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小平 《新闻前哨》2011,(12):113-114
早就听说英国传媒业之发达,但一直仅限于听说。2011年8月,借着到伦敦采访羽毛球世锦赛的机会,我终于有机会见识并感受了英国的媒体:泰晤士报、每日邮报、金融时报、太阳报等,这些如雷贯耳却未曾谋面的报纸,这次终于见到了真身。更巧的是,我抵达伦敦的第二天,就碰上了震惊世界的"伦敦骚乱",透过各家报纸对这一绵延数日的骚乱事件的报道,也让我对英国媒体的新闻操作手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聂静虹  王永星 《传媒》2013,(2):64-66
2011年8月6日,伦敦爆发了持续近一周、蔓延至周边数个大城市的骚乱.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恶性群体事件,伦敦舰队街的报业巨头纷纷响应,投入大量版面予以报道.同样,该事件也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本文以这次骚乱为例,以框架分析为理论依据,通过英国《太阳报》有关报道,分析英国媒体的报道框架和策略. 之所以选取《太阳报》为分析样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该报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者数量高达1000万,这意味着每5个英国成年人中,平均每天就有一个人读《太阳报》.并且《太阳报》的受众定位于普通民众,这正是这次伦敦骚乱中政府必须面对并争取支持的社会群体.其次,《太阳报》的超政党背景使其对于敏感政治事件的报道更易不受党派倾向的束缚.此外,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赵鼎新在《东方早报》发表评论,分析《泰晤士报》《太阳报》《卫报》《每日电讯报》等英国主流媒体在这次骚乱中的新闻报道,指出英国的主流媒体在骚乱过程中既能和政府紧紧地站在一起,又有能力影响英国公众对骚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死生亦大矣!报纸的停刊,重要吗?不重要吗? 一张报纸的停刊,对于供职其中的人来说,非常重要,重要到无以复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首先是何处存身,饭碗何来?希望单位垮掉的人,不能说没有,肯定是很少.当工作了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报纸关门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何去何从?虽然有本事的人永远不会给政府添麻烦,但是,那些年过半百,即使有延迟退休新政也没有多少有效工作年限的同事,到哪里找到新东家?  相似文献   

4.
由“金字塔”式集资案引发的阿尔巴尼亚国内动乱,在3月份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势头。3月1日,阿尔巴尼亚总统贝里沙接受了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梅克西的辞呈,全国进入紧急状态;3月4日,阿南部城市发罗拉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被骚乱者占领,骚乱中两人被打死,50余人受伤,枪支弹药被洗劫一空(见上图)。至3月上旬,阿南部已有7个城市在骚乱者的控制之下。3月11日,贝里沙总统被迫任命反对党成员菲诺出任新部长会议主席。3月12日,阿“民族和解政府”宣布成立,出来收拾残局。骚乱仍在继续扩大,甚至阿首都地拉那的局势也完全失控;此时的阿尔巴尼亚,可以说没有了军队,没有了警察,地方政权和地方公检法机构解体,监狱被毁,刑事犯流散于社会,100万枝枪和无数弹药流入民间,打砸抢事件比比皆是;外国驻阿人员和外国侨民也纷纷撤离。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心愿、视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与此相比,报纸的农村市场并没有呈现出可喜的变化,甚至报纸读者在农村正在流失、萎缩。农村不需要报纸了吗?当然不是。涉农报纸仍在苦苦支撑,都市类报纸虽然意识到了农村市场之大,但并没花费大的心力去做,报纸还没有真正打进农村市场。究其原因,就是农村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读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据测算,未来11年如果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5%的世界平均水平,将有2.5亿农村人口变成市民。单是这部分人,就是一个潜在的庞大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6.
英国政府并没有打算在奥运期间阻止曾参加过骚乱的人们使用社交网站。人们恰恰应该记住的是社交网站在骚乱中起到的正面作用从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年钻石庆典到狄更斯诞辰200周年,2012年对于英国来说注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而这一年对于中英关系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也正值中英建交40周年。  相似文献   

7.
陈敏 《新闻记者》2000,(2):35-36
连载作力报纸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已久。在我国,几乎是一有报纸就有连载,如晚清的著名讽刺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最初就是以报纸连载的形式发表的。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的日报和晚报都辟有连载栏目,没有连载的报纸反而少见。但时至今日,连载已不再仅仅囿于副刊,内容也不再仅是纯文学类作品,它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翻开近几年的国内各大报纸,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普遍对连载重视了,纷纷在版面安排上给予“特殊照顾”。以1999年的报纸为例,《羊城晚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8.
彭俐 《传媒》2001,(7):12-13
都市生活的每一天,是从读报开始的.喝豆浆、吃油条,曾经是北京市民早餐的习惯,到了2001年,我敢说,没有报纸佐餐,再好的油条豆浆也没有味道.这就像下班后、晚饭前后这段时间,要是没有晚报可读,都市人还真会感到缺少点什么.城里人,尤其是大都市人对报纸的渴求和依赖,在地铁列车上表现得最充分.我粗略地统计过,在晨昏的客流高峰期间,平均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乘客在读报纸.这情景,使当报纸记者的我,感到震撼和感动,也觉得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9.
美国报人常说,新闻纸(NEWSPAPER)也应当是有用纸(USEPAPER)。其实,报纸的有用性是无庸置疑的,非如此即没有面向市场的报纸的生存价值。不过,在现代报纸格外强调报纸有用性时,这里的“有用”亦可释为“实用”。也就是说,报纸是为每一个个人、  相似文献   

10.
穷人、黑人、少数族裔、排外分子,这些人群被习惯性视为动荡因素。可是,近距离观察英国近年来这一场最严重的骚乱事件后,人们发现,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每年这个时候,很多英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都外出度假,享受阳光海滩。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骚乱把英国人的8月给毁了。  相似文献   

11.
美国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50大市场中,纸介报纸读者的数量并没有因为网络报纸而减少。该项对369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前50大市场中,有61%的网络使用者每天间读一份报纸,有近3/4的周末阅读一份报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6个月中网络使用者中,有超过2/3的人在测览在线报纸的同时每天还阅读一份纸介报纸,在周末,这个数字会攀升至78%。甚至在前6个月中没有测览过在线报纸的网络使用者也有57%的人平日每天阅读一份报纸,71%周末阅读一份报纸。这一调查表明:网络使用者——尤其是在线报纸的读者——仍旧是…  相似文献   

12.
刘永俊 《传媒》2011,(4):71-72
作为一份教辅类报纸,《英语周报》从1983年创刊至今,发行量已达1600多万份。但也有部分人认为,该报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只是迎合了"全民英语热"。他们没有深层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没有评论的报纸不算报纸,因为它是报纸的旗帜和声音,特别是党报的政治评论,分量更重,地位显要,代表着报纸的方向。所以,凡是报纸,都比较重视评论。但是,现在有些迹象是很显然的,评论似乎正在“掉价”,读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小了,评论员也感到评论越来越难写了。询问过几位人民日报记者:“看过今天报上的评论吗?”回答使人扫兴,大多没有看过,有的说只看了标题,当然也有认真看了的。这个结果也许没有代表性,但却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报纸的评论颇为寂寞,比较萧条。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业务改革到今天,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我们报纸的版面变得花哨了。拿五、六十年代的报纸和今天的报纸作比较,当时的报纸长文章比较多,偶尔有几张图片也仅仅只是作为版面的点缀,而且其中以漫画插图居多。而今天的报纸除了少数的中央机关报没有套彩之外,其余报纸都已部分或全部版面用上了彩色照片和彩色标题。从这点看来,我们今天的报纸呈现出来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报纸理论宣传是党的整个理论宣传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任务中,报纸理论宣传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办好一张报纸固然不能没有新闻,因为新闻是报纸的重要内容。但是,报纸如果没有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等理论宣传,则报纸就会成为没有“灵魂”、没有方向的报纸,并且会对报纸、对读者带来重大损失。对此,毛泽东同志生前是十分重视的。他曾经明确指出:“《人民日报》要重视理论工作”,“要注意发表学术性文章,发表历史、哲学和其他的学术文章”。后来,当他看到《人民日报》有所改进以后,又高兴地说:“现在,《人民日报》有看头了,理论上加强了,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为了突出报纸的思想性、理论性,毛泽东同志还主张重要新闻也要夹叙夹议,当然议论要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不能画蛇添足。可见,搞好报纸的理论宣传,并不是新问题,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是社会主义报纸的一贯作法。  相似文献   

16.
生活像面镜子,照出了绚丽多姿的景色,也照出了不堪入目的阴影,照出了丰富多彩的场面,也照出了形形色色的脸谱。党报如何把生活这面镜子反射出来的光泽有选择地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报纸上的文章只有接近生活,身边人看身边事,报纸才会办到读者的心坎上,否则,报道的东西离生活远,也就是离读者远,没多少人愿意看,这样的报纸是没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陈国权 《青年记者》2012,(10):17-18
很多人认为iPad能成为未来报纸的救星.默多克也称,iPad将拯救报纸出版业.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网络刚刚繁荣时,也有很多人提出“网络会成为报业未来的救星”,并探讨网络怎么来救报纸.但我认为,iPad对于报业的意义和价值可能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巨大.它承担不起拯救报业的重任,甚至有成为报业另一个掘墓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近三分之一个世纪,时间不算短,中国报业也在这三十年里起飞,由报业小国变为报业大国。可以说,三十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报纸能比中国的报纸更像"历史记录者"。三十年来,我们没有产生伟大的小说,却有伟大的报纸。"伟大"之所在,是因为报纸比其他任何媒体都更好地记载了古老中国数千年来最伟大的变革,记载了这个民族迄今最丰富、最复杂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19.
广播和电视、报纸一样,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都要坚持党性和真实性原则,但是电视和报纸都是办给人看的,广播则是让人听的;电视有收视、收看的限制,报纸有发行、阅读的限制,广播则没有这个限制,文化水平高的可以听广播,文化水平低、甚至是不识字的也可以听。  相似文献   

20.
2月25日到27日河北省十个专区、六个市的报纸的负责同志,开会讨论报纸工作的大跃进和展开社会主义竞赛的问题.河北日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河北青年报、唐山人民广播电台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个会.会上分析了报纸在这时期中的情况.指出有个别人还没有投入运动的激流,仍然用他们过时的成规、概念办报纸.在提高报纸的思想性问题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