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舆论监督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履行新闻工作职责、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促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2.
来东晓 《今传媒》2012,(11):25-26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要拓展舆论监督的领域,实现监督手段的多样化,在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上狠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才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报道以大量事实来揭露腐败、抨击邪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针砭贪官污吏的丑行。人们喜欢看舆论监督报道,媒体也因此提高了权威性、指导性、战斗性、可读性。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媒体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称之为舆论监督。200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将舆论监督定性为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2010年8月底,温家宝总理指示,要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杨坚 《新闻实践》2004,(6):13-14
今年1月至4月,乐清日报先后刊发批评性报道40篇(包括追踪及后续报道),舆论监督的力度明显加大。这些批评性报道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欢迎。 一、找准舆论监督突破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一,将舆论监督的突破口,选择在以下两方面的结合点上:一是党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二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比如,2月  相似文献   

8.
搞好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同时又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稍有疏忽,就会产生矛盾,或引发“官司”,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施正确的舆论监督,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以下三个方面把好“关”。  搞好舆论监督首先要把好“政策法律关”。要正确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是站在党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开展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这是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舆论监督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良知的体现,受到党和政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把舆论监督定性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重视舆论监督工作,支持新闻媒体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孙红 《新闻界》2001,(4):47-47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赋予其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庄严使命,是人民交给新闻媒体的一项神圣任务,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由于舆论监督在揭露和批评丑恶现象、腐败行为、不正之风及在扶正祛邪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保护了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仅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然而,作为党的喉舌的党报,舆论监督并不是其宣传的目的,而是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媒体对那些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行为及现象的曝光,引起有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最…  相似文献   

12.
新闻工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从事群众工作和读者来信的编辑、记者就是最直接的为人民服务。因此,党报群工部在报社有着其他采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任,下情上达,接待来访,反映读者的呼声和建议,它是党了解群众呼声、建议、愿望的渠道,是党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当帮助读者解决了某些困难时,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群众工作的社会价值。作为—个在党报群工部工作多年的记者,一些工作经历使我深刻领会到了开展群众工作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华社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量的“新华视点”“新华时评”稿以及社办报刊发表的舆论监督稿件.在谴责落后愚昧、抨击阴暗诡诈、鞭鞑腐化堕落、揭露社会阴暗、反映群众呼声、弘扬社会正气、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称赞。新华社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工作。也随着新华社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实践的有效推进而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赵芳  吴晓红 《新闻窗》2010,(5):109-110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人民群众的愿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面“明镜”。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得好坏,对于提高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近几年来,地市报在加强舆论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明显起色。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与各类晚报、都市报,尤其是与直观形象、冲击力强的电视相比,差距同样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监督性新闻则是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群众呼声的主要形式。许多监督性新闻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针砭时弊、促进问题解决的良好效果赢得了群众赞誉,树立了传媒的良好形象。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监督性新闻由于记者在现场采访中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舆论?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利益相同、认识相近的相当数量的人的议论或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考虑,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陈蔚华 《东南传播》2014,(2):127-128
媒体把"民生热线"做成新闻是不够的,应把"民生热线"做成贴近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力促社会和谐为宗旨的节目,在坚持正面的舆论监督中更好地体现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真正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责。近几年,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积极发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审慎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为加强我们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推动各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毋庸讳言,目前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深度还与党、政府和人民的要求有不小的差距,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舆论监督尚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在提高监督质量和讲求社会宣传效果上下工夫,以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目前…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这不仅会增强新闻工作的权威性、战斗性,也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欢迎舆论监督,社会各项事业需要舆论监督。因此,搞好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并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田要职责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毫无疑问,新闻宣传应科学地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