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为响应北伐军攻打上海、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市民政权,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在这期间除去汉口出席12月特别会议外,一直坐镇上海。中共在工人武装起义中执行的所有重大决策,都是经他认可的,或者是由他亲自制定的。尤其是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与陈独秀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的教条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存在;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大革命实践中也已存在,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尚无能力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只有对中国革命进行科学的总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独立自主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王若飞生于贵州安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领导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被派往莫斯科担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回国途中,他被国民党逮捕。出狱后,王若飞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到重庆参加了国共合作谈判。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他不幸遇难。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七年二月中旬,北伐军攻克杭州、嘉兴,军阀孙传芳在上海的统治摇摇欲坠。一九二七年三月上旬,上海工人阶级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等同志领导下积极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上海总工会召集了由三百名代表参加的全市工人代表会议,通过政治经济总要求二十二条。三月十二日,党召开了上海市民代表大会,来自二百余团体的三百余名代表中,工人代表占二分之一以上。会上公开提出了武装暴动响应北伐军,“一切政权归市民大会”的总口号。会议一致通过并颁布了上海市施政纲领,产生了革命临时政府,推选罗亦农,汪寿华等三十一人为临时执行委员。两天后,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会会议又确定汪寿华等五人为常务委员,决定积极筹备产生市民政府。三月二十一日北伐军前锋到达上海近郊  相似文献   

5.
1926年10月,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战争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没有成功。根据俄方解密档案和相关资料,可以认为:将中共上海区委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对立起来,认为起义失败是由于共产国际上海远东局过分依赖资产阶级从而贻误时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教法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大家比较重视的课题,我在讲述《北伐战争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一章时作了一些尝试.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北伐的胜利进军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基本史实;要求学生认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出现了新的高潮,工农运动高涨,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壮举.为完成上述教学目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 14 3页 :“192 7年春 ,北伐军沿长江东下 ,占领南京 ,进驻上海。”而第 14 2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却标明沿长江东下的北伐军仅占领了南京 ,并未继续东下进驻上海。进驻上海的是由南向北的闽浙方面的北伐军。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史》(上册 )第 181页载 :“192 7年初 ,北伐军继续分三路进军。东路军以何应钦为总指挥 ,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 (主力为第一军 )由赣东及闽北入浙 ,直逼杭州、上海。”“东路军于 2月18日攻克杭州 ,3月中旬抵达上海郊区 ,3月 2 2日 ,上海工人经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占领上海。”“北…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就重视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推动人民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制度,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最早建立的大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建立当时的上海人民民主政权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国内外产生过重大影响,与那时的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制度齐名,共同形成中国近代最早的“三株珍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今天,有必要寻根溯源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制度,为完善当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凯歌声中,诞生了上海特别市市民政府,虽然它的生命是短暂的,前后仅仅生存了二十四天,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四月十四日,被白崇禧派兵查封,这个新生的政权就给反革命的魔爪扼死了。但是它是在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条件下,工人阶级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一次尝试;也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积极参加创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统一战线,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造革命舆论。他全力参与创建和发展革命武装,特别是创建新的军队政治工作;为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奠定北伐的基础,作出卓越贡献。他帮助制定北伐的军事计划,创建了北伐先遣队,亲自到北伐军总政治部战时政治工作会议作报告,选派干部到军中做联络工作,还领导上海工人夺取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直接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政策转变。本人曾就第一次政策转变的动因,三大上围绕政策转变的斗争以及统一战线策略的基本内容等问题作过一些粗浅的论述。本文试就列宁对这次政策转变的贡献、政策转变的不彻底性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确再谈一点不成熬的意见。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共产国际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列宁为开好这次大会作了充分的准备。“左派”共产党人预感到三大将是一场策略路线的严重较量,也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激烈反对的情况下,之所以坚持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从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国际推行的东方革命战略来看,共产国际力图通过国共合作,以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而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又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唯一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第二,从共产国际特别是其代表马林对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的认识来看,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三,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看,马林和共产国际认为,共产党人加人各种民主党派和组织的做法,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而且也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过去在党史教材中对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的原因,论述多较简略,主要提到起义的正确指挥和工人阶级英勇奋斗等主观原因,较少具体分析起义胜利的客观条件。我党老一辈革命家、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罗亦农曾指出;每次革命运动的爆发都要有客观环境的可能及主观力量的准备,且要与当时社会各阶级发生关系,这才是科学的革命。我  相似文献   

14.
南昌 南昌     
《初中生》2011,(8):12-16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八一起义”,又称南昌起事,指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昌领导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相似文献   

15.
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接连犯了三次“左”倾路线错误:矍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这三次“左”倾错误,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一次比一次影响坏.这三次“左”倾错误尤其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尽管,这三次“左”倾错误的产生与形成有着深刻的中国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根源,但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政策与策略上的“左”倾错误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南昌 南昌     
新华 《初中生》2011,(22):12
核心提示: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八一起义",又称南昌起事,指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昌领导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宣告了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让步一般被称为"陈独秀第一次大让步",是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体现。但是现在通过档案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到,让步政策来自共产国际,陈独秀和中共中央被迫接受,由中共中央执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当然要负一定的责任,但大让步政策主要是由共产国际制定的,再加上当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的政治环境下,主要责任在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8.
周峥 《历史教学问题》2004,(5):71-73,1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过去认为他在大革命时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其错误集中表现在“三次大退让”。根据近年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材料 ,这三次事件中的退让政策 ,制定者均为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 ,陈独秀对共产国际的决定常常意见相左 ,但最后不得不服从共产国际的意见。因此 ,将陈独秀的错误定为“右倾机会主义” ,这样说更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成长以及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挫折,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是共产国际、联共(布)从理论上、实践上积极帮助的结果.研究共产国际的历史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对于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历史进程,科学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产国际在武汉时期对蒋介石的策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及其代表不仅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策略上和政策上的指导,而且也制定并实施了对蒋介石的策略。而这一切不能不对大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比较深入地全面地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