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此,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其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最为重要。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石大”)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些办学思想及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孕育了独特的石大精神,学校将之凝练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石大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推动全体石大人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石大精神,已成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理念的凝练过程.地方高校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科学确立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二是以“三风”建设为依托,塑造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凝练、培育和传承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上海理工大学在105年的办学历程中,栉风沐雨,育人无数。百年学府文博资源丰厚,拥有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教育资源,学校秉承“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坚持“理工与人文相长、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文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凝聚引领师生,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是治校治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校风、校训、校歌、校徽是一所高校大学精神的显性特征,在加强学校文化管理、实施学校组织再造、凝练与优化大学精神的形势下,了解和把握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的基本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于建立共同愿景、凸显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大学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2021,(5):I0003-I0003
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嘉陵江畔、沙滨路旁。学校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重棉一厂职工子弟小学。近年来,学校挖掘历史,凝练“坚韧”的滨江精神,确立“精纺细织”的办学理念,以“精细”文化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平台,以特色活动为依托,以“让每一名孩子都精彩”为共同愿景,构建了具有滨江特色的“精细”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6.
江苏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知识的传承、交流与创新。江苏科技大学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特别注重“船魄”精神的凝练与升华。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培育优良文化传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提炼出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文化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文科建设要求大学的发展转换视角,不能仅关注论文、项目、科研经费等“智商型GDP数值”,更须夯实与唤醒诸如大学精神特质凝练、软实力提升、内涵建设等“情商型指标构成”。在新文科建设视野下,大学应是基于“学府、学人、学业、学术、学统”有机组成的“智商-情商双馨”共同体。“大学的情商”可彰显“五新”:凝练大学精神,建构“特质学府”,呈现传统经典文化现代传承的“新格局”;引育“卓越学人”,优化人力资源“分类分层发展”的“新功能”;提供“优质学业”,推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形成科研评价的“新路径”;锻造“深层学统”,强化回应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的“新范式”,在“开新局觅新机”中,积极回应时代大变局下的新文科建设时势诉求。  相似文献   

8.
覆盖全国城乡的多层级办学系统是广播电视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与特质,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不止于一所“大学”的转型,更标志着一个大学“体系”、“系统”的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凝练“系统”精神、丰富“系统”内涵、改革“系统”运行模式、提高“系统”运行质量是推进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开放大学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雄 《继续教育》2014,(11):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具有开展继续教育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学校继续教育工作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品牌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理清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凝练以铸造品牌、内涵发展、提升能力、提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总体发展思路,构建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继续教育体系。为此,学校必须加强继续教育管理,以优化办学结构为原动力,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为根本,以拓展办学市场为拉动力,以加强继续教育研究为支撑力,以优化考核、资源共享、绩效管理为推动力,以加强党建、凝练文化为保障力,推动学校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品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进入品牌竞争的领域,建设品牌大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拳措.大学品牌塑造必须以先进文化为统领,进行目标定位与特色选择;整合理念识别系统,建立大学品牌精神文化;完善行为识别系统,规范大学品牌制度;运用视觉识别系统,创设大学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2007年6月召开的常熟理工学院首届党代会上,提出了“经过15年的建设与发展,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的奋斗目标。2008年4月23日,学校举办发展论坛,围绕“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大学”进行了专题研讨,学报特编发发展论坛8篇文章,展示学校在“高校品牌战略”研究上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要素,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依据学校中心工作,以特色凝练为重点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提升水平为核心开展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打造品牌为目的开展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以项目运作为方式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合理布局为目标开展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密切,相得益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两课”教育效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凝练校训和学校精神;二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三是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四是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从其教育类型、发展趋势、现状以及生源特点等方面看,都有必要通过特色文化建设的引领体现出办学特色和风格.淄博职业学院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学校精神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和容纳外来文化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自身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路子.高职示范院校文化建设要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必须走从特色到品牌的发展之路,通过品牌文化的个性定位、维护创新、传播推广以及学校精神的凝练和弘扬来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强调,为了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尤其是搞好学校内部改革,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讲话”的重要意义。接着,文章论述了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紧办学实体建设,办出自己的品牌。最后,文章指出,当前,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把学校的改革搞好。  相似文献   

16.
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品牌的内涵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维度,体现了大学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大学品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内涵是对大学核心价值的深化和升华。大学品牌建设就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大学品牌建设应重点放在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理念、塑造学校形象、优化人文环境、建构大学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内涵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在凝练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在校园文化氛围与人文环境、大学精神培养和教育、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校园文化特色与品牌建设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内在互动机制,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校本选修课程则是体现新课程“校本”理念、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发现校本选修课程在凝练学校发展特色、凸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和档次、提升教师文化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海棠 《上海教育》2005,(2A):29-30
我校是一所地处普陀区长征镇地区,是以“长征”命名的完全中学,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凝练长征精神,培养新长征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目标指向,并认真加以实施,从而把中共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要求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层次的文化的建设 ,其目标是 ,在师生员工长期的教学、科研等实践中 ,形成一种以大学文化为主体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相应的观念体系为代表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 ,一般可以用言简意赅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和表达 ,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 ,能够被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 ,并广泛渗透在学校传统、校风、目标追求、道德规范、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