政治腐败,豪强割据,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尊法反儒思想的杰出政治家。一千多年来,围绕着儒法斗争的问题,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云。今天,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曹操尊法反儒的法治精神,重新估价他在尊法反儒斗争中的积极贡献,以及他在东汉后期实行政治、经济革新,消灭割据,打击世族豪强复辟势力,进行统一中国的事业,发展经济、文化,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真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深入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门阀世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其背后所依靠的阶级基础也正是当时的世家大族。文章就刘秀集团建立东汉政权前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及东汉政权建立以后刘秀对世家大族的政策调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 魏晋部分 (一) 三国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六、七十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公元220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全国性动乱,从此军事斗争的中心转入三家之争。天水地区处陇右要塞,为魏、蜀争锋之土。如著名的“街亭”之役、及“六出祁山”都发生在这里。天水之名气,由此发起。但从总的局势看,大抵是以渭水为界。渭水北面及今天水市为曹魏所有,而渭南即长江流域之徽县、两当为蜀汉所有,其间地西和、礼县为胶着状态,时为蜀有,时为魏占.由于陈寿撰《三国志》无《地理志》一门,加之战争动乱,使考证本区辖县困难重重。今据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考述。 《晋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  相似文献   

5.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建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目前,史学界对于三国终止时间大都比较赞成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的时间,而对于起始时间却众说纷纭。基于这样的矛盾,文章探究了三国的断代问题,着重分析了《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关于三国历史的记载,三国中国的涵义,如何计算三国起止时间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擅权,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军风起云涌,摧垮了东汉皇朝的腐朽统治,但终于在地主级阶血腥镇压下失败了。接着是军阀割据混战。曹操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逐渐扩展势力,统一了北方,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诗歌的作者和提倡者,在他们的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当时有“天下文人竞集魏都”之说,形成了建安时期文学兴盛的气象。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到当时著名的文人说: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坚决推行法家路线的杰出的政治家。正如鲁迅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打击豪强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里人烟稠密,繁华异常,但也有不少豪强,横行霸道,杀人劫货,使社会秩序非常紊乱,治理起来相当困难。公元一七四年。这里调来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都尉”(搞治安工作的),这就是曹  相似文献   

8.
《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同派法家的重要著作,成书在秦昭王末年。它是商鞅变法(前359—前338年)至秦昭王时期(前306—前251年),约百年左右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进行变法革新,防止奴隶主复辟,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经验总结。商鞅(前338年),卫国人,是战国中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大变动时代。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在中原各诸侯国相继夺取政权,但奴隶主复辟势力仍很强大,“他们反抗的劲头正由于他们的失败而增长了千百万倍。”加之,新兴地主阶级又缺乏巩固政权的经  相似文献   

9.
傅玄论     
魏末晋初,在今陕西耀县泥阳(晋时属雍州北地郡泥阳县)有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个颇受朝野器重的诗人,名叫傅玄,字休奕。他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卒于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17年—278年),享年六十二岁。傅玄祖籍灵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祖父名燮,在东汉任汉阳(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太守时,为胡骑数千及造反的群众所围,于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战殁;他的父亲名千,那时才十三岁,以后也成为知名人士,在曹魏时作过扶风太守。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北方兵连祸接,战乱频仍。自东汉王朝血腥镇压黄巾农民军起,接踵而来的“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乃至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使人口密度最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荒凉残破景象。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战乱以及由此造成的饥馑、瘟疫等,使北方士民纷纷背乡离井,举家南迁。周秦以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由北而南大量迁移从此开始。当时人口迁移总的趋势,尽管也有数次东北、西北流向,但向西南、东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1.
试论姜维     
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在少年时代,姜维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经学家郑玄的著作.而且他为人好立功名,还交结了一批敢死之士,不务农桑,专习武功.他的父亲姜冏,东汉末年为天水郡功曹,后因当地少数民族羌戎叛乱,战殁于战场,因此东汉王朝赐姜维官中郎将,参本郡军事.  相似文献   

12.
公元4世纪,中国北方正值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的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氐、鲜卑、羌、匈奴、羯等各个少数民族在各自领袖人物的带领下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中,有一位气度恢弘才干非凡的人物,他就是氐族政权领袖、前秦皇帝苻坚。在他的治理下,前秦一度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政权。但由于淝水一战的惨败而使国家解体,最后使统一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二百多年。苻坚的失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失误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规律,但偶然性的因素也是造成历史最终走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继《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之后,东汉末年,在诗歌的历史河流中,出现了《古诗十九首》。它以自然朴实的语言,抒发了那个时代的人民在黑暗现实中心灵的愤怒与悲伤,在叙述生活的牢骚与不平的  相似文献   

14.
包阳炀 《阅读》2023,(ZA):24-29
<正>作家名片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成都,到上海求学。自那以后,他一生常在路上,并写下四本“旅行的书”,分别是《海行杂记》《旅途随笔》《旅途通讯》《旅途杂记》。从这四本书中可以看到,巴金从上海坐游船前往法国,而后又在南方(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旅行会友;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全国各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  相似文献   

15.
力子都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子都是西汉末年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起初,他是赤眉军的创始人之一;随后,他领导起义军坚持战斗了八年。但是,他的事迹却长期被湮没了,成为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位无名英雄。因此,有必要把他的事迹考辨清楚,以恢复其农民起义领袖的应有地位。一、力子都不是名姓而是绰号自东汉以来,历代史学家们说,西汉末年有一位农民军首领的姓名叫力子都、刀子都,或刁子都。有人说,作“刀”者刻误,应为力子都或刁子都。也有人说,作刀或刁  相似文献   

16.
黄兴是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忠诚朋友。他一生拚搏于沙场,奔波于南北,为创立资产阶级政权尽心竭力,成为近代唯一和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正因为如此,一谈及中国近代历史,必然要涉及到黄兴。历史学者对黄兴的介绍、评价、探讨,一般偏重于战绩和政绩,而对其思想的阐述和研究相较薄弱,其中对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贫富分化加剧,人灾天祸频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东汉政府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使民心游离于对政权的拥护而去寻求其他释放能量的途径。而由于张陵、张衡、张角、张鲁等人有着较高的宗教素质、丰富的教义来源、雄厚的群众基础、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稳定的经济来源,使民心归附于对教主的崇拜而使得道教得以创立和发展。总结和反思道教的产生的过程,对于今天的宗教管理和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捷 《阅读》2023,(66):12-17
<正>《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讲述了群雄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这三国中的“蜀”就是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中心就在今天的成都。成都又称“蓉城”“锦城”,是世界著名的美食之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有独特的美食、有趣的方言、遍地林立的茶馆和各色各样的土特产。成都自古以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汉赋四大家中,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成都人。大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都曾寓居这里,素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曹操、曹植父子文格与人格的矛盾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曹植父子的文格和人格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曹操更多地是一个兼为文人的政客,曹植则只是一个想做政客而不能的杰出文人。  相似文献   

20.
论管仲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齐国颖上人。他于公元前六八五年相齐桓公,执政四十年。管仲出身贫贱,早年做过小商人,也做过小官。他在辅佐齐桓公期间,主张“以法治国”,对内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他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瓦解氏族贵族的奴隶制统治,推行了一条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的法治路线,从而使齐国富强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史称,他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在自己的著作中,最早地阐明了法治思想,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