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展示来源原则发展过程中与事由原则的三次碰撞 ,分析了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在自由来源原则、“广义来源联系”以及“概念来源”处交汇的原因 ,指出对“来源”概念外延进行的多次扩展实质上是在认识到传统来源原则的局限性和事由原则 (狭义 )力量的前提下 ,却仍不愿放弃传统来源原则统治地位所做的适应性改造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应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一是应当承认事由原则 (狭义 )与来源原则 (狭义 )都是历史主义的体现方式 ,事由原则 (狭义 )应当获得与来源原则 (狭义 )同等的地位 ;二是应当注重研究方法中操作定义的选择 ,避免再次出现对“来源”进行任意解释的现象 ,以提高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 ;三是电子文件的出现确已危及到来源原则和全宗理论的地位 ,当我们无须依赖来源联系就能够实现对文件信息内容各种角度的利用需求时 ,来源联系只不过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多种文件有机联系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来源原则"在与"事由原则"的博弈中逐渐取得了今天档案整理"至善原则"、"最高原则"的地位,并被奉为档案学的核心支柱理论。然而"来源原则"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自由来源原则和"广义来源原则"的相继出现实质上就是对来源联系适用性的质疑。与其一味扩大"来源"内涵,不如大方承认来源原则的局限而把事由原则一并纳入。来源联系与事由联系都只是若干有机联系中的一种,并无纯粹的优越性,他们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是并列统一的,统一于档案整理的本质理念——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说:尽管布伦内克的"自由来源原则"并无实质性的理论突破,但他那种将职能联系误认为事由联系的看法,却为后来主张"事由原则和来源原则融合"的观点开了一个危险的坏头呢?  相似文献   

4.
档案整理原则从事由原则转变为来源原则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布伦内克的自由来源原则并无实质性的理论突破,但却将职能联系误认为事由联系。新来源观同样没有偏离来源原则的基本精神即历史主义,或者说,新来源观在实质上较之自由来源原则也并没有太多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5.
同一事由在立卷整理中的应用和不同事由在客体全宗中的应用构成现代"事由原则"的两个层次.事由原则是档案整理历史原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事由是历史联系的一维表征,在现代档案实践中应与来源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展示来源原则发展过程中与事由原则的三次碰撞,分析了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在自由来源原则、"广义来源联系"以及"概念来源"处交汇的原因,指出对"来源"概念外延进行的多次扩展实质上是在认识到传统来源原则的局限性和事由原则(狭义)力量的前提下,却仍不愿放弃传统来源原则统治地位所作的适应性改造.这一做法实际上是试图将只在特定历史阶段和范围内发挥作用的来源原则改造为适应一切情况的万能来源原则.  相似文献   

7.
同一事由在立卷整理中的应用和不同事由在客体全宗中的应用构成现代“事由原则”的两个层次。事由原则是档案整理历史原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事由是历史联系的一维表征,在现代档案实践中应与来源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档案学的逐步形成、发展过程,也是档案整理原则从事由原则转变为来源原则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分类复杂度以度量分类法的有效性.基于分类复杂度,本文对档案管理中事由原则的失效和来源原则的原因给出了 一种新视角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王子鹏 《档案管理》2021,(3):68-71,73
《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DA/T 10-1994)已被废止,档案界须直面一个问题:为何基于事由原则的行业标准能够指导高校档案实践近30年?该《分类法》重新演绎事由原则困境且非人力所及,高校档案管理早已变相回归来源原则.在后《分类法》时代,高校档案实践将回归常识、融入体系,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应聚焦高校特有档案类型制定行业标准.以"范式"为手段进行理论反思,认为"档案整理层面的研究"已形成"来源原则范式",解决实践困惑依赖于拓展来源原则适用尺度,并警惕非范式理论过早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事由原则到来源原则是档案实践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档案整理实践的演变和整理方法的替代。而且是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的重新认定。将原先的档案整理逻辑主义的思维定势转换为以历史主义为主,是档案职业历史主义的重要发现。这一发现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属性和档案的社会功能认识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档案整理三大原则,全宗原则、来源原则、事由原则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宗原则是三大原则的核心.来源原则是全宗原则的内涵,它体现了全宗原则的本质.事由原则是全宗原则的外延,是全宗原则变通了的形式标准.它体现了全宗原则的灵活性.类全宗原则是三大原则之外的档案实体整理的另一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也许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在前面论述从事由原则到来源原则的演变历程时,并没有提及"新来源观".  相似文献   

14.
档案管理工作经历着从传统的纸质档案手工整理阶段,到实体整理和档案信息整理并存阶段,再到"档案实体整理"和"档案信息整理"二元实践阶段,档案整理原则也因此经历着从来源原则到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并存再到历史主义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妤 《湖北档案》2006,(12):16-17
随着档案整理实践的发展,档案整理原则经历了从事由原则到来源原则再到历史主义原则的演变发展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档案整理原则的变化并不是字面上的更改,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且不同阶段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好 《天津档案》2007,(3):18-19
随着档案整理实践的发展,档案整理原则经历了从事由原则到来源原则再到历史主义原则的演变发展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档案整理原则的变化并不是字面上的更改,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且不同阶段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公文事由最早出现于唐代,中间经过宋代的"引黄"、"贴黄节状内事",明清两朝的"贴黄"和"文首事由"并行期,近代的"文首事由"、"封面事由"和"标题"混用期,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为现代规范公文标题的一个构件。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被“重新发现” ,以“新来源观”的形式出现在档案工作者面前。深刻理解“新来源观”的实质 ,对于电子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从语言分析、历史回顾、哲学思考等角度剖析了“新来源观”的实质 ,论证来源原则在电子时代仍然是档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原则。作者进一步阐明了“新来源观”的提出对于把握档案学其他相关问题 ,如来源原则与全宗原则、事由原则的关系的实践意义 ,并对“新来源观”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9.
陈壮 《中国档案》2002,(5):23-24
本文详细阐述了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中关于“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的,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排列”这一规定的理解,提出归档文件应先按事由集中,再按其他方法辅助排列的原则,进而就这一原则的含义、作用及灵活性等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界一般将来源原则的发展划分为“传统来源阶段、双重来源阶段和新探索阶段”三个阶段,纵观这一发展历程,作者认为这并非同一事物简单的辩证发展过程.由于三个时期的“来源原则”在其提出背景、概念基础、理论要义、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将来源原则向双重来源的探索理解成是对档案整理原则的修正,将来源原则向概念来源原则的探索理解为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则更能维护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提高理论对实践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