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生于1870年10月10日,比他的朋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小十岁.去年(1985年)1月是契诃夫诞生125周年,而10月是布宁诞生115周年。两位作家是1895年12月12日结识的,即90年以前。在这四年之前,两人开始通信,布宁请求安东·巴甫洛维奇看看他的作品,并且谈谈自己的意见.契诃夫回信说,他“是一个差劲的评论者,评论初出茅庐的作者时,总免不了失误”。他请求布宁寄些新创作的短篇小说给他,“只是不要寄那些已经发表过的”.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了《布宁文集》  相似文献   

2.
汪利 《世界文化》2002,(5):8-10
一见倾心 40多年过去了,青春婀娜的少女己是两鬓飘霜的老妇。然而,提起与丈夫约翰·尚多尔的初次邂逅,维多利亚·科丘罗娃仍然记忆犹新。 “1956年从外语学院毕业后,我被分到莫斯科宾馆外宾服务部工作。” “那是我第一天上班。一位高大挺拔、有着阿波罗般英俊面庞的美国男子走进屋来。他胸前耀眼夺目的钻石勋章令我眼前一亮。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美国政府授予军人的最高荣誉。” “他微笑着用英语向大家问好。不知为什么,我心里特别紧张,不住地祈祷:他可千万别和我说话,否则肯定会笑话我发音不准的……”  相似文献   

3.
    
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搬进老波塔波夫的房子一个月以后,他死了。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还同她的女儿瓦丽亚和孩子的老保姆孤单地住在那儿。这座三间屋子的宅舍,坐落在市镇边缘上的一个小山丘上,俯瞰着北面的河。在房子和如今已萧瑟的花园的那一边,闪现出一片白色的小桦树林。乌鸦从早到晚在那儿呱呱地叫着,成群结队地翱翔在光秃的树梢上头,仿佛在市镇上空笼罩着一片阴霾。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过了好久,对这荒僻小市镇的一切才习惯起来:屋顶倾斜的小房子、吱吱嘎嘎的耳门和宁静的黄昏,还有静得使你听得见煤油灯火焰的嗤嗤声。“我多么傻呀!”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思索着。“我为什么离开莫斯科,为什么撇开了那剧院和我的朋友们呢!我本来可以把瓦丽亚送到她的住在普希金诺的保姆那里去——那里没有什么空袭  相似文献   

4.
波利库罗夫山丘柏树丛中古老的雅尔塔墓地上有块大理石墓碑,碑上镌刻着一行简洁的文字:“列昂尼德·彼得罗维奇·拉金(1860—1900)”。这位热情的革命家、化学家、发明家、诗人、歌曲《同志们,勇往直前……》的作者仅仅活了40岁,可是在这段短促的时间里却创造了多少惊人的业绩!拉金在1896年11月莫斯科铁路工人罢工前夕所写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已成为无产阶级的进行曲,作者自己谱曲。他坚信,他的歌将被千百万人唱起来,起初是暗暗地唱,然后在广场上和革命的街垒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最喜欢她的妹妹塔吉雅娜。塔吉雅娜结婚以后,每年夏天总是带着一家人来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她姐姐家避暑。塔吉雅娜见托尔斯泰总是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就问: “你往你的小本子上记些什么东西呀?”托尔斯泰眨眨眼睛,说: “记的就是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尔斯泰耸耸肩头,风趣地回答说: “这就是我的事情了。真实总是有趣的。”还有一次,他对塔吉雅娜开玩笑说: “你以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的行动全都记下了。”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7.
决不放弃     
14岁的布里恩·沃克酷爱足球,是全美一号足球射手杰姆·米勒的崇拜者。不幸,他患了一种罕见的神经麻痹症,又并发肺炎。医生切开了他的气管吸痰,并使用了呼吸器。在布里恩绝望的时刻,医生告诉沃克夫妇:“我们已经做到了所能做的一切,恢复健康必须布里恩用奋斗来配合。”“我还能走路吗?”布里恩曾问过父亲。“当然能,”沃克坚定地回答,“只要你有很强烈的愿望,你就能够做你想做的一切。”晚上,布里恩奋斗着试图活动脚趾。5个小时过去了,布里恩满身大汗,象掉在池塘里。“我不能动了,”他无声地哽咽着,“我不会好了,我要死…  相似文献   

8.
苏联《星火》杂志记者与布哈林的遗孀安娜·拉林娜谈斯大林时代被镇压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宠儿”——尼古拉·布哈林“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同志:谨向您提出为我的丈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身后在党内恢复名誉的问题……这个申请不只是以我个人的名义提出的,也是遵照布哈林的委托。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最后一次去参加1937年2-3月举行的全体会议(会议开了数天)的时候,已经预感他再也回不来了。考虑到我当时还年轻,他请求我为他身后平反而斗争……‘你发誓,一定要做到!’我发了誓。违背这个诺言,就是违背我的良心……”  相似文献   

9.
我写过一本《马可·波罗》的小书,为此,对这个“欧亚飞鸿”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在不同凡响的生命征程中,马可·波罗以刚毅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冲出死亡的陷阱而走向新生,他以百折不回的勇气一次次跨跃生命的绝境而走向坦途。他跋涉、他奋进于人类文明的丝绸之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留下他不灭的脚印;在蔚蓝的海洋上,浮荡着他倔强的身影;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的编年史上,永远铭刻着他闪亮的名字。《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留给今天这个世界的永不消失的回声!在威尼斯,我希望参观马可·波罗纪念馆。“他没有纪念馆,只有个没人管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绘画的“丑角大王”萨尔瓦多·达利实际上不是一个丑角……也许是?他一年中有七个月不分昼夜地作画,其余的时间就参加巡回游艺团做各种惊人的演出。在罗马,他从一个巨大的鸡蛋里走了出来,喊道:“我又出生了!”在巴黎,一辆满载菜花的黑黄色罗尔斯·罗伊斯牌轿车把他送到巴黎大学文学院。他在演讲时对听众说:“一切艺术都从这种不起眼的蔬菜开始。”达利对一位向他采访的记者提议:“咱们爬到那棵树上去吧,那儿舒服些。”在树枝间吊着两把软椅。  相似文献   

11.
从三藩市驱车北行,过金门大桥上37号高速公路东行,约1个小时便抵达索诺马县城,这是加州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地方——美国独立前墨西哥人统治时的首府。索诺马县城距杰克·伦敦故居约15公里,经过索诺马山的一个缓坡,便到了杰克·伦敦故居——杰克·伦敦纪念博物馆。这里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十分幽静。杰克·伦敦说:“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我厌倦了城市生活。我要在这块美丽而原始的土地上定居。”自然,由于这里“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和终年不断的泉水溪流”,深深地吸引了他:“我需要的,是在乡间有一幽静处写作;在自然中生活并得到我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王钰 《世界文化》2002,(6):14-16
法国作家安东·德·圣艾修伯里所写的《小王子》一书,创造了一个令人无比神往的梦幻情景。它既非童话也非寓言,准确的说,是一个给大人看的童话。书中的主要故事是“我”飞机失落在沙漠里遇到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来自一个虚构的星球上的“小王于”,小王子以十足孩子气的口吻转述了他的旅行和他的十分稚气的追寻探问——那种孩于气的简单,让人明知是非现实的,但读过后任何一个读者也要深深地为之感动。因为小王子的那个世界离我们太远了,但又是我们心中无时不在企盼着的。也许我们在为日常性的事务奔波(“我”忙于修我的飞机)的同时,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无时不在渴望着小王子的那个世界——虽然它虚幻,但恰囚虚幻而无比美妙。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区扎戈尔斯克的玩具博物馆组织了一次称为“布拉蒂诺50年”展览会,其中包括190件展品,这些展品都是博物馆为庆祝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的小说《小金钥匙》诞生50周年举办的竞赛,由国内各地和国外的个人及集体制作的。展品包括绘画和代表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玩偶,所用的材料有木头的、布的、纸板的、线的,等等。“布拉蒂诺50年”展览会获得极大成功,并非偶然。布拉蒂诺,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个欢快的木制男孩,长着个长长的鼻子,他在苏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文学人物之一。50年前,阿列克谢·托尔斯泰根据卡  相似文献   

14.
“在写作《查尔特勒修道院》的时候,”斯丹达尔说,“我每天早晨都先看两三页《民法》,好使作品的语气对头。”维拉·凯瑟动笔之前必得阅读一段《圣经》。海明威必须削好十几枝铅笔,才站起身来写作(他曾因飞机失事,腰部受伤,痊愈后总是站着写作;他也用打字机,但只打对话部分)。刘易斯·卡罗尔和维吉尼亚·吴尔夫也喜欢站着写作。爱伦·坡常常将他的暹罗猫置于肩头,然后才挥笔作诗。托马斯·沃尔夫往往先散步多时才着手写作;巴尔扎克总是先喝杯清咖啡;许多作家晨起必先喝点较烈性的酒,以清醒神志。吉卜林没有黑墨水就动不了笔,他曾写道:“我用的墨水必须是最最黑的。假如我后来还象从前那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总裁泰德·特纳与妻子、两届奥斯卡金像影后简·方达正式解除婚约,双方维系十年的“天作之合”终于走到了尽头。 一匹孤独的狼 这是个海盗式的人物:蓄着一撮小胡子,处事干练,风度翩翩;出门不乘高级轿车,一提起他在美国帆船大赛上的战绩便眉飞色舞;他痛恨饶舌和浪费时间,他从不讳言自己对伏特加酒的偏好……从一家电视台起步,如今,泰德·特纳已经成为“地球村”的无冕之  相似文献   

16.
纪念苏联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及艺术家马克西米利安·沃洛申的诗人之家博物馆坐落在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的科克塔贝尔,它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客。许多文学家曾是这座被沃洛申称为“诗人之家”的常客,安东·契诃夫、伊万·布宁、瓦列里·勃留索夫及马克西姆·高尔基只是其中的几位。诗人之家曾每年迎来到这里长期逗留的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女诗人马林娜·茨维塔耶娃  相似文献   

17.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文婷 《世界文化》2003,(5):29-30
6月21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新书———《哈利·波特》第5集《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正式上市。就在新书正式上市的前一天,罗琳接受了《泰晤士报》记者安妮·特纳曼的采访,袒露隔了3年《哈利·波特》第5集终于上市的喜悦,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带给她的幸福感觉。关于成名:“我不为名声和金钱写作”这些天,罗琳完完全全是个快乐的女人,这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她在自己家里接受了采访,抱着她的小儿子———大卫,那是一个圆滚滚的小家伙。在书架上,放着罗琳另外一些“宝贝”﹄———《哈利·波特与凤凰令》。针对第5集,罗琳说:“那真是个‘…  相似文献   

19.
德尼·狄德罗(1713.10.5—1784.7.31) 你以为什么东西都会吃坏我的肚子的吗? 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1932);莱斯特·G.克罗克《狄德罗:接受挑战的哲学家》(1966) 1784年7月31日,狄德罗和他的妻子、女婿、一位请来给他看病的医生一起在他巴黎的家里进餐。这位哲学家健康状况不  相似文献   

20.
在谈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时候,莫泊桑心里怦怦地跳着,激动极了。他站起来,大声说:“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旁人不同意他的意见,说:“你的十卷书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