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非虚构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学术界和作家内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的核心在于,小说是不是只能虚构,或虚构是否是小说的本质属性。其实,关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否是虚构,不能由某一个理论家来决定,也不能由哪一个作家来宣布,它是由文化语境和小说的历史共同决定的。对非虚构小说的命名,也必须在这个语境中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  相似文献   

2.
虚构性是昆德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昆德拉小说的虚构不同于一般小说,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人物塑造上的虚构性、符号化色彩;戏谑式改编作品、人物或故事;大量的梦境描写。昆德拉小说通过虚构达到本质的真实,实现对"存在"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对《金瓶梅》这部中国最早的长篇世情小说,张竹坡充分肯定了其艺术虚构的价值,指出它是一部为“泄愤”而创作的“寓言”,对小说创作中的情感取向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又探讨了虚构中的艺术真实性问题,强调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中的意义,指出艺术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不是对生活的机械照搬.所论已初步涉及文学的典型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从1966年,杜鲁门.卡波特用非虚构小说一词描绘他的小说《冷血》以来,非虚构小说就从美国流行开来。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不如它在国外发展迅速,成绩骄人。但自2010年第2期开始,《人民文学》开辟"非虚构"新栏目,陆续刊发十几篇作品,在文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非虚构小说的新一轮讨论。笔者拟从非虚构小说产生的背景、非虚构小说的定义、非虚构小说与其他纪实小说的关系、非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关于非虚构小说的理论研究、非虚构小说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力图为非虚构小说研究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图像,理清其新时期以来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虚构问题是中国小说理论的重要范畴。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的评点 ,指出艺术虚构是小说文体自觉的重要标志 ;在强调艺术虚构之重要的同时 ,又辨析了艺术与现实基础的关系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小说艺术虚构观。  相似文献   

6.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小说教学对“虚构”知识的运用存在“简单化”和“误用”问题,这是因忽视其复杂内涵而造成的。“虚构”的复杂内涵需要从阅读行为、小说材料来源、创作结果、创作行为过程、虚构的本质等几个视角来揭示。将“虚构”从静态的内容性知识转化成动态的阅读方法知识,有利于提升小说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T@卡波特是美国非虚构小说的领袖人物,其代表作<在冷血中>昭示着非虚构小说这一革命性的文学形式的最高美学成就.本文从恐怖气氛的真实记录、叙事手法的惊世骇俗以及人物描写的大胆革新等方面入手,解读了该部非虚构小说的艺术成功之因.  相似文献   

9.
小说虽为虚构,但不是无源之水,其必定是作者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生活背景,再根据自己情感表达需要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因此在进行小说阅读时,不能脱离创作时代和读者所处的时代及生活,并将小说中的人物和自己比照,方能读懂、读透小说的精要,塑造自我人格,迈入深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严歌苓作客上海,以新作《芳华》和小说《陆犯焉识》为蓝本,围绕故事讲述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在讲座上,严歌苓分享了多个荒诞或有趣的故事与她作品的联系,但她也提到,不是所有作品都靠听故事写成,也有纯粹靠虚构和想象完成的。小说有时候是真实细节经虚构而成,有时却是一个小的物件,引发了作家巨大的无边际的想象,这依赖于小说家的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在开始流行“代际”命名之前,最后一个有特色的命名就是“个人化”写作。而从1993年之前的创作情况看“,个人化”写作与“新写实”小说交叉互动,占据了当时文学创作主流。后来“,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的写作日益陷入困境,而“新写实”的干将都纷纷投诚影视。仔细考量,陈染与“新写实”小说之间的现实联系、与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历史联系千丝万缕。“个人化”文学思潮成为反思当代文学批评、反思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生产的显象层面加以审察,小说艺术都无一例外地是地域空间与本土文化、创作主体与观照对象、艺术观念与叙述技能相与结合的审美活体,只是这样的活体对置身于不同的地域空间和地域文化的小说家而言,又会彰显出他所在空间的富于独特内涵的文化意向、艺术素养和美学路径,甚或是对小说细节的遴选。作为当代知名小说家的郁小萍便是如此。本文正是通过对她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显现出的这种特性和内质的研究,来探究作为地域小说的存在价值和在新时期小说幅面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在1986年连续发表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写作手法独特,突破了她固有的创作模式,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该文通过对"三恋"的分析,认为"三恋"的创作是作者从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感悟,是用小说语言谱写的人性乐章,而且"三恋"的整体创作带有一种较明显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跃文一直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其实是一种误读王跃文的小说创作既包括官场小说,也有乡土小说.尤其是近期中短篇小说集《漫水》的出版,更显示出王跃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实绩、就官场小说来说,王跃文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艺术均明显高于时下流行的其它官场小说,并且达到优秀政治小说的高度《漫水》则承接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传统,以鲜明的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对现代文明是如何破坏和影响传统乡村文明进行了深刻揭示.尤其是对乡亲们的美好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压抑人性破坏人性的时代、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作出了有力批判。因此,对王跃文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不仅可以避免对其误读,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新写实小说始,作为当代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中的一大文学景观,日常化写作已成为文学视域中难以规避的当下经验。而“日常生活”无疑是把握日常化写作这一文学叙事和写作倾向的关键之所在,故由此切入,主要以新写实小说和晚生代小说文本为例,通过辨析二者日常化写作旨趣的诸多异同,从而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的日常化写作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从两方面讨论梅娘小说,以此重新评说沦陷区的女性写作:首先,梅娘小说从书写女性自身经历和个人情感进入女性写作。其次,梅娘小说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因此,表明中国女性写作并没有因为抗战而成为空白,而梅娘小说延续着中国新文学女性写作传统,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作家田瑛的小说营构了一个虚拟的湘西,亦即第三种湘西。它远离了沈从文抒情的湘西,孙健忠写实的湘西,逼近了一个文化精神意义的湘西。田瑛的小说,在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坚守着一种执着的文化审美,一种原始生命冲动的文学倾诉。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现代文学传统,划出了精神上一以贯之,却又各自鲜活的三个方块,亦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湘西。田瑛是一位生活于现代都市,精神却自我放逐到自己的湘西的作家。他文学发问的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乡土小说,向以诗意的书写著称于文坛,表现在对人物外貌及周围环境的描摹、对人物精神荒芜的刻画和近似诗歌的抒情形式、回忆笔法的运用等方面。诗意书写使作品笼罩着浓郁的悲凉寂寞氛围,彰显出作品极高的艺术张力和不同凡响的美学价值以及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主义学思潮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写作技巧和内在的思想观念两个层面上。这些影响对原有的现实主义主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外,学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二元对立问题也随之产生。但无论怎样,在新时期小说中,西方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已然成为了中国化的现代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