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小时候,父母将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长大后,父母还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父母对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反哺"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理解他们,能够孝敬他们,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但有些孩子却并没有按父母预设的道路前行,甚至背道而驰,对父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来:有人把年迈的父母当做拖累,有人把父母当做是"寒酸"的代名词,有人时父母拳打脚踢……近期,这类儿女对父母不孝的事情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孝"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白守爱 《中国教师》2014,(10):93-93
<正>要培养好孩子,就要从三方面着手。一、助力孩子发展当孩子走进中学的校门时,他们的心智在发展,他们的思想在成熟,他们的困惑在加大。他们既感恩父母,又对父母的偶尔过问不满;他们既理解父母较高的期望,又对父母的引导不够不满;他们既希望受到关注,又对父母的过分唠叨不满;他们既渴望家庭的温馨,又渴望父母的支持、鼓励、理解和指导。可见,孩子非常看重父母,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重要的位置。基于此,父母有责任为  相似文献   

3.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早教频道     
父母也会不及格美国芝加哥一家公立学校实行了一项由老师给父母打分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老师们设计了一套针对父母的问题,如他们的孩子是否经常上学、是否带有所需的物品、是否按时睡觉等,并以此给父母打分。他们  相似文献   

5.
事情要从我给父母买了两张飞机票说起。 我的父母在我住的地方呆了几天后准备返回。我们给他们送行。我的父母收入不高,过去从未乘坐过飞机,所以我决定借这次机会让他们也有一次坐飞机的体验。尽管他们之前一再叮嘱我们给他们买火车票就可以了,但是我还是给他们买了飞机票。  相似文献   

6.
父母的爱     
写作指引:小朋友们,这次习作的内容是"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什么呢?是父母的付出,是父母的行动,是你开心时他们露出的笑脸,是你难过时他们温暖的怀抱,是他们忙前忙后的操劳,是他们静悄悄的陪伴。父母在你们身上倾注的心血,犹如播撒希  相似文献   

7.
你的孩子知道你喜欢他们什么吗?许多成年人现冷依然不确信父母对他们的爱,因为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对孩子积极的性格特征和种种能力表示出欣赏之情。许多成年人只记得父母不喜欢他们什么,但是似乎想不起他们有哪一点是挑剔的父母喜欢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父母对待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孩子使用暴力,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限制孩子的自由,忽视父母榜样的作用,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等。孩子遭受父母暴力的伤害,关爱、自由、尊重的缺失以及父母榜样的失范,使得他们怨恨父母。同时,孩子也在渴望父母与他们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而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种种问题其实是由亲职教育的缺失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父母发来微信验证,你会不会将他们加为好友?加为好友后,你会不会在朋友圈将他们拉黑?2014年8月9日,有媒体就此问题采访了60位西安市民(子女40人,父母20人).其中17位子女将父母加为微信好友,但他们中有14人将父母拉入了黑名单.  相似文献   

10.
小天 《少年月刊》2011,(11):14-15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却把他们留在了农村家里。一年中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重。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中学生孝敬父母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期,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做出不孝敬父母的事情。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培养他们感恩父母的心。他们抵触父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夸父母活动,让学生算算自己的开销账,在同学中讲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讲历史和现实中孝敬父母的典型事迹和不孝敬父母受人指责的案例,帮助他们建立起与父母的正确关系,感受父母的挚爱,强化他们感恩父母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儿女永远是父母一生的牵挂。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父母无时无刻都在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一切,悉心安排孩子的将来。然而,居安思危往往是在职父母所忽略的。MCIS 保险有限公司人寿部高级经理黄世腾表示,教育保险设立的真正目的就是帮助父母制定一个有系统的计划,协助他们实现儿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黄君又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都是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孩子能比父母更成功就是他们的安慰。尤其对学历不高的父母而言,教育的确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他说,要孩子们学有所成,除了凭他们的天赋与努力外,父母是否有能力供他们上大学或出国深造亦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不少中队辅导员都在不经意中发现,队员对父母之恩往往熟视无睹。他们总感觉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常常会因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愿,而感到不快。鉴于此,我组织队员们在寒假中开展了“暖心”行动:  相似文献   

14.
"父母皆祸害!"当孩子们喊出这样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的话时,孩子真的是将父母视之为"洪水猛兽"吗?都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为何家长们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祸害"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真正感受到彼此的爱,没有互相体谅各自的艰辛,从而走向了极端。我们常常听到子女们抱怨父母不理解,却很少见到孩子们理解父母用心、体恤父母辛苦。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血有肉甚至有难言之隐,我们做子女的为何不试着走近他们,体谅他们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5.
现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肩负着家庭的明天,寄托着父母的希望.在物质生活上,父母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父母的爱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他们,成绩不好就对不起父母.  相似文献   

16.
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我们愿同父母分享,他们永远是我们躲避风浪的港湾。你从心里感激父母创造并呵护了你,他们让你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可是,有时你也会对父母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甚至会怨恨他们。这样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7.
薛涌 《课外阅读》2011,(14):54-58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他们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  相似文献   

18.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不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不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20.
明智的父母     
明智的父母不是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而是教育他们懂得他们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明智的父母不是力图为孩子创造幸福,而是教育他们幸福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明智的父母不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而教育他们如何寻找,创造和利用机会。明智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生活幸福,而是教育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明智的父母不是要求孩子超越他人,而是教孩子超越自我。明智的父母不是要孩子坚持自己的所有想法,而是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总是绝对真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该谨慎,应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智的父母不是代替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