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播出后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热议。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播出后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热议。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3.
蔡骐  李予希 《新闻前哨》2014,(10):27-29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首先从社会现实、媒介发展、受众需求三方面探讨汉字听写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其次,本文从节目繁荣发展之中观察其潜在的隐忧,包括文化传播的异化、汉字书写效果的有限性以及受众参与渠道的单一性。最后,为使节目获得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节目应当考虑引入体验形态,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并且应构建更为丰富的受众参与式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与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个节目在2013年暑期取得良好收视成绩后,这两个节目的相关话题也纷纷登上网页和微博热门搜索,其他媒体也给予了相应的重视,在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4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积极创作和播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至此,多家省级卫视先后筹备起自己的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创文化节目,为提高这些节目的收视率与关注度,省级卫视借助各种平台予以推广和宣传,  相似文献   

5.
一淼 《传媒》2014,(11):76
正3月17日,河南卫视文化真人秀节目《成语英雄》第二季在京录制,著名作家王蒙和著名节目主持人窦文涛加盟该节目。在录制现场,首次担任电视节目评委的王蒙表示,自己在家也常常收看电视节目,而像《成语英雄》这样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节目,起到了很好的寓教于乐的作用,是非常成功的节目类型。《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两档原创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针对当下人们普遍提笔忘字的现象,旨在寻找失落在键盘里的汉字之美;《成语英雄》重在解开中国文化密码,探寻中国人文价值,采用看图猜成语的方式,使比赛充满紧张悬念,有很强的可视性、参与性。两档节目的推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和关注,赢  相似文献   

6.
传播文化是电视媒体使命之所在。然而一直以来,文化的阳春白雪与电视的大众化传播仿佛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电视人大费周章,此时,演播室互动文化栏目的兴起以不可预期的完美化解了这一矛盾。本文就将以《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一系列节目为例探讨演播室文化节目的特征和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7.
传播文化是电视媒体使命之所在。然而一直以来,文化的阳春白雪与电视的大众化传播仿佛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电视人大费周章,此时,演播室互动文化栏目的兴起以不可预期的完美化解了这一矛盾。本文就将以《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一系列节目为例探讨演播室文化节目的特征和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娱乐选秀节目盛行之下,《中国谜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文化教育类节目的高收视率迅速引发了一股文化热的狂潮。本文试图对节目火爆背后的本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探讨和总结《中国谜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今后文化教育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样式,探寻文化图存的现实图景和探索文化发展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弢 《东南传播》2014,(2):97-99
本文从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入手,分析节目的设计宗旨,传播效果,并思考大众传媒在汉字书写传承,以及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汉字书写节目在2013年取得了成功。大众传媒在传播知识,廓清认识和引发关注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汉字书写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今天仍然面临困境,需要全方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成功模式与经验,积极创办本土原创的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自2014年2月11日起,《中国谜语大会》连续3天在中央电视台直播。据央视数据统计,在此期间总共吸引了2.8亿的电视观众,而直播期间参与节目实时互动的观众人数也高达206万。由此,依托传统习俗或文化热点,以观众同步互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网络元素,甚至改变了文化思维.网络技术推进了世界的发展,人们充分地享受着网络科技所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只要登陆网络平台,就可以浏览各种新闻信息,观看电视节目,进行网络购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而网络技术对人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冲击使得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信息也给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鉴于人们普遍使用电脑操作而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存在,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节目,引发了汉字大讨论,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本文旨在从《汉字英雄》节目看传统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此间,诸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于丹品味汉字》、《中华好诗词》、《中国灯谜大会》等一批文化节目纷纷涌现,力求以有形的文化载体来洞观、探源与剖析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肌理,从而为我国荧屏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勾绘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3.
熊艳 《传媒》2015,(9):44-45
文化类节目作为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重要展示平台,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电视屏幕.河南卫视《成语英雄》秉持“解开中国文化密码,做成语英雄”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屏互动及有机行销策略,实现节目口碑和收视的双赢,将这波荧屏“文化风”推向了极致. 《成语英雄》节目分析 节目理念.作为2013年暑期火爆中国电视荧屏的《汉字英雄》的姊妹篇,《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亲情搭档参与的原创季播类成语竞猜互动节目,截至2014年底,已成功播出两期.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基于对这两档节目的创意、传播意图、传播内容、制作风格、传播效应的考察,并结合国外同类节目,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对于展示汉字文化魅力、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促进国人汉字文化觉醒、搭建汉字公共外交平台等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葛胜君 《传媒》2016,(13):62-64
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随后,《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节目纷纷涌现.2015年,由陕西卫视推出的《唐诗风云会》再次成为文化真人秀节目的新典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传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2007年流行的"讲坛"类文化节目,无论是两年前的《汉字英雄》,还是最新的《唐诗风云会》,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真人秀"色彩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为"文化真人秀"节目范畴.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河南卫视推出全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成语英雄》。节目以绘画猜成语为主要形式,其中融入成语故事及选手间的情感故事,同时邀请钱文忠、蔡志忠、崔永元作为"成语先生"点评。借助《汉字英雄》的前期影响力,节目首播当晚便把河南卫视同时段收视率提升40%,且从收视曲线来看,后势强劲。之后在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相似文献   

18.
正《于丹品味汉字》节目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媒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正能量的积极探索。这是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中国记协4月22日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北京电视台《于丹品味汉字》研讨会上的共识。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播出《于丹品味汉字》系列节目,通过解读汉字,让观众重温汉字的魅  相似文献   

19.
阴程敏 《声屏世界》2014,(11):25-26
<正>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各地卫视纷纷跟进,推出了一批收视和社会反响皆优的原创文化电视节目,在运用电视形式传承传播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市场化、商业化大肆横行,收视率绑架了今天的电视节目。对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我们不禁要问,究其本质是文化特征还是娱乐本真?本文根据两档节目中出现的精英正统和大众娱乐两种特性,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