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将主要谈谈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考试拿不了高分,往往是因为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读不懂题意,错误理解题干信息,不会或错误地使用公式、定理,面对问题切入点新颖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深度"读题能力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读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能够将数学题目读清楚,就比较容易理解题目中的意思,也就很容易写出答案.本文将从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读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非常有必要。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认真观察题目中的符号,理清题目含义和逻辑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的学生经常会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就是连讲过的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也常常束手无策.造成学生解题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审题不清、概念模糊、心理因素、思维定势等等.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没有到位,读不懂题意或者是误解了题意,学生又怎能解决问题?本文试图从"教"的角度,谈谈学生数学语言理解与转化能力欠缺的成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5.
丁丽萍 《考试周刊》2013,(19):66-67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没有给出的条件,需要从题设、结论或相关知识的联系上体现出来.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常常会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而出现解题错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一些题例来阐明隐含条件中的分析及应用,旨在寻找巧妙的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弄不懂题目的要求,理不清解题的思路等现象,而且在辅导做错题学生的时候,我们还发现只要家长或教师读一遍题,他就能把错题改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学生自己读不懂题,因此,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期末复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教学时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高。看似简单的题目,为什么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呢?【望闻问切究错因】学生出现的错误解答是:3+3=6,9-1=8,9-8=1。1.对题意理解不清晰教材中,解决问题常常是图文结合,有些条件在文字中直接告诉学生,有些则是在图中寻找,这对学生的读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相似文献   

8.
<正>在数学学习中不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往往在读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平时教学中,如果注意读题能力的培养,可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提高。一、读前发现:抓住细节更灵活动笔解题前必先要读好理解好题目,否则解题时大多数会无从下手或事倍功半。读题时让学生从抓住细节入手,圈一圈、画一画,来帮助理解,发现解题的方法。1.读具有多余条件的题目。比如,学了分数加减法后,  相似文献   

9.
<正>在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中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少考生在考查数学语言所设置的关卡上错误率较高.具体表现为读不懂题目,错误地理解信息,表达不规范,不会或错误地使用公式、定理,面对新问题无从入手等.所有这些均表明学生缺乏灵活应用各种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高中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佳 《小学生》2011,(6):45-45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如果由教师读题,学生们一般都能顺利理解题意,而由他们独立完成题目,则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存在欠缺,在理解题意的时候往往出现偏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学习习惯也正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由于审题不清或者由于定性思维而出现错误。特别是当题目中出现多余信息或隐藏信息时,学生会认为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必须采用或者认为所有的信息都会直接呈现,造成错误率增高。而在现有数学教材中对于多余信息和隐藏信息并没有进行专题的讲解。为了让学生认识多余信息和隐藏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整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因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陈艳 《甘肃教育》2011,(7):74-74
学生的数学习题解答出现错误往往是由于他们审题不细或审题错误直接导致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因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因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数学语言的组成上大都是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图表等信息,这些均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范畴。学生具备良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既关乎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也直接影响其在考试中的读题、解题能力。笔者根据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数学图表,数学公式等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时,"读不懂、读不完、对应不上"等问题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将围绕"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抓手,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这一话题,分析了小学生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与解题能力的契合性,并给出几点提升数学非连续性文本解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这类题目以文字叙述为主,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解答应用题,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建立方程、统计、不等式、几何、函数等数学模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已知条件与所求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利用模型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学解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观念与能力 .有的学生能听懂课 ,但不会做数学题 ;有的学生会模仿例题做同一类题目 ,若题目的条件稍一变化就束手无策 .原因之一 ,就是不会探求解题思路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把解数学题分成四个步骤 :理解问题 ,拟定解题计划 ,实现解题计划 ,回顾 .其中拟定解题计划即寻求解题思路是关键 .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题思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本文就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作一介绍 .1 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是寻找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重要的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审题不清,读不懂题意,找不到题目的突破口,等等."图解法"是一种辅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作图,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理清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使得学生豁然开朗,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孔青青 《考试周刊》2014,(65):59-60
<正>数学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说明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误(一)失误性的错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感兴趣的因素。因此读题时带有随意性,题目看错、条件看漏等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自主性不强,特别对于数学科目而言,本身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培养学生读题解题能力加入到重点范畴中。只有学生拥有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促成该能力的提高,才可以进一步明确数学题目中隐含的信息,以便按照题目需求完成解题,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认知能力,更可以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本文以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为主,对学生的读题能力培养方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70):69-70
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读不懂题目,读不完题目,这说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在充满着数学符号的现代社会中,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以最科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以帮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切实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为此,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正>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审题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语文阅读基本功和相关数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数学练习或数学测试时总会发现许多学生因未认真读题,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理解题意导致解题错误占比非常高。只要批改完,学生再重新做一次,就会做对了。学生对这样的错误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