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责任素养。由于辅导员身处多重角色引起的责任冲突、职业化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之中,加之偏功利的价值取向,导致当前部分辅导员的责任素养缺失。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切实加快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同时高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以利于责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谢海燕 《时代教育》2010,(3):103-103
公寓辅导员全面负责幢区学生公寓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公寓辅导员工作的若干途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服务者等角色于一身,各种角色之间产生冲突在所难免。文章从分析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和角色冲突的范畴入手,在加强角色调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辅导员应对角色冲突的策略。这对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工作实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终端原住民95后成为高校大学生主要群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辅导员进入高校,成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在角色视域下,90后辅导员的角色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者、日常管理引导者、生活学习协作者、专业事务工作者。90后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应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初心与使命,加强核心能力,强化协商对话,提升媒介素养,抓好平台建设,树立90后辅导员"大学教师""学生导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5.
书院制管理模式是在学生公寓管理的基础上,以学生生活社区为单位,融学生的教育、学习、生活、文化为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制管理模式为辅导员角色的转变和准确定位提供了契机。在这一模式下,辅导员的角色发生了从灌输管理到引导服务,从单一事务管理到多元化导师引导,从学生工作“多能手”到职业化、专业化,从经验型辅导员到研究型辅导员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与身份和社会相对应的义务和权利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模式就称为社会角色。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只扮演一种角色,结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总结出辅导员工作三个方面十大角色,运用角色学分析了辅导员深层次矛盾,提出加强系统学习、抓住思政核心、规划职业路径来深化角色领悟、灵活角色管理、根植角色实践,逐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7.
汪泉 《河南教育》2009,(3):59-59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性工作两大类。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但是由于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繁杂性,他们极易忽视学生公寓这块“责任田”,公寓便成了学生的“自留地”,在公寓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常常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于是,学生公寓容易成为高校管理的最大盲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寓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积极推进辅导员入住公寓工作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举措.如何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公寓辅导员队伍,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队伍是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主力军,他们对于辅导员角色的职责履行、权益保障、价值认同和职业发展等方面有着许多期待。由于实际情况与角色期待在政策落实、学校管理和学生期待三个层面存在落差,也使他们容易产生角冲突而出现职业倦怠。为了让地方高校青年辅导员健康成长,加强地方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可以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地方高校和青年辅导员自身三个维度出发,调和冲突,达到角色和谐与角色实现。  相似文献   

10.
姜桂红 《文教资料》2010,(32):227-228
高职院校建立公寓辅导员队伍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重要举措。要对公寓辅导员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建立公寓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创新公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充分发挥公寓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性辅导员因有自己的性别特质、心理特点,且承担着更多的婚姻家庭责任,在辅导员这一角色扮演中,有着自身特有的角色冲突。其中角色内冲突主要表现为女性辅导员的自身角色局限性与辅导员的角色要求之间的冲突以及女性辅导员的自身发展与辅导员职责之间的冲突;而角色间冲突主要表现在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间的冲突。女性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对辅导员队伍稳定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易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角色冲突问题,可从高校和女性辅导员自身两个层面人手采取相应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联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高校、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但是辅导员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技能不强、兴趣较淡、人文素养不高等。在新的形势下提高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潘丽琴  张志华 《文教资料》2008,(27):198-200
高校学分制实行后,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学生公寓已成为学生相对固定的学习生活重要场所,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在公寓中更加有效、科学地开展学生工作,是当今高校学生工作的焦点、重点、难点,也是高校辅导员尤其是公寓辅导员工作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公寓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基础上,结合我校公寓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公寓辅导员工作的职能和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核心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传统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是保姆型、警察型,现已不适合9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辅导员必须提高综合素质,转换角色,成为知识综合型、高效智能型、良师益友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发,为了真正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神,各大高校逐渐意识到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以学生公寓为阵地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处理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成为了学校有关工作人员探讨和摸索的重点。辅导员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当然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全面了解和把握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执网能力,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成效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尺。通过对闽南师范大学一线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辅导员执网能力的整体状况,提出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强化辅导员角色意识,主动回应学生诉求;提升对话沟通技巧;完善学习纠错机制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角色分类原理,实现高校辅导员从规定型角色(教师、管理者)向开放型角色(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转换,不仅可以适度地消解其中的冲突,也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基于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独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从转变学生公寓管理观念,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几个方面化解其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加强理论学习对提高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辅导员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途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角色转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角色转换,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按照行动导向完整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工作计划的制订者又是完成和评价者。通过这个过程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熟悉工作程序、提高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其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