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牛 《新闻三昧》2005,(10):25-25
日前某报以“女病人报案;我被医生糟蹋了”为题,详尽报道了最近发生在南京某医院的一起涉嫌“性侵犯”纠纷案。报道说,某居民日前“约见了南京众多老记”,反映他老婆不久前因腹部疼痛怀疑是阑尾炎“在医院看病时,被一位医生使用伎俩糟蹋了”!章接着详详细细、原原本本地报道了该居民所反映的“性侵犯”的全过程,甚至连那位董姓色狼医生当时许多不堪入耳、入目的淫秽语言和下流动作都一古脑儿地端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从“一病一书”谈选题的针对性庄鸿娟,陆银道近两年,我社出版了“一病一书”系列图书十余种(这里所说的“一病”指的是某同一系统或某一系列的疾病),如《肾脏病咨询》、《病毒性肝炎的咨询和进展》、《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指南》、《高血压与心肌梗塞》、《脑血管病预防...  相似文献   

3.
“电台看病” 现在多起来了。我留意了一下,每天上午8点半至10点半、下午四五点钟的时段里,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几乎都开设了类似“健康服务”、“医药咨询”、“专家热线”等栏目;形式也都差不多,由主持人和某某医生、专家一起回答听众打电话进来的提问,然后就推荐你使用某种保健品、治疗仪。听众若“有意”反馈信息——称某某产品效果如何如何好,就会得到“送你一只某某杯”、送你几盒产品或优惠购买的奖励……天天千篇一律,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让人听了心烦,但频道换来换去,在这个时段里,几乎调不到新闻节目或其他的节目。难怪一位老友打趣道:天天“强迫”听人家“看病”,听来听去听得熟了,这医生我也会当。  相似文献   

4.
周志卓同志的看法,恐怕是很多新闻写作者所关心的。不过,我们以为,首先需要搞清楚,所谓“一稿不能两投”的“稿”,如果仅仅指“新闻报道”而言,那么,“两投”或“多投”,都有利于新闻传播;如果是指一般文章,就仍以遵守“一稿不能两投”的原则为好。实际上,周文所举的实例,也都是宜于迅速广泛传播的新闻报道稿件。究竟新闻报道“一稿一投”好呢?还是一稿“两投”或“多投”好?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我们服务型节目“带您去看病”具备了卫生健康类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受到医学专家、电视观众和广告客户的认同和关注。服务于电视观众。“带您去看病”节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类似于医院的“导医”。提到看病,老百姓最关心的莫过于到哪家医院看病好?找哪个医生?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6.
事件发生后,对孩子的过分关心、甚至采取免费看病,对“发病”者每天发给20元钱的补助等措施,都可能对癔症发作人群的扩大起到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贾伟  凃贤平 《民生周刊》2023,(20):34-35
<正>在陈锡厚看来,帮街坊邻居看病防病,是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分内事,“大家信任我,我就要为大家多作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茶山街道丽华村,提起陈锡厚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村民们都知道,他退休前是一名医生,还当过城里大医院的院长,医疗技术没的说,待人也和善。左邻右舍,谁家有头疼脑热,都找他帮忙看病。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几年来城市电视台经营管理模式的运作实践,一般可归结为“中心制”和“频道制”这两种主要的模式。究竟如何评价这二者的优劣长短呢?本文试作阐述。第一,关于“中心制”与“频道制”的概念对电视媒体而言,所谓“中心制”,一般是指以若干生产节目、综合管理、广告经营等部门或  相似文献   

9.
名、字、号     
《出版参考》2005,(12):31-31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I)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经济活动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又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劣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1.
“扩展服务”一词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指档案馆为向潜在的利用者介绍其馆藏及其研究和参考价值而组织的活动。所谓“潜在的利用者”就是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潜在用户。“一般来说,任何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都有两类用户。一类是正在利用某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的用户,称为当前用户;一类是应该利用这种服务而实际上并没有利  相似文献   

12.
朴英姬 《历史档案》2001,14(4):109-113
朝鲜民族革命党是20世纪30年代为实现中国境内朝鲜民族独立运动的统一战线而创立起来的政党。所谓“统一战线”,一般指一个以上的阶级、阶层或政治党派,虽然存在着阶级的利害关系、政治主张及世界观的差异,但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或为了与共同的敌人做斗争而结成的联盟。  相似文献   

13.
我上中学时就喜爱新闻写作,入伍后就开始了业余写稿的生涯。多年的业余写作,使我扩展了视野,丰富了头脑,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10年突,我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160多篇,这是我业余写稿的“甜”,当然,我也尝到了新闻写作的酸、苦、辣。所谓的“酸”,来自一些人“酸溜溜”的话。写稿见报少了,有人会说什么“你不是写作那块料地!”所谓“苦”,是指采访写作要占用业余时间,偶尔采访不深入,还会使稿件中人物、事件、数据有出入或失真,各种压力就会接覆而来。所谓“辣”,就是稿件写得太一般了,也…  相似文献   

14.
外国媒体的受众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有两件事强烈刺激着国内的媒体市场:其一,面对WTO带来的机遇,是合作还是回避?其二,面对改扩版、新创版的运作,是按部就班还是善于创新?这里编译介绍了美、英、德、日等国家媒体树立受众意识的成功经验,希望国内媒体能有所借鉴,产生裨益。美国:新闻顾问开药方在美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五花八门,颇具特色,已成为最赚钱的电视节目。地方台的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与三大电视网的新闻都截然相反。地方台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是,聘请新闻顾问──他们称之为“医生”。每位“医生”为电视新闻“看病”、“下药”──告…  相似文献   

15.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6.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新闻记者》第9期关于李蓉与采访霍金的文章 ,发现对于“制高点”的说法差异很大 ,不知该如何理解。一文中说 :“记者的采访、写作要有思想的制高点。有了制高点 ,才能登高望远 ,视野开阔。李蓉的作品往往达到了这样的思想制高点。”另一文说 :“所谓制高点 ,就是新闻的源头。本次霍金来华……第一制高点是浙江大学新闻办……第二制高点是丘成桐教授和吴忠超教授。”“制高点”原为军事术语 ,说的是军事上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等。上述二文所述 ,显然都是比喻义。所谓“思想制高点”无疑是指思想认识上超过一般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闻评论,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就新闻事件、工作经验教训或有关问题等发表言论的一种文体,既“评”又“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是比消息、通讯等体裁,更直接代表编辑部或署名作者发言的一种体裁。所以,新闻界一般称评论为报刊的灵魂、旗帜或声音。  相似文献   

19.
养身有道     
《新闻世界》2006,(6):59-59
一、不宜用“生水”。所谓“生水”即是指未经煮沸的冷水。生水中含有无数致病菌,如性病病原体等。如果用“生水”洗会阴,水中的病毒就可能粘附在外阴、大小阴唇甚至进入阴道破损处,并在那里生长繁殖而致病。据有关分析结果,许多尖锐湿疣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用“生水”清洗会阴,这就说明,“生水”洗下身很可能就是非性传播的一条途径。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妇女不要用“生水”(包括“半熟水”或沸水加冷水)清洗会阴,一定要把水煮沸后才能使用,以免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20.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2,(11):13-14
谁都知道“市场”是“无形之手”,它可以在调配资源上发挥作用。而“无形之脚”是什么?经济学家指的是“寻租”。在经济学中,“租”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剩余。所谓寻租是指那些借助于权力的力量,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会使市场机制失去作用,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看不见的脚”或“无形之脚”。由于寻租行为是公平竞争的大敌,把人导向腐败,人们形象地把它看作是用“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寻租行为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会产生。它的行为特征是以权牟利,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