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问是记者在采访中必须掌握的技巧,记者只有熟练掌握提问技巧,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素材,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
要写好一篇新闻报道,必须掌握大量、生动、真实的新闻素材;要获得这些素材,作者必须深入现实生活去挖掘,而要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挖掘反映时代精神主题的素材,作者必须讲究采访技巧,才能获得好素材,写出好新闻。《现代汉语词典》对"采访"的解释为:搜集寻访,调查  相似文献   

3.
要写出好的新闻,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采访是一个获得新闻素材的过程,获得的信息越多,越全面,越直接,在后期写作时就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依然能够站稳脚跟,这与传统记者扎实的采访功底分不开,他们综合运用多种渠道获取新闻素材,最终将精彩纷呈的新闻报道呈现报端.如何有效管理与运用新闻素材,考验着每一个传统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4.
贺卿 《记者摇篮》2009,(5):21-21
当了十几年广播记者,感到最难的就是采访。抓不来新闻素材,报道和节目就成了无米之炊。新闻工作的职业骄傲,也常常被不期而遇的采访困境和无奈扫的荡然无存。苦恼之余,便决心发奋学习,潜心钻研新闻采访方法和技巧,想从中获得“攻无不破”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信息让人目不暇接的今天,人们已很少有耐心捧读长篇大论,短新闻应成为报纸的主流体裁,这也是广大读者的呼声。怎样才能写好短新闻呢?笔者认为,写短新闻首先要有淘金者精神。对深入采访所获得的素材一定要认真分析,找到最核心的问题最典型的细节,比如曾获山东新闻奖一等奖的《狠刹浮夸风、严查报假者》(原载1994年12月17日《威海日报》),此文写得既短又好,关键在于抓住了“挤水分”、“摸家底”这个典型的细节,再通过“严格  相似文献   

6.
从事新闻工作几年来,我感到提笔作文打好腹稿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稿件的质量。每一次下基层采访,自己身上揣的小本本总是记得满满的,但这些素材只能是炼钢时的一堆铁矿石,要想炼成真钢,还要粉碎、熔化、提炼。拿到做文章中讲,就需要定体裁、定题目、定路子,取舍素材,组织材料,这就是所谓的打腹稿。几年来,我写稿前都打腹稿,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我得出粗浅的体会有三条:一是可以锻炼敏捷的思维能力。打腹稿实际上就是构思,谋篇布局,调动自己所采访的素材,给其一个好位置,该用的用,不该用的忍痛也要舍弃,…  相似文献   

7.
王前 《记者摇篮》2009,(4):14-14
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采访提问可以决定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电视新闻采访则更是如此。除了通过提问来搜集新闻素材,还可以让采访对象声情并茂地同期声来阐述事件、说明问题,而有效的提问则是新闻素材搜集和采访对象声情并茂同期声的关键所在。新闻采访中提问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新闻写作素材的搜集,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闻以一定的体裁表达科技内容,构成众多文体,其中最常见的文体有科技消息、科技通讯、科技人物专访、科技特写、科技述评、科技调查报告、科技新闻资料等。 无论哪种体裁的科技新闻稿,都需要经过细致深入的采访,搜集全面、准确而丰富的素材后,才能着手进入写作。采访是科技新闻写作的准备阶段,成为科技新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在科技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科技新闻的采访和其他新闻略有不同。 (一)科技采访更重于写作 科技新闻要用科技事实说话,以具体、生动而确  相似文献   

9.
记者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闻素材。素材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摄取的生活资料;是对生活的如实记录。新闻素材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是记者提炼新闻事实,新闻题材报道主题和写作新闻报道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资料的详尽全面是写好报道的基础。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才能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新闻记者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便能得心应手,更易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实施新闻采访的具体形式,要因人因事而宜,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才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新闻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写现场短新闻可充分体现现场感,写其它新闻就不容易那么做了。其实,现场感并非现场短新闻所独有,它在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甚至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中,都广泛存在,并起着独到的、引人入胜的作用。要写好非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关键是要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把握素材、提炼素材的能力。就拿比较枯燥的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来说,只要采访中观察细微,并以独到的眼光抓住典型生动的现场细节,合理结构布局,现场感就会跃然而出。如《北京日报》1985年11月25日一则会议消息《产白壳蛋的优  相似文献   

13.
靳普 《新闻世界》2010,(10):43-44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巧妙而且有效的访问方法,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记者、通讯员,他的采访本都象一个大材料库,如何使自己的材料变成新闻——变成角度新、立意好的新闻;我感到对材料的处理和角度的选择要格外认真才行。首先,仰视素材。仰视素材的目的,是看自己占有的材料在那一级可以综合平衡得上,有一席之地。任何记者、通讯员都可能掌握有低处不显眼,高处实昂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以采访为基础,而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何种新闻采访更具技巧性,使新闻报道更加鲜活、生动。本文对新闻采访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充分挖掘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获得新闻第一手材料,并不断加强新闻采访的技巧性。  相似文献   

16.
采访是一种获取和采集新闻素材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报纸或广播中的一切体裁的写作都离不开采访;即使写评论也要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意图,了解实际工作的情况,因而也离不开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笔者总结采访的类型大体可分为有线索采访和无线索采访两种: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工作者寻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称为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一种有目的的了解客观情况的职业性社会活动,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再高明的记者,不亲身对新闻事件做采访,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采访水平,我们有必要对新闻采访的特点及地位、作用做些了解。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是一种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新  相似文献   

18.
刊林漫步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在《采访与写作》序中说:我们反对模式化,是指把各种新闻体裁当作模子,将新闻素材塞进这种模子,放在写作冲床上,一压就成作品.这种作品,难说就是好新闻.新闻体裁,也是人们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世界上绝不会先有人制造出一些各种体裁模式,然后办报.最早的报纸上的文字,是把报纸出现之前就有的记叙文搬上版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新闻自己的特点.严格说来,现在所有的新闻体裁都是记叙文,作为新闻的记叙文必须千真万确,不能添枝加叶,  相似文献   

19.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