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蹴鞠是我国体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学的专家学者根据文本文献和汉画像石蹴鞠图片的解读,辩证分析了蹴鞠的发生、发展、消亡及影响原因,得出蹴鞠发展经历了多球门的对抗蹴鞠、双球门的对抗蹴鞠、单球门的竞技蹴鞠、无球门的白打蹴鞠阶段;曾经兴盛一时,但由于统治阶级的需求变化和蹴鞠本身创新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最后消亡了;蹴鞠的兴盛与消亡对现代足球的发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同时蹴鞠的现代价值更应该充分发挥,并要赋予时代内涵,服务于当代.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汉代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史料进行了探讨以展现汉代蹴鞠的具体情况.对收集到的24块汉画像石文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蹴鞠汉画像石在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浙江这5省的9县市分布,纠正了一些学者对蹴鞠汉画像石内容的错误判断.以蹴鞠用具的不同为基点将汉画像石中蹴鞠分为使用大鼓蹴鞠,长袖舞蹴鞠,特定用具的难度技能蹴鞠3类,其方向动作有向下的踏鞠动作,向上的蹴鞠和膝盖上顶鞠动作,水平的蹴鞠动作,向后的脚踵蹴鞠动作4类.还通过汉画像石探讨了蹴鞠流行年代、场所、动作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宋蹴鞠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时期是蹴鞠运动发展高峰阶段.在唐宋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蹴鞠的踢球方法及竞赛规则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从场地与器材、参赛人数及踢球方法、服装、观众几个方面对唐宋时期蹴鞠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蹴鞠衰亡历史原因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蹴鞠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蹴鞠在明末清初走向衰亡.我国蹴鞠走向衰亡:社会文弱之风是其根源;宋代蹴鞠赛制、球门改革是内因;民族压迫是衰退的加速器;蹴鞠对象的弱势化造成了蹴鞠的边缘态势.  相似文献   

5.
论汉代蹴鞠的历史地位中山大学梁龙发广州大学曹冬在中国古代体育的众多形式中,蹴鞠是颇具代表性的。它的兴起、发展、鼎盛及衰落,反映了娱乐性身体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汉代,民间蹴鞠已蔚然成风,成为汉代"国球"。由于以往体育史研究者已多次论及汉代蹴鞠的兴起及发...  相似文献   

6.
文献记载与文物表明,我国蹴鞠运动最晚起源于战国,其后经过两汉和三国的发展,不仅使我国蹴鞠运动出现了普及化,而且还使娱乐性蹴鞠技艺表演形式出现了多样化;使对抗性蹴鞠竞技比赛形式出现了规范化,蹴鞠运动达到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7.
由唐代诗赋看蹴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反映唐代蹴鞠运动的唐代诗赋中,可寻找出唐代蹴鞠的发展演变轨迹。通过多方面的文献调查、检索和梳理,发现在唐代有“充气蹴鞠”的发明和“双球门”的出现,以及女子蹴鞠的兴起,这为我们今天了解唐代的蹴鞠运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古时踢足球称“蹴鞠”,有时也称蹋鞠。蹴即踢,鞠是用熟皮革缝制成的球。“美人凌波蹴刀来”,就是元代郭翼《蹋鞠二首》词中对女子足球的描写。女子足球最早始于汉。南阳收藏有三块“女子蹴鞠”的汉代石画像,画中女子高髫(音迢),舒长袖,姿态潇洒。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有女子蹴鞠图形,图中女子穿窄袖襦,着蔽膝(围裙)及(衣夸),球放在一旁,弯腰作蹴鞠前的热身运动。汉古墓画像石有《蹴鞠舞》,伴舞的是拿着弓的男子,表演蹴鞠的是一个穿长袖舞衣的女子,不穿裙而着夸,方便踢球,这种《蹴鞠舞》反映的就是女子的球技表演。  相似文献   

9.
蹴鞠将军霍去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足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而异名也就最多,蹴鞠是史籍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名称。汉代是蹴鞠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促进汉代蹴鞠发展的因素甚多,而帝王贵族喜受蹴鞠  相似文献   

10.
论蹴鞠在我国唐代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体育活动发展到唐宋时期,进入了一个鼎盛的阶段。唐代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堪称古代世界体坛的一大奇观。在这一阶段中,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早在殷商时代就出现的蹴鞠活动发展到唐代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充气“鞠”的出现使蹴鞠活动有了划时代的发展,蹴鞠活动的规模、器材以及场地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蹴鞠活动的盛行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蹴鞠的繁荣也反映出体育活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一、唐代充气球的出现对蹴鞠活动的影响1.蹴鞠活动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