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次期末考试,有一道题是看图回答问题.图上画的是雄鸡报晓,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学生答不出来.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小学生五谷不分,问他们馒头是怎么来的,他们说面食店买来的:问他们小米是怎么来的,说粮店买来的.小学生的回答,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麦浪滚滚,谷穗弯弯,豆荚饱鼓鼓,都是作家写在书本上的,不少学生没有亲眼所见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中有几个事例触动了我们的心弦:1.期末试卷上有个雄鸡报晓图.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同学答不出来.老师问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践中有几个事例触动了我们的心弦:1.期末试卷上有个雄鸡报晓图.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同学答不出来。老师问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2.现在的小学生五谷不分。麦浪滚滚、谷穗弯弯都只在书本上见过,不少学生没有亲眼所见的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只是背背而已,他们在随便扔掉一块块白面馍的时候感觉到“辛苦”了吗?  相似文献   

4.
恐龙谈恋爱     
今天的区域活动是绘画“我喜欢的动物”。活动快要结束时,坐在微微身边的书凡小朋友好奇地告诉我说:“老师,微微画的恐龙在谈恋爱呢。”我随口问:“什么叫谈恋爱?”“我不知道.你去问微微.是她说的。”婧文小朋友笑着也来告诉我说:“老师,微微画的恐龙在谈恋爱,你去看看吧。”我巡回指导的时候已看见微微画了两只恐龙,现在她还正涂色呢。我走过去说:“微微,你画了两只可爱的恐龙,他们不寂寞了,真好。”“他们在谈恋爱呢。”微微大方地回答,一点都不回避,我笑着又问: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基础训练5第五题,是儿童入学以来第一次看多幅图练习说话.这三幅图大同小异,儿童不容易准确地把握每幅图的内容.我在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进行观察、比较,找出每幅图的特征,分清三幅图的主次.在学生弄清这一组图共有几幅,每一幅图上画了什么动物以后,我问"它们在干什么",学生就有些难于回答了.于是,我让学生先比较第一和第三幅图:第一幅图南瓜平放在地上,小白兔搬不动;第三幅图小白兔在轻快地滚动着南瓜前进.多聪明的小白兔啊!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于是,我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第二幅画上来.大家边看边想边说,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大家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小学生们回答:那是太阳,是老师的眼睛,是雨伞,是月亮……中学生们回答:那是篮球、足球;大学生们回答:那是零,是圈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们虽然对事物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思维没有被框定,他们眼中的那个圈儿就是太阳、眼睛或其他东西。有一道看图作文题目,图很简单,就是并排着的两个圈儿,要求同学们通过想象写作文。有的说这是太阳和月亮,有的说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有的说是人的一对眼睛,有的说是一副眼镜……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想象下去。其实,写作…  相似文献   

7.
谐趣吧     
想不到老师在操场上遇见一个新入学的小学生。老师用脚在地上画了一道杠,问这个学生:“这是什么字?”学生看了半天回答不出来。老师生气地说:“昨天我在黑板上不是已经教给你们一个  相似文献   

8.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9.
意外的回答     
刘老师真逗,他的化学课总是深受学生欢迎,今天他用薄纸画了一幅图挂在黑板上,问:“这幅图我就不多解释了,该说的图上都有。我的问题是:如果让你在图上的A处点上火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同学们很快就分成了两大派。最后刘老师否定其中一派意见又肯定了另一派,但是他指出:还有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没有人想到……那么你知道那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吗?意外的回答@孙维梓  相似文献   

10.
班级:高一(5)班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他问学生们这是什么。有的学生面对黑板,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半天才低声说,这不就是一个句号嘛(当然,还得是英文里的句号)。但有的学生的回答却丰富极了:豆子...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时间和一些学生开了一次有关语文教学的座谈会.座谈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及见解,结果很让笔者吃惊,对于你喜欢语文这个问题.五位学生,只有一位学生回答喜欢语文.但不喜欢上语文课,有两位学生回答一般.其他两位回答无所谓。笔者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都回答说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说"为突破口,以此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情感因素,让学生敢说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问的是:"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老师也不提问这样的课堂方式,所以课堂上出现的都是正确的、精彩的回答,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回答问题.他们怕出错,他们怕看到老师眼神中的不耐烦,更怕被老师无情阻断.记得一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好课像登山",他说,怎么上山?  相似文献   

13.
冬天里 ,幼儿园的小朋友会问 :“小金鱼不怕冷吗 ?”他们总有无休无止的问题要问。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问小朋友 :“这是什么 ?”“是圆圈”、“是薄饼”、“是太阳”……他们对问题发表见解的欲望是多么强烈 !应该说 ,问题意识是人人都有的 ,甚至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 ,它是人适应环境的思维冲动 ,而与人的智力水平没有简单的正相关。然而 ,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这样一种现状 :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求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小手如林 ,但到了初中举手的已寥寥无几了。高中生还有举手的吗 ?几乎没有了。他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王东莉 《家庭教育》2011,(11):36-37
某校初三班在一次班会上讨论理想的问题。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不少学生回答“不知道、不清楚”,还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赚大钱、当大官。”一名男生回答说:“我的理想就是考上重点中学。反正我现在读书也是为了我爸妈,他们让我上重点我就争取上呗!”这样的回答不禁让老师、家长担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初二物理课本第七章第五节滑轮P165图7—25的图示说明,特别是支点O的标定位置,我问过我所教过的学生,百分之百的学生说难以理解。显然这是教学难点,笔者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上课时,第一次在黑板上画出课本7—25的图示,第二次再画一个图,故意把滑轮画成椭圆形,问学生此图中绳子的拉力大小与图7—25中的拉力大小是否一样?学生答:一样。第三次把这个椭圆画得更扁些,再问学生,绳子的拉力大  相似文献   

16.
妥宝莲 《宁夏教育》2002,(10):60-60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圆圈,当你画在一年级的黑板上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是皮球、太阳、苹果、烧饼、铁环……各种各样的答案。当你画在中学生的黑板上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圆。而当你画在大学生的黑板上时,学生可能会哄堂大笑或拒绝回答,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不就是个圆吗?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由中国转到美国上小学的小女孩儿,刚到美国很不习惯,回家跟爸爸说:“我们学校可乱了,上课就不像上课的样儿。”她爸爸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就不管。上美术课时,把大家带到外头,指着一座房子说就画这个,大家就开始画,还都说着笑着,想咋画就咋画。他们都画得乱七八糟,有的把房子画成圆的,有的画成轮船的样子,一点都不像,还问老师画得好  相似文献   

18.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老师教第一册(《鸡鸭鹅》一课时,她把放大的图片往黑板上一挂,站在画有鸭和鹅的一边,拿着教鞭,指着画有鸡的一边问学生:“这边画的是什么?”又指着身边的鸭和鹅问:“那边画的是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一一回答了,同时又学了“这”和“那”两个词。为了比较鸡、鸭、鹅的多少,她又指着鸡说:“这里画了几只鸡?那里画了几只鸭、几只鹅?”但没想到,在这位老师随便站在一个地方指着图,学习“这”和“那”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20.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挂一幅图,……往往会被看作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去注意它。果真应该这样吗?不。请看一位老师在教《坐井观天》时的三个镜头:①在要小朋友练习朗读的时侯,他说:“大家读过之后,我要请几个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②在要小朋友看黑板上的一张放大了的插图时,问图上画了些什么,第一个回答有青蛙和小鸟,这显然没说全。只见老师用手指向井,问:“还有什么呢?”③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老师问大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