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月芬 《甘肃教育》2008,(13):42-43
引言综观近三年高考英语试题,它们都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对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了语篇和语境意识。特别是高考的“补全对话题”,突出了英语语言的交际性、真实性和工具性,能够客观有效地考查考生在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重视对考生模型建构能力的考查,不仅相关题目数量多、分值大,而且每年最后一题都考查考生的模型建构能力,2019年依然如此.1、2019年北京高考中典型试题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其中也重点考查了考生的模型建构能力.下面以北京高考理综卷相关试题为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考情分析考生是否具备历史学科素养是近几年高考最关注的考查方向。无论是“史料实证”还是“历史解释”,都需要考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原因”“背景”“因素”为代表的因果逻辑是高考中最重要的考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不是空中楼阁,文综测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通过考查“基础”来达到“能力”测试的目标,特别是考查考生在“双基”掌握基础之上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2007、2008、2009年高考试题,涉及的大都是教材的基本知识。选择题涉及的大都是考点中最基本、最典型的问题;非选择题涉及对基础知识识记、理解、  相似文献   

5.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原则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考生各种能力,对考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以基本知识与方法为基础,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无疑,这将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考命题,已经完成了“以知识立意命题”到“以问题立意命题”直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发展过程,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提高了对中学数学“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为了适应高考深入发展的形势,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  相似文献   

6.
地理 第36题     
高考分值:22分名师指要高考新课标卷近三年高考地理第36题考查内容统计如下综合分析近三年高考地理第36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稳定。分值、设问数量近三年来没有变化;考查内容依然是主干知识,以区域地图为载体,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2.注重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设问的行为动词均为分析、说明等,以此来考查考生对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0年高考语文在命题上更突出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且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鉴赏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近年高考的填空题中频繁出现了“多选”问题。所谓“多选”问题指的是在填空题中出现了多个选项,需要考生从中筛选出几个正确选项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等能力。下面将结合近三年的高考实例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舒云 《广东教育》2008,(7):115-117
经济常识计算题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要求考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经济学问题,通过数学公理化方法的严格性、简洁性与一般性,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及分析水平。这类试题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又考查考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特别是条件变换后对问题指向的迅速反应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它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当然,也成了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如何让考生突破这一难题呢?笔者以2008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为例,探索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思维流程。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研究背景1、素质教育的需要 近两年高考数学试题,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注重能力,体现素质。高考数学之“指挥棒”已明确指向素质教育。高考不仅仅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面对新情景、新环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江苏新旧高考模式交替的一年,江苏高考卷体现出越来越重视对考生综合探究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和现实联系越来越紧密,贯彻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四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个增强”——增强针对性、增强时效性、增强探究性的原则。总的来说,政治科高考中的综合探究题是依托政治学科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和生活热点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冯洁莲 《广东教育》2010,(10):62-63
通过综合分析近三年来新课标地区的高考试题,可明显看出《遗传与变异》部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热点主要集中在“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过程”“两大遗传定律”“人类遗传病及概率的计算”等内容。除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之外,重点考查新情景下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新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教育》2005,(8):26-26
从全国2005年高考语文的题目上看,每个版本都注重激发考生“能力点”,对“能力点”的考查首先是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再者就是考查考生对人生、事物的一种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北京市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高级教师、北京新干线学校教学校长张继革认为,今年的15个版本的高考作文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14.
施生晶 《物理教学》2023,(9):65-68+59
2022年高考福建物理卷压轴题以“双棒、单棒”切割磁场为背景,对“连接体模型、斜面模型、双棒模型”赋予新的物理情境;考查考生的模型建构能力,考查考生“提出假设”并“论证假设”的逻辑推理能力,实现高考选拔功能。文章从命题意图、试题解析及方法、数据情况和错因分析、试题延伸和拓展等方面进行评析,并针对“棒”切割磁场问题的备考复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常识计算题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要求考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经济学问题,通过数学公理化方法的严格性、简洁性与一般性,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及分析水平。这类试题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又考查考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特别是条件变换后对问题指向的迅速反应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经济学计算题成了近几年高考试题的“长青树”,当然,也成了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如何让考生突破这一难题呢?笔者以2009年高考政治试巷中经济学计算题为例,探索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思维流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广东近三年高考物理为落实“以能力立意”命题思想,引导考生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思维方法,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过程、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考查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其试题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有不少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难度增加,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考生对主观性试题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极低,因此,有必要对“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8.
欧春莲 《新疆教育》2012,(12):57-57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的三大题型之一,占历史的“半壁江山”。这类题型利用新材料设计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历史高考中考查信息处理能力的典型题型。这类题型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的特点。这类题型对于考生来说,难度大,失分多,究其原因是考生解答这类问题缺乏要领。笔者在高考复习备考中,用“四步曲”突破这类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笔者在参加今年的高考阅卷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试题在前两年(自主命题)全面考查考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并突出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现以理科第19题为例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 ,非选择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比较全面地考查和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应作为高考试题研究的重点。下面就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和趋势试作分析 ,希望能对政治高考备考复习有所帮助。一、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第一、“如何体现”型。这类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为政治常识的内容 ,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型从其答案来看 ,可转化为“体现了什么观点”和“是如何体现的”两个问 ,即考查“是什么”和“为什么”。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 ,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观点 ;其次 ,考查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