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理智与情感》一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理智与情感》中女权主义的相关问题。先介绍了《理智与情感》中对女权主义的表达,之后阐述了《理智与情感》中女权主义的具体内容;最后介绍了《理智与情感》中女权主义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始终把情感放在劳动的视野下讨论。从劳动者即人来看,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包括生命活动和意识两方面,情感是意识的一部分,因此情感是人的本质中的一个层面。从劳动活动来看,不同社会中,劳动中的情感也不同;就历史进程看,劳动中的自由感大致经历了从逐步减少、到全部剥离、再到恢复的一个过程。从劳动产品来看,人的情感等本质力量物化在产品中,不同情感的人对产品的态度也不同。在自由劳动的前提下,劳动产品能引起人的快感,激发人的新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而这些在异化劳动的情况下则具有相反的意义;情感和劳动产品的互动将使双方都得到不断解放。  相似文献   

3.
影片《画壁》处处布满着隐喻,其中既包含易于被发现的显在隐喻——虚实世界与情感关系,又包含了难于被发现的隐在隐喻——话语权力的归属与争夺。传统话语理论中的权力话语权、性别话语权,乃至当代婚恋关系中的情感话语权在影片中无一不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值得人们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专业《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教育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精选授课内容,促进学生良好知识体系的形成;突出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小说《倾城之恋》和散文《谈女人》是张爱玲四十年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女人的著作,笔者将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并试图将张爱玲在散文中关于女人论述的观点运用到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上去。同时,笔者也希望可以从张爱玲的观点中更透彻的分析她的个人情感,丰富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6.
卞之琳的爱情诗数量不多。他在爱情诗中表现的主题常是爱而不得,舍而不忍,但又不得不舍的情感历程。《无题》(五首)构成了一段感情经历的完整序列,且都是两节八行,诗人在咫尺篇幅中容纳了丰富的情感,具有一种颇有深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情感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作为诗歌的要素之一,在蔡琰五言《悲愤诗》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悲愤诗》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是因为作者把真实的情感推到全诗的核心地位。既真切感人,又复杂矛盾;既有难言之痛,又为众人分忧;既有悲愤,又有鞭挞。情感与形象的关系是水乳交融、共为一体的关系。情感的心理条件是;曾受过剧烈心理的创伤;有释放情感的强烈的欲望。情感与音乐的关系是:情随乐移,乐从情变,互为依赖,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恋父情结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小女孩儿自幼年形成的亲近父亲、疏远憎恨母亲甚至与母亲竞争抢夺父亲的一种复杂的情感。《飘》的主人公斯嘉丽在其特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恋父情结使其对父亲亲近依恋,对母亲则是一方面敬畏崇拜,另一方面极力反叛的复杂且矛盾的情感。斯嘉丽幼年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其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的情感和关系,是斯嘉丽的恋父情结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情结对斯嘉丽的性格和爱情婚姻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茶馆》跑堂李三的话语评价资源与意义,考察霍华英译本的翻译方法与质量。经分析,李三与掌柜夫妇的对话较为直接。与王淑芬的对话中,他先铭刻了他的负面情感,之后通过各种极差资源旗示他的负面情感,表达不满。他与掌柜的对话激发了负面情感,表现出愤怒与抗议。霍华译本保留了原文绝大多数评价意义,仅有三处评价力度减弱的情况,但瑕不掩瑜。研究表明,评价理论能有效指导中国传统话剧研究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诗歌的本体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核心是品味诗中的意境。只有领略了诗歌的意境,才算是从本质上把握了诗歌。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主观情意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画面,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就不能算是进入了诗歌鉴赏教学。下面谈谈我教《雨霖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指导吟诵,初入意境吟诵,是一种直接进入诗歌意境的方式;教师指导吟诵,是激发学生初入意境的有力手段。吟诵,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吟诵时,诗歌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吟诵的直接效果,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特定的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11.
将《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按乐情度、冶情度、融情度三个维度进行分类,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情感目标的要求,也有利于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2.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代表作《自我之歌》中完全背离英语诗学传统,创作了全新的自由诗体,而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意识、审美艺术和情感特征都具有明显的未来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论衡》的情感指向,包括得气之势发、失意之悲情两部分。《论衡》字句中或隐或显的情意、篇章结构上波浪起伏的气势,均显示出《论衡》特有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4.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文学大师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在大师笔下,白雪公主成为普通女性,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作家用碎片式的语言表达出对社会的一种玩世不恭的讥诮,反映当代人滑稽无奈的众生相。《大话西游》被称为是表现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影片,电影中通过不断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道德和行为,让女性主义的体现在影片中也逐渐转向后现代,这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与《白雪公主》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在塑造女性时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中,分析其特征,以期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样态,体现在叙事话语、文本结构、情感色彩等层面。萧红在时空关系处理上,让回溯叙事与叙事视角转换的功能在某种层面上表现出空间叙事的特性,反映出作者在缅怀家乡时所表达的复杂心绪。文章分析了萧红《呼兰河传》的叙事手法,探究其空间叙事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及情感表达上所呈现出的独特特征,以此体悟萧红在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6.
《醒世恒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约占总篇目的1/3,可见道教文化对整个作品的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对作品内容、艺术以及编者情感三个方面的指向性.就内容指向性来说,集中表现在道教神仙信仰、道士与道教理想几个方面;就艺术指向性而言,主要体现在意象、想象力和整体艺术风格三方面;就情感指向性来看,主要体现了编者冯梦龙的“情教观”,并实现了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相似文献   

17.
将《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感与态度目标,按乐情、冶情与融情这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形成该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三个阶段和具体实现的条件。以解决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难以实现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新旧因素消长缠绕的繁复场景,易于激发读书人的多种情绪反应,个体在思考、判断、取舍的认知过程中形成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文章从萧雄反叛性的人生选择、客观理性的批判精神、纪实性的城市诗创作和赞赏式的边地情感四个方面,分析阐述萧雄及其《西疆杂述诗》的创作中呈现出的"早期现代"情感认知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9.
《太史公书》即《史记》,是历史化的结果,然而其本身却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书中体现了因情生事的创作原则,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理想。从这个方面来说,《史记》实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路得记>不仅是圣经中的经典篇目,也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不是狭隘的个人情感的自私的爱,而是博大的利他的无私的爱.这是一种跨越民族与信仰的真正的人类大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