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葛天越 《收藏》2015,(3):95
笔者在当地古玩市场地摊上挑到一枚稀少的北宋"熙宁元宝"目熙版小平钱(图1),该钱直径24.5毫米,厚1.3毫米,重3.7克。其主要特征是钱文上繁体"熙"字上部左侧的一竖和"臣"简化成了目字旁;右侧的"巳"字或因笔画隐起不清,几乎简化成了一个缩小了的竖弯钩"L"。该版除"熙"字外,其余3个字与《北宋铜钱》所著录的第1046号"熙宁元宝"俯宝版(图2)基本一致。综合考量钱文风格和形制,笔者认为两者具有极近似的"亲缘"关系,当为同一钱监所铸;目熙版应为俯宝  相似文献   

2.
潘常青 《收藏》2006,(5):96-97
《收藏》2005年第12期刊登了《谈谈北宋折二削边钱》一文(以下简称《谈》文),笔者详看该文所附图片后发现,其中的4枚铜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黄明东 《收藏界》2010,(7):86-86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  相似文献   

4.
"淳熙元宝"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为钱监名。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品类繁茂,版式近百种左右。这枚"淳熙元宝"铜钱,径3.1厘米,厚0.22厘米,重9.2克。钱文楷书,右  相似文献   

5.
"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系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始铸,钱文真书。面文纪年,背"折十"纪值,系四川利州监铸造。"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由于钱文书法雄健,遒劲俊美,钱径大而格外引人注目。"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版别以前只分折十、背四出文,目前又出新品背"利"大钱,  相似文献   

6.
陈瑞海 《收藏界》2013,(2):52-53
祥符通宝、元宝为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铸行。祥符钱自古即被作为"吉祥钱"收藏或赠予,它象征祥瑞符命,寓福、禄、寿之意,男女青年也多作为定情之物。宋真宗在位二十三年(998-1021年),共用了四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祥符通宝、元宝为他的第三个年号钱。祥符钱普品在一般钱币书中均有所载,以"祥符元宝"为主,见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及特大型  相似文献   

7.
延晶平  杨新秦 《收藏》2008,(8):145-145
2008年4月初,凤翔县一农民在挖地时刨出了16枚古钱币。其内涵有唐开元通宝2枚,北宋祥符元宝2枚,成平元宝1枚,元丰通G2CK,其中折二钱1枚,元符通宝1枚,圣宋元宝1枚,政和通宝1枚,大观通宝1枚,宣和通宝折二钱1枚,金正隆元宝3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1枚极为少见的唐合背乾元重宝(见图)钱。这批钱币上限为唐开元通宝钱,下限为金正隆元宝钱。现就这枚合背乾元重宝钱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北宋徽宗宣和年号的钱币,分通宝和元宝两大类,其中通宝钱铸量大,版别多,至今仍不少见。"宣和通宝"小平钱,折二钱,常见版别现时市价才1-10元左右一枚。但是,"宣和元宝"钱虽然版别也不算少,至今所见不下20余种,但各种版别的存世量都不多,而  相似文献   

9.
程一飞 《收藏》2015,(5):77
据史载,两宋时期铜钱、铁钱并行,由于铁钱铸量很大,为了防止铜铁钱相互混淆,当局有意将两种钱造成一些区别。在形制上,铁钱显得厚重,穿孔一般也大于铜钱;在文字风格上,则采用与铜钱不同的书体,书写一般粗犷有力。笔者收藏的这枚北宋"绍圣元宝"行书大铁钱(见图),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所藏三枚北宋元丰异版钱,经查,有关北宋钱的著作中均无该三版钱的图录及记载,故应为谱外品。三枚钱均为行书体,其中一枚为小平钱,其余两枚为折二钱。笔者将版别分别定名为:北宋元丰小平行书异元版、北宋元丰折二行书异宝版和北宋元丰折二行书日宝版。  相似文献   

11.
刘冠成 《收藏界》2011,(1):69-70
北宋皇帝宋徽宗在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铸行了不少政和年号钱,主要为小平及折二铜钱,为防止铜钱外流及应付军饷,还在边区各省铸行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小平铁钱为四川和河东(今山西境内)两地铸造,折二、折三大铁钱为陕甘等地铸造,至今存世政和铜钱、铁钱仍多见,钱文分篆、真、隶三体,可匹配成对或三体一套,其中以小平铜钱版别最多,小版别已达一百余种。  相似文献   

12.
王舒乙 《收藏》2013,(1):100-101
2011年,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发现了数千斤古钱窖藏,时代跨度上迄唐代下至南宋初年。笔者从中挑选出1枚“靖康元宝”篆书折二钱(见图),直径30.1毫米,厚1.3毫米,通体绿锈,字口清晰,保存完整。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重用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六贼”,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于是各地大小义军揭竿而起,对抗朝廷,大宋江山日趋衰落。宣...  相似文献   

13.
三种至和钱     
《收藏》2020,(9)
正自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起,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军费开支浩大。为解决军费不足,宋廷开始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河东置监铸造铁钱。据《皇宋十朝纲要》载:"庆历元年(1041年)九月壬子,初令陕西行铁钱,未几,并河东亦行之。"从庆历年间开始,大量铸造大铁钱,最初是一枚大铁钱值10枚小铜钱,后因铜、铁比值过大,民不乐用,改为一枚大铁钱值3枚小铜钱,以后便成为定式。  相似文献   

14.
傅绍庆 《收藏界》2012,(5):78-78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1-1106年)所铸“崇宁重社”折十大钱,据《玉海》卷180载,铸量高达15亿枚以上。如此巨量的“崇宁重宝”到底有多少种版别?正如《北宋崇宁钱币图谱(珍奇实物版)》一书作者陈策生先生所言:“至今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5.
正咸平元宝系北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铸行的年号钱,钱文仅真书一种。孙仲汇先生在《宋钱概述》一文中讲到:"(咸平元宝)小平钱的版别不多。"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北宋铜钱》一书中共收录咸平元宝27个版别,在北宋年号钱中属于版别数量相对较少的品种,其版别数量仅比该书收录的景德、明道、景祐、庆历、重和、靖康六种年号钱的版别略多些。咸平元宝正字类和小字类中的常规版别均属于常见的普通版,余下的版别都不容易寻觅,其中草元、阔  相似文献   

16.
刘盛全 《收藏界》2011,(10):73-74
阜昌钱,是北宋末年刘豫被金人扶植为“大齐”皇帝时铸行的一种货币,计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小平称元宝,折二称通宝,折三称重宝,每种钱文分真、篆二体。阜昌钱币存世罕少,稀世难寻,不管哪一种钱币,据说都有赝品。  相似文献   

17.
黄明东 《收藏界》2011,(9):75-75
“咸平元宝”为北宋赵恒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始铸。折十型样钱,笔者只见到图录一品,是华氏《古钱大集》的438页。参考价为10万元,十分珍罕。笔者藏品为青铜质、生坑品,直径41厘米(重量暂不公平),文字特点与图录比较有“三个基本相同”、“两个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8.
何文育 《收藏界》2010,(7):91-91
金代崇庆年间(1212-1213年)所铸的“崇庆元宝”篆书折五型铜钱,在泉币界名声显赫,为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列。然未见有“崇庆元宝”小平钱的报导。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6年第3期第70页曾刊发了笔者所撰《金代古钱币之大珍——"皇统元宝"小平白铜钱赏析》一文,曾引起泉界的关注。无独有偶,今天笔者再向泉界朋友披露一枚堪称奇品的金代皇统朝的铸币,名日"皇统通宝"。从目前看,"皇统通宝"是近百年来泉界闻所未闻的金代皇统朝铸币的又一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刘万春  梁萍 《收藏界》2010,(12):86-86
笔者刚拿到一枚宋代"成平元宝"时,不禁惊异。此钱重量竟18.5克,钱面直径27毫米,背面直径27.5毫米,厚4毫米,泉面直径小于背面,类似折二型。宋代成平钱有宽缘、厚肉、锅底、四决、四出等版别,皆少见稀贵。说实话,想在现今假货横行的日子里,要轻易收藏到一枚品相好、稀少的成平古泉,机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