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唐徐铉校订许慎《说文》时,将许慎未收而其"注义序例中所载"及经典相承传写、时俗要用的字附益于《说文》之后。许多学者对这些新附字异议纷纷,但也有学者对其逐一进行了考证。作为战国时代的实物文献,出土的楚简文献材料为我们研究《说文》新附字提供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汉字新材料。本文以出土楚简文献中的"芙、、韌、賽、覿、嵩、緅、藏、呀、昂、礪、砧、懌、泯"等14例新出字为例,与对应的《说文》新附字进行字形、字用的比较,并对前人的考证及新附字的价值予以讨论。晵月  相似文献   

2.
释“鬧”     
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鬧"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释“鬧”     
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罔”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字书,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著述如林。北宋徐铉在校定《说文》的过程中,补录了402个新附字。新附字属于说文学研究范畴,它反映出汉字不断孳乳的过程,也反映出《说文》所收经典用字和汉时俗要用字间的矛盾,对我们研究《说文》及汉字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对新附字的研究始于清代,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并成集刊行。钱大昭是其中的一家,也是最早的一家。其专著《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由于当时未能刊行,因而没有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研究鲜见于世。本文力图对钱氏一书进行解读,归纳其说解内容、说解体例,评价其优劣得失,以期对《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同时对新附字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字书,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著述如林。北宋徐铉在校定《说文》的过程中,补录了402个新附字。新附字属于说文学研究范畴,它反映出汉字不断孳乳的过程,也反映出《说文》所收经典用字和汉时俗要用字间的矛盾,对我们研究《说文》及汉字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对新附字的研究始于清代,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并成。集刊行。钱大昭是其中的一家,也是最早的一家。其专著《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由于当时未能刊行,因而没有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研究鲜见于世。本文力图对钱氏《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一书进行解读,归纳其说解内容、说解体例,评价其优劣得失,以期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同时对新附字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昕作为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学术代表人物,一生博通经史子集,同时在《说文》研究方面也成果显著,在其代表著作《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集》中,钱氏曾对《说文》中的内容和所收之字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于其中的"新附字"将其类型归纳为"后代增加"、"传写讹溷"、"吏牍妄造"、"街谈俗字"四种,并认为这些字"不必附"和"不当附"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后世学者对《说文》"新附字"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说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集韵》在编纂过程中特别倚重《说文》。在征引数量上,《说文》居于众多征引文献之首;《集韵》明引《说文》的原则是《集韵》的注音和释义与《说文》释义和徐铉注音相契合;《集韵》所据《说文》底本虽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当对其他《说文》版本有所参考;《集韵》征引《说文》原有字与徐铉新附字有所不同,当是"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的原则在征引徐铉新附字上没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2.
钮树玉为人笃志好古,不为科举之业,精研文字、声音、训诂之学,为清代著名的《说文》学家。其研究《说文》的代表作为《说文解字校录》、《段氏说文注订》及《说文新附考》,分别涉及校勘、订段及新附字研究。由于前人对钮氏的著作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故对其在《说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视不够。整理钮氏的《说文》研究,对《说文》学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释"卸"     
“卸”的近现代常用义是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许慎《说文》中说:“卸,舍车解马也。”但在汉代以前的文献中未见有用“卸”字表示这个意义的。通过考证发现表示这个意义的古用“发”、“税”、“说”等字,这是古代方言的差别,后通言“写”应是“卸”的假借字。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献材料是在东汉,但与许慎所说的本义不同,因此我们认为《说文》中的“卸”字是后人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说文》“气”字的形体、意义以及在《说文》中分布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对《说文》中有关元气、阴阳、五行等思想作了简要的概括和评析。针对某些学者批评许慎在《说文》中“杂以阴阳五行思想,淆乱违理,眩惑后人”等看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释“卸”     
“卸”的近现代常用义是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许慎《说文》中说:“卸,舍车解马也。”但在汉代以前的文献中未见有用“卸”字表示这个意义的。通过考证发现表示这个意义的古用“发”、“税”、“说”等字,这是古代方言的差别,后通言“写”应是“卸”的假借字。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献材料是在东汉,但与许慎所说的本义不同,因此我们认为《说文》中的“卸”字是后人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16.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一些字解释为“从某反”或“反某为某”“从到(倒)某”,认为某字是由另一字反形而成,我们将这些字称为“反形字”。《说文解字》中有明确注解的“反形字”共计30个,后世学者对此也有所讨论,但多散见在单字的说解之下。许慎依据小篆分析字形,而小篆相比出土古文字资料又有颇多讹变,其所注解的“反形字”从小篆形体来看确为相反,但从早期文字材料来看真正属于“反书造字”的只有以下8个,即“叵、亍、■、旡、■”。本文结合古文字材料,对《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重新进行梳理分类,以便对“反形字”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许慎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宝藏”──《说文解字》的作者①,他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关于许慎的生平,比较详细点的记载只有《后汉书》卷一百九下《儒林·许慎传》,但仅有八十五字②,生卒年皆不详。其他的一些材料,如许慎子冲《上说文解字表》,《后汉书》卷一百十六《西南夷·夜郎传》,《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四引《汝南先贤传》等,也偶或涉及,但叙述都很简略。清代学者严可均,根据上述材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许慎生平事迹进行了考证,写成了《许君事迹考》一文。严可均认为许慎“盖生于(东汉)明帝朝”。其主…  相似文献   

19.
自从敦煌汉简出土以来,已近一个世纪;居延汉简的出土,也已逾60年。学者对这些可靠的带文字的文物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王国维写成了不朽的论文《简牍检署考》,陈直完成数十万字的巨著《居延汉简研究》,海内外学者的相关论著已有上百种之多。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以“部首”来分类解说汉字的字典。在《说文》中,“女”部共收录了238个字,占全书正文总数(9353字)的2.54%,是《说文》540个部首中收字较多的部首之一。现代学者一般都同意,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字是离不开它特定的时空与社会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