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十九世纪,英国先后在1832、1867、1884年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这些改革对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这三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作一简要评述。一、1832年的议会改革这次改革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而议会选举制已经与之不相适应的情况下发生的。英国议会起源于1265年,经过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1688年政变,确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就牢牢地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在1832年改革以前,它控制在农村贵族地主和城市“工商业等级贵族”手中。此后,虽然资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率先进行议会制度改革的国家。西方学者称英国议会为“议会之母”,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的建立,也大多仿效英国。英国议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很久以前就有了议会。一般认为早在13世纪就有了议会,但它不过是封建王国统治臣民的工具。是封建的等级议会。近代意义上的资产  相似文献   

3.
1867年议会改革就其成果和影响而言,是为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次。这次改革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沉病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昔日贵族在谈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工业资产阶级推向政治前台,为议会政治朝着民主化方向推进铺平了道路,因而本次改革在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仪就这次改革的背景、动因、后果成陈管见。1867年议会改革有着深刻复杂的起因。它是!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向土地和金融贵族展开夺权斗争的继续,也是工业革命在政治上引起的必然反应。首先,1832…  相似文献   

4.
高慧 《海外英语》2012,(21):161-162,184
该文以勃朗特三姐妹为例说明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作家的贵族情结。在工业化及议会改革大背景下,贵族一直是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潮流和价值观等等。因此,贵族体制也对文学作家有深刻影响,在其作品中有一定的贵族的生活或其他方面的描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经过1689年革命,议会取代国王成为苏格兰的权力中心,掌控议会的苏格兰贵族登上了苏格兰国家的权力顶峰。与英格兰合并符合苏格兰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但是大部分贵族却不得不放弃其在一个主权国家内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一边是民族的发展前途,一边是自身的既得权力与利益,站在决定苏格兰民族命运的历史关头,这些贵族毅然以民族利益为重。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备考角度提示】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与国体相比,政体不如国体重要。历史上国家的政体较为复杂,更容易被混淆。君主制:原指由个人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后来它的含义发生变化,指同共和制相对称的?种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与君主制相对,指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机关或国家元首的?种政治制度,通常与代议民主制度通用。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人民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苏联对外战略由“大国合作”向“集团对抗”转变,斯大林放弃了在东欧推行联合政府的政策。在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会议上,联共(布)宣布了“阵营对抗”理论,利用批判法共和意共的方式训导东欧各国共产党人以议会外的斗争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各国共产党代表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了整改措施,准备以议会外的斗争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8.
所谓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内由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通过竞选控制议会多数或赢得总统职位轮流执政”。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该国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围绕斯图亚特复辟王朝查理二世的王位继承问题,国会内部形成了“托利党”和“辉格党”南大派别。托利党代表同王室有联系的土地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利益。辉格党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十八世纪辉格党与托利党在议会中轮流执政,  相似文献   

9.
一、中世纪封建议会的概念和形式中世纪西欧的议会既不代表民族 ,也不代表人民 ,更不代表个别的市民 ,而只代表“国土上的各个等级” ,因为这时候西欧还没有形成民族国家的观念。所以 ,中世纪议会反映的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等级的概念。第一等级也即最高的等级是教士 ,他们是属灵的等级 ,其他人都是凡夫俗体 ,第二等级是贵族 ,城市市民和自由农民属于第三等级。这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分开开会 ,似乎是三个截然有别的议院。不过议会的形式因国而异。英国、波兰和匈牙利的教士 ,总的来说已不再派代表 ,只有主教与世俗贵族出席上院会议。另外 ,波兰…  相似文献   

10.
内阁制与总统制的差异任庆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由于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内阁制和总统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中最主要的两种形式。采用内阁制的国家,于每届议会成立之时...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政治改革中,满汉关系极为敏感,至为关键,始终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满洲贵族集团囿于狭隘的自身利益,唯恐在这一改革中失去统治特权,故表面上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实际上却在敷衍、拖延、欺骗,乃至镇压立宪派要求推进改革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利用改革加强对最高统治权力尤其是军权的控制,最后竟改出一个"皇族内阁"。满洲贵族统治集团极端自私腐朽,冥顽不化,无力超越自身的狭隘利益,终导致这场政治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目前仍处于试验性阶段,但改革正面临诸多困扰,也可说已陷入暂时的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就学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社会阻力以及现行户籍政策本身在可行性方面的缺陷。我国目前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两种政策模式:集权式和分权式。但集权措施无力,分权模式过度发展,由此出现了种种问题。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应突出集权式的特点,并加强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3.
科技革命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革命力量,科技革命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社会主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革命决定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和兴衰成败,社会主义要战胜和超越资本主义,必须和科技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在发展壮大中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在继《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之后,又一部反映法国革命的巨著。其主要分析了法国革命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最深刻地揭示了波拿巴上台的戏剧场面。作为法国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体现了对共和国议会民主制的向往,体现了激进的不断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在法国革命中扮演了不断推进革命进程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法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国君们与世卿争夺权力的斗争十分激烈。逐渐失势的国君利用各种力量与强势的世卿抗衡,嬖臣是国君为了维护君权所依赖的重要力量之一。嬖臣的出身来源比较复杂,社会地位较低,依附于君主。他们的出现,是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松动乃至混乱的结果,也是下层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表现。嬖臣自身的局限性和国君力量的孱弱,最终导致他们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因素在英国对大革命法国的干涉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从意识形态出发,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价值准则对法国革命及其理论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极大地加深了英国政界对法国革命的忧虑;法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暴力和流血,“博爱法令”的颁布,促使了对法战争的爆发。反法战争开始后,英国政府又把摧毁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作为对法战争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对法战争初期对意识形态因素的强调,开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意识形态之战”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三大理论系指毛泽东建国以来构建的改造论、建设论和继续革命论。改造论的提出始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放弃,改造论又是建设论形成的历史前提,继续革命论则是改造论的延续。在发展的进程中,建设论又与继续革命论结合起来,并最终成为它的附庸。贯穿于三大理论的主线是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这条主线使三大理论形成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三大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正确对待苏联模式的问题,存在偏离本国国情的问题。它们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过渡时期学说。这两个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另外,被毛泽东曲解的关于反作用的理论,对于构建三大理论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547年6月伊凡四世授意,“重臣拉达”着手国内司法改革,其主要成果是《1550年法典》及其后一系列法规的制定实施。此次改革对君主、世袭领主、修道院、封地贵族、地方行政长官、农奴等各方的经济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做出重新梳理和调整。《法典》的核心思想是打击、限制世袭领主和修道院势力,扶植封地中小贵族这支亲沙皇的新生政治力量,以树立首代沙皇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地冲击了欧洲大陆旧的封建统治秩序,也打破了欧洲原有的脆弱的均势,引起了欧洲各君主国的不安。他们组织起来,对法国革命进行了疯狂地干涉。当时的资产阶级君主国英国,感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也受到了威胁,也走进了反法的行列,并成为反法同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从建国到文革结束,从改革开放到十六大前,从十六大至今,我党的执政意识经历了从缺失到觉醒到强烈清醒的变化,执政理念经历了错位到探索到科学正确的升华。这一过程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执政党必须要有自觉的执政意识和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不走弯路。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几代人总结执政数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正确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