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如果说五年制本科教育是培养临床各科医师的话 ,那么医学研究生教育则承担着双重任务 ,一方面培养从事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基础研究的研究型人才 ,推进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是培养临床应用型高级专家。为此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在研究生教育层次设置了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两种学位类型 ,这将改变过去医学学位类型单一、学位名称与专业性质不符 ,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2.
一、一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进展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将医学学位划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规格,并决定首先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进行试点。这项重大改革和...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学位教育的专业性极强,就临床医学硕士专 业学位工作而言,能否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培养方式,正确处理好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的关系,适应整个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顺利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确保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被获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以来,在校领导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下简称《试行办法》)的要求,制订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  相似文献   

4.
设置医学专业学位 完善医学学位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上的一项重要改革。本文介绍了我国医学专业学位设置的背景和思路,同时探讨了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我国学位类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人才分为科学创新人才与技术创新人才,两种创新人才应该由不同学位类型的培养模式分别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应该主要由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应该主要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基于我国现有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我国应该进一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6.
有别于传统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Doctor of Medicine,MD)的培养目的是更好、更全面地为了向全国各级医院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输送高级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传统学术学位研究生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更加注重临床思维训练及临床操作实践,在此背景下,我国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方式是要求专业型研究生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时,要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轮转要求,完成基本的临床技能培训并养成基础的临床思维养,为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笔者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以后在临床学科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强调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应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科学的思维方法应是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贯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是临床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笔者还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应归位到国家和各级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安排之中 ,医学科学学位设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只设立博士学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结合上海医科大学的实际,对实施专业学位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提出了严格培养目标定位、严格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制度、严格毕业标准的“四严格”工作目标,以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主要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突出特点在于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佳木斯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0年,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00年起陆续获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程(机械工程领域、材料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确立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2种类型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入口、培养、出口等重点环节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基础上,从培养目标、指导方式、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学位论文及质量评价等六个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比较,并结合国外医学教育现状,阐明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5所高校围绕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适合国情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探索了我国研究生临床技能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质性结合,促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健全,而且创新了“5+3”为主体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医学教育结构优化和学制学位调整的改革方向,同时也引领了我国其他领域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5+3"模式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式,解决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科研、轻临床"的问题。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面临着不同问题,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聚焦临床问题开展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培养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当改革现行招生制度和培养方案,提升临床科学研究效率,促进转化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不同哲学观,论述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体现的不同教育质量观,在此框架下对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教育质量价值系统模型(GEQVS)各要素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质量分类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作者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指出当前要进一步理顺我国的医学学位与学制;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须遵循医学教育自身的规律,必须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文章还就理顺医学学位与学制、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为提高培养工作的质量 ,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质量 ,北京医科大学近日出台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现行各培养渠道实行合轨的试行办法” ,在国内率先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七年制学生硕士阶段培养、优秀住院医师转博后培养及进修医师培养等多种渠道合并到统一的培养轨道。将原分属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医务处的多头管理模式统一为由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一家领导 ,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试行办法”要求各临床医院发挥优势 ,鼓励上述各类人员在各临床医院间进行学科轮转…  相似文献   

16.
开展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我国医学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使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提出了我校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双轨合一”创新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重庆医科大学从报考条件、轮转时间、临床考核、学位授予等方面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完善我国农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而设立的新型学位类型。1999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0年6月正式成立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0年10月首次招生就实行全国联考,2001年5月录取工作结束,我国首批1611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进入了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掀开了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新的篇章。 一、对设置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反应 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9.
将医学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是我国现阶段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尽管政策文件中明确表述了两种类型所培养的人才目标,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直缺乏明确的要求。这也使得各医学院校在长期的探索中虽然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本文对其中的几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厘清两种模式的培养重点与差异,促进医学研究生培养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结合对某大学2014—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的分析,分别提出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分类的规则,建立由两级指标构成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并给出不同形式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评价要素。强调对不同形式学位论文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分类评价推动分类培养,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导向临床实际需求,完善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