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寸草心     
卢俊乐 《阅读》2008,(7):37-38
小时候,我生病了,总是爸爸抱着去医院;上学了,总是妈妈背着书包送我去上学;撒娇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呀,我的心肝,快让奶奶疼疼。” 现在,我长大了,我要用我的爱,去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2.
巴金 《阅读》2009,(6):12-13
放学了,我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四堂后面去。 我睡在高高的干草堆上。干草是温暖的,我觉得自己好像睡在床上。 温和的阳光爱抚着我的脸,就像母亲的手在抚摩。  相似文献   

3.
梁晓声 《阅读》2023,(34):7-9
<正>母亲虽不识字,但从外祖父那里知道许多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而且听过一些旧戏,乐于将书中或戏中的人物和故事讲给我们。母亲年轻时记忆力强,什么戏剧什么故事,只要听过一遍,就能详细记住。母亲善于讲故事,讲时带有很浓的个人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张炜月 《阅读》2023,(34):4-5
<正>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相似文献   

5.
林文月 《阅读》2023,(Z3):21-23
<正>在学校附近,有一排两层楼洋房。前面一段是菜市场和杂货店一类的店面,母亲有时也到那里去购物;那后段却是我喜欢去的地方,有一家文具店和一爿(pán)书店。小学一年级的功课既少又轻松,通常在上午十一点半就放学了。所以我几乎每天都在归途中溜进那爿书店,去看不花钱的书。那时候我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尽管没有带钱,我倒也可以天天在那书店里消磨上半个钟头,入迷地看带图的《伊索寓言》等。我最喜欢嗅闻那些印刷精美的新书,那种油墨真有特别的香味!那爿书店有多大呢?我已无法衡量了。当时觉得十分大,四壁上全都是书,  相似文献   

6.
笑源 《阅读》2014,(39):16-17
<正>我好久没回乡了,最近老是梦到姥姥,梦到她慈祥的面容和温和的话语。然而姥姥去年就去世了,再也不可能听到她的话,看到她的样子了。但我还是决定回乡一趟,去她坟前烧点纸,和她说点心里话。再说我的母亲也近六十了,应该常回去看看她。回乡不难,一个下午就到家了。回家见到了母亲,可我和母亲交谈时,话题最多的则是姥姥,母亲也时刻想着她的母亲。说到深夜,我们把姥姥生前诸多的好处都说遍了,最后说到了她的本事。母亲说我们是一代不如一  相似文献   

7.
祖国     
陈惠英 《阅读》2014,(10):9-9
我在南洋(东南亚一带)度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相似文献   

8.
憨憨熊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眼睛湿润了。他对大嘴河马老师说:“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母亲太伟大了!”“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伟大的母爱来的呢?”河马老师抚摸着憨憨熊的头问。憨憨熊拿着书又读了几遍,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老师,您快给我讲讲吧?”憨憨熊说。河马老师说:“这篇课文是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伟大的母爱的。比如,‘我’第一次抱母亲和母亲无数次抱‘我’就是一处鲜明的对比。‘我’第一次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生病了,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可以说‘我’抱母亲是一次被动性地抱,但就这么一次,母亲激动得居然两行泪水从眼…  相似文献   

9.
韩青辰 《阅读》2014,(11):4-5
记得是在1978年,我12岁,那是一个爱幻想、爱玩耍的年龄,也是一个不听父母话的年龄。在那个时候呀,我经常逃学上树去摘果子,下河去摸鱼,有时候,跑到外面去胡写乱画,就是不喜欢坐在教室里上课。为了这个,爸爸教训了我好几次。哭过了,可我照旧还是那样儿。  相似文献   

10.
散步     
莫怀戚 《阅读》2008,(4):12-13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相似文献   

11.
最美的书包     
乔叶 《阅读》2011,(10)
当我看到现在的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的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七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可以上学心里多  相似文献   

12.
送小蟹回家     
(一)听人说八月十八潮水最大,这天妈妈带我到江边去看潮。到江边的时候潮还没来,人却已经有了很多。大家都在下面捉小蟹,我也忍不住下去凑热闹。小蟹爬得很快,手刚伸过去,它立刻跳进洞里去了,我只好把手指伸进去掏。但有的洞很深,够不着,这下只能另想办法了。几个经常来捉小蟹的伙伴告诉我一个绝妙的方法:准备一根硬一些的竹竿,在离洞口半个手指的地方,看准小蟹爬行的道,斜斜地插进去,这样就能拦住小蟹后退的去路,将它活捉了。我试了几次,确实很灵,只是我没他们有经验,插得不太准。不过收获还是挺大的,一会儿我就捉到了15只。有大有小,大的…  相似文献   

13.
查一路 《阅读》2006,(1):10-12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小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要让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相似文献   

14.
阮梅 《阅读》2014,(42):4-5
记得是在1978年,我12岁,那是一个爱幻想、爱玩耍的年龄,也是一个不听父母话的年龄。在那个时候呀,我经常逃学上树去摘果子,下河去摸鱼,有时候,跑到外面去胡写乱画,就是不喜欢坐在教室里上课。为了这个,爸爸教训了我好几次。哭过了,可我照旧还是那样儿。那一年夏天,天气格外热,在堂姐家玩耍的我一直到半  相似文献   

15.
金露露 《阅读》2011,(4):28-29
读完《第一次抱母亲》,我倍受感动。作者抱起病重的母亲,好让护士换床单。这是他第一次抱起母亲,却没曾想到一直辛苦养育自己的母亲,体重原来是这样轻!  相似文献   

16.
陈思  张小宁 《阅读》2007,(9):29-29
我家有一个小弟弟,他比我小四岁,是个淘气又可爱的小家伙。有一次,我过生日,吃晚饭的时候,弟弟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一会儿叫我做怪兽,他是奥特曼;一会儿叫我做小头爸爸,他做大  相似文献   

17.
看马戏     
高林 《阅读》2012,(Z2):21-22
<正>小时候,一次为了看马戏,我和爸爸一起去排队买票。排到最后,售票窗口前只剩下了另外一家人和我们父子俩,他们排在我们前面。这一家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对夫妇带着8个孩子,最大的孩子不超过12岁。他  相似文献   

18.
<正>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  相似文献   

19.
良心如枕     
一个人能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这不是一件小事。———高尔基午后,倚于床头闲翻杂志,看到一个句子:“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我就随手记在纸上,细细体味。这个句子让我想起一些事来。这件事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夏天晚上,我们在院中纳凉。一只半大的白兔从门缝跑进我家,赶之不去。母亲说:“天这么晚了,让兔子往哪儿去呢?弄不好会让什么给吃了。先留它一夜吧,明早谁吆喝,再还给谁。”我就找出一个笼子把兔子安置下来。到了第二天,并没有人吆喝少了兔子,又过了好多天,还是没人找。兔子在我家一天天过下来,母亲却日益感到不安。“瓜…  相似文献   

20.
1965年,炎炎夏季的一天,母亲突然被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去世时年仅36岁。那天的情景我永生难忘。当天下午,一名警官来到家里,希望我父亲能同意医院使用母亲眼睛上取下的动脉瓣膜和角膜。我完全惊呆了。医生竟然要解剖我的母亲,并把她交给别人。我这样想着,流着泪跑进了房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