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与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堂评价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不利于发展初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不利于教师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提高自我效能感。采取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讲究课堂评价艺术等策略可以有效改变课堂发言“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提问学生,得到的反应却不能令人满意——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或总是那几张老面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老师的提问好像并没有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奇怪的是,课堂中发言不积极,甚至不发言的学生,课后作业的正确率和测验的分数  相似文献   

3.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学生表达的机会相对较多。学生的表达,可以是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也可以是向教师提问,还可以是公开发言,互相交流。教师作为学生发言的主导者,要发挥引导、辅助和掌控学生发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语文教学谈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提问”具有多重作用。要想提问得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一件易事。一、课堂提问应以尊重、平等为原则在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细节教师常常注意不到。比如:提出问题后,只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对其他积极发言的却不予理睬;对回答好的同学微笑点头,对回答不好的同学不耐烦等等———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这些现象似乎是小问题,但消极作用很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他的心理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最佳学习情绪可以…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提问随意性大。②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③提问缺乏艺术性。④提问深度把握不准。⑤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教师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复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所教的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低年级段很爱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言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些不发言的学生只愿意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而不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面对这样一个现象,要想改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因为教师的理念决定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最早一门科目,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小学生思想稚嫩、学习能力快,但是专注度不够,课堂比较活跃,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授课难度很大。教师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辅导方法,在课堂教学时要关心学生的听课情绪、学习进度,然后耐心讲解。教师要多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发言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对发言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就会自己思考,自己学习语文,慢慢就会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张口结舌,半天回答不上来;回答时语无伦次,前后没有一条完骼的思路;或使用的语言不规范,或表情达意不准确.这样的情况往往让教师犯难,学生砂此也变得自卑,更加不敢发言.这种类同于拦路虎的障碍究竟该怎样扫除?笔者下面就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获取教学信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毫无兴趣,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让提问变得有效,如何改变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这一现象?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提问的切入点教师合理的提问切入点关系着学生回答问题的兴奋点和回答问题的质量。如果教师的提问切入点不正确,学生就不愿意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发问,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主要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呢?一、学生不主动发问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乖,也越来越怪了,变得几乎没有问题了,但在复习环节提问学生时,却又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课堂上,教师提问以后学生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卡壳”现象,重要原因是教师提问笼统。出现这类现象,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基础了解不透。提问要恰到好处,难易适度,必须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心理活动课注重心理体验、感受,而不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授课时教师都尽量引导学生发言、 分享、说出自己的心声.心理课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反映师生间真实的交流过程和结果的课堂.可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遭遇尴尬:要么学生过于活跃,课堂很混乱;要么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敷衍了事;要么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体验,即使站出来回答也离题千万里;还有学生直接拒绝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者在分享环节攻击、贬损、嘲笑其他同学.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负面表现,可以称之为心理课中的阻抗现象.本文笔者立足于第二届市初中心理优质课的课例,分析心理活动课中阻抗的主要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造成学生发言不积极,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本文从课堂提问的现状、有效提问的原则和方法入手,期望提升课堂的有效性,继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在语文课堂上发言不积极或不想发言,出现发言弱化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效、有趣味、有艺术的课堂提问为之提供了解决途径,也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要求学生评价时,多数学生往往说不出发言者说了什么。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上现象,共同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持久、有效的倾听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有下列作用:第一,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通过提问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展开联想,积极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是,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一些误区. 一、提问误区 1.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提问的无序性是指教师提问时随意设问,缺乏主次与前后贯通,这样的提问会分散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比如,有的教师提问时随意性很大,常提一些与授课内容毫无联系的问题;有的教师为问而问;有的教师以问代罚,刁难学生;有的教师搞突然袭击,猝然发问;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抽象空洞,使学生不知所云;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适当,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无序提问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上课对老师的提问会也不发言,不会也不发言是我们老师头疼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学,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我们对这种现象很生气,一直责怪学生,却没有丝毫改变,甚至更潦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康·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很早就知道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多赞美少批评”,赞美学生比批评学生的效果来得好.人人都需要他人的赞美,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尤其需要.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善待学生发言。让学生敢于表现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①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说:“他说的不完整,谁来帮帮他呢?”(潜台词:这个学生的发言不行。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②“不对,请坐。”(潜台词:说不对就不要发言。下次学生还愿意举手发言吗?不管对不对,学生能发言,说明他已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