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阅读》2005,(5)
作家陆梅,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编辑兼记者,她非常擅长描写人物,在她的笔下,一件平凡的小事也能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在这本书中她为我们展示了几十位中国著名作家的人生细节,让我们看到那些伟大的文字背后精彩的个性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所选作家结合中小学语文课本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兼顾青少年读者本身的阅读热点和作家自身所具有的文学成就。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为它作序。》管家琪是台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清新隽永的文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套书中的故事是从我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精心搜集、改写而成的。共12本,包括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2.
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句著名的导游语:“慢慢欣赏啊,沿途有无穷的风光。”当同学们开始阅读时,我也想用这句话提醒大家。有人说,阅读是快乐的;有人说,阅读是高尚的。我觉得,阅读就是收获。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同学们在享受阅读的同时,必然渐渐地学会了做人。一位作家说得好:“通过阅读,一辈子的人生可以像三辈子那样丰富。”人生的经历是有限的,但是借助千万个作者的眼睛,你的知识会变得丰富多彩。《阅读》是一本促进小朋友语文、英语学习,并十分有趣的杂志。她博古通今,中西合璧,像一位极具魅力的双语导游。让我们跟着…  相似文献   

3.
胡紫霞 《阅读》2024,(22):36-38
<正>周末,铭铭和妈妈在家观看纪录片,片中讲述了一些非洲儿童经历疟疾的悲惨遭遇,直到科学家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药物,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切。看到这里,铭铭特别激动——铭铭:妈妈,我知道屠呦呦奶奶,记得我们的科学课上介绍过她,特别厉害!妈妈:你说得对。屠呦呦女士是中国著名药学家。我猜你肯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吧!  相似文献   

4.
失踪的鼻子     
《阅读》2007,(6)
提起童话,大家自然会想到安徒生、格林兄弟。其实,在意大利,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童话大师,他的名字叫罗大里。罗大里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儿童文学家之一。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了大量的作品。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他的很多作品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  相似文献   

5.
罗大里 《阅读》2007,(6):9-10
提起童话,大家自然会想到安徒生、格林兄弟。其实,在意大利,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童话大师,他的名字叫罗大里。 罗大里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儿童文学家之一。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了大量的作品。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他的很多作品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森林畅想曲     
樊特 《阅读》2008,(7):43-44
大自然,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好人柯素莉     
1995年,江汉大学中文系选出了一位新书记,她是古典文学教师柯素莉。柯老师用女性特有的温婉、仁爱、善良将这个岗位的工作做得近乎完美无缺,使老师们心情舒畅,领导层也十分团结。1998年中文系党总支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的先进党总支,这一切都与柯老师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密切相关。平日里遇到柯书记,我从来都叫她柯老师,我在脑海里一直没有把她和领导、书记这些概念联系在  相似文献   

8.
允儿 《阅读》2014,(19):34-36
<正>阅读提示有一个老婆婆,她很想要一所新房子。一天,她遇到一位仙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老婆婆的愿望会实现吗?让我们一起展开今天的阅读吧!Once upon a time(1)a good fairy(2)saw a vinegar(3)bottle.It had a door,some windows and a chimney(4)!The fairy stopped to(5)look at it.  相似文献   

9.
绘本是现代儿童书籍最常见的形式,它是帮助孩子建立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的重要媒介。我国儿童绘本研究多立足于城市,少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受众群体的研究。尽管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减,但他们仍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其生活环境、心理特征和阅读方式与城市儿童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阅读需求进行绘本设计的差异化研究对推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技能,是儿童终身发展的关键。然而我国儿童阅读现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儿童阅读教育的教育者(包括家长和老师)的阅读观念不当,儿童阅读缺引路人、缺资源、缺时间、缺方法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只有整合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形成儿童阅读教育合力,才能改变现状,促进儿童阅读素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值烟花三月,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春光明媚的古城扬州隆重举行。近20位来自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作家、语文教育专家到会报告和上课。近千名热心儿童阅读的校长和教师也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上,_扬州市梅岭小学的学生代表宣读了设立“中国儿童阅读日”的倡议书,倡议书提议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中国儿童阅读日。第二届小学生亲近母语读写大赛现场总决赛也在大会开幕式后举行。小选手们反应敏捷,妙语如珠,向在座的嘉宾们展示了他们开展读书活动的丰硕成果,激起了全场阵阵掌声。大会期间同时开展了书香策划分论坛、书香教师分论坛、儿童文…  相似文献   

12.
杨红樱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近几年的童书市场上销量很好,她的创作原则是以儿童为本位,以本土原创为特点,其作品感动了中国儿童,充分显现出本土作家的创作优势,对于拉动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吸引更多的孩子来阅读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一生的精神财富,笔者从儿童阅读文学的数量、阅读结构、阅读现状、童年生态、作家作品的思想力和表现力等几个方面考察发现,中国儿童文学阅读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剖析了产生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危机的深层原因,认为中国儿童文学阅读要想摆脱危机,必须明确“儿童本位”的阅读方向,走亲子共读的全社会阅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花莉  李丽 《阅读》2023,(71):49-52+2
<正>江苏省淮安市韩桥中心小学坐落于洪泽湖东岸,是淮阴区最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学校的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王启刚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育人,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所乡村小学和这里的孩子们。为了让每一个乡村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王启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经过多年的摸索,他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用目光耕耘书海。他点燃了阅读的明灯,照亮了乡村孩子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书虫呱呱呱     
《阅读》2007,(12)
书虫陆奕远(常熟市石梅小学)海蒂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一切,将快乐和纯真带给每一个人;她纯朴清新,像阿尔卑斯山上的朝霞一样给人以希望和温馨……克拉拉是残疾人,但是海蒂却创造了奇迹,她用快乐,用清新的空气治好了克拉拉的病。这也说明,快乐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曹春华 《阅读》2011,(5):18-20
阅读是什么?她有诗的细腻,酒的甘醇,情的回旋,心的激荡……个中滋味,无与伦比。这正如美国作家毛姆说的:"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我们热爱阅读,就在于阅读能产生一种打动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震憾着我们,警醒着我们,也感动着我们。  相似文献   

17.
农村儿童阅读推广是书香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山市努力抓好学习型社会、书香社会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农村儿童阅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保山市农村儿童阅读还存在阅读意识淡泊、阅读量较少,阅读缺乏选择,缺乏阅读引导等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便加强农村儿童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中的史沫特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前后,有不少国际友人来到西安。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大多是新闻记者,亦有其他职业人士。他们都怀着对中国人民、中国革命一颗赤诚的心,投身于斗争的行列,史沫持莱就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一位。艾格泥丝·史沫特莱(1894年—1950年)美国人。早年在美国和德国曾从事印度民族革命运动,1928年底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来华。是西安事变期间唯一一直接在西安的外籍记者。她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西安事变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她是“历史演变的见证人”,主持对外英语广播,第一个  相似文献   

19.
胥敬峰 《阅读》2023,(79):15-17
“双减”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整本书阅读,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深入思考。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的文本而言,信息量更大,内涵更丰富,文本呈现起来也更复杂。而小学阶段正是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精心推荐、用心指导,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佳 《阅读》2023,(15):51-54
<正>波光粼粼的通扬运河边,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主任、姜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沙华中曾在此担任校长。从2013年至2022年,他一直在这里辛勤耕耘,播撒阅读的种子。十载光阴倏忽而过,日积月累间,阅读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每位师生的心中。东桥边,银杏下,校园里弥漫着书香。面对记者的采访,沙华中主任坚定地说:“无论我在什么岗位上,对阅读推广这件事都是始终如一的。阅读是美的历程,是终身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