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1.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非常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喜欢营造系列意象,并寓之以深刻内涵,表情达意。分析李商隐相关诗歌"神秘而梦幻、瑰丽而妖娆"的"仙道"意象特点,从李商隐诗作中有关的仙道故事入手,是探讨李商隐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另一角度。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诗词歌赋中.人们往往借助“蝉”这一物象,运用比兴、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蝉,也叫知了,本身是一种昆虫。主要生活在夏季和秋季。常常在枝头呜叫。这是它们的习性使然,然而被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听来,就赋予了“蝉”不同的意味。在众多的诗词歌赋中.犹以唐朝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最为后人所称道,被誉为唐朝“咏蝉三绝”。  相似文献   

4.
唐代“咏蝉”诗中以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最为人称道,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相似文献   

5.
一、看似容易却艰辛蝉是北方极晋通的一种昆虫,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成语中有“蝉联”、“金蝉脱壳”、“噤若寒蝉”等,诗词中有“西陆蝉声唱”(骆宾王)、“临风听暮蝉”(王维)、“初闻征雁已无蝉”(李商隐)、“寒蝉凄切”(柳永)、“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等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为历代人们推崇、传诵,主要是凭借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与独特价值.李商隐的"无题"诗脍炙人口,至于其所寓内容诸家所说不一.  相似文献   

7.
民间三绝剪纸、年画、泥塑。唐代三绝唐文宗把“裴旻剑舞”“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咏蝉名作,合称“咏蝉三绝”。京华三绝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顾贞观、曹贞吉。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飞碟!"蛤蟆先生说。但是谁也不相信他的话。蝉在红果冬青上"知了、知了"地叫,蛤蟆先生以为蝉在跟他说话,就说:"你知道了?你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会知道呢?""我知道你是个神经病,丑八怪!"蝉说。  相似文献   

9.
专注的力量     
【寓言故事】孔子带学生去楚国采风,路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捕起蝉来,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轻松自如。"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啊,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孔子恭敬地问。"方法肯定是有的。"捕蝉翁捋捋胡须,认真道:"捕蝉首先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蝉》不是直写物象,描摹声色,而是托物寓怀,抒情言志。借蝉寄寓自己志行高洁而不遇于时的处境和悲愤无告的心情。前半部分,物我同一,写蝉即写人;后半部分物我相分,咏蝉寄怀,隐显分合。整首诗构思缜密,体物精当,物我融合,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诗坛,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相同题材的“咏蝉”诗,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由于作者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是托物寓意,却显出各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请看这三首诗:  相似文献   

12.
与同题材作品相比,李商隐的《蝉》不是直写物象,绘形绘声,而是托物寓意,抒情言志,于虚处用力,借蝉以寄寓自己志行高洁而不遇于时的处境和悲愤无告的心情。前半部物我同一,写蝉即写人;后半部物我相分,咏蝉寄恨,隐显分合。整首诗构思缜密,体物精当,物我融合,是咏物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3.
咏蝉     
唐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诗人着重抒写蝉的“饮清露”,在高树上鸣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的特点。清代沈德潜对这首诗批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代骆宾王在唐高宗时任侍御史,不久便得罪入狱。他在狱中感慨万端,写了一首有名的《在狱咏蝉》诗。诗中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既如实写出了蝉的形象,又巧妙地比喻宦海艰险,冤屈难伸。唐代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相似文献   

14.
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别署樊南生,祖籍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的无题诗长久以来都是广被学者探究的课题。晚唐时期特殊的政治局面,他的人生遭遇,尴尬的政治处境等都是李商隐进行无题诗创作的原因。无题诗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历来就有,而李商隐无题诗范围难以界定,在无题诗发展中的独创性,创作的非功利性,因意象和用典造成"难懂"的特色等,都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最擅长"以心象熔铸物象",他的无题诗歌的创作使诗歌题目与内容的遥深和意境的朦胧达到完美的吻合。本文以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生平的悲剧体验为出发点,来探研李商隐的"无题"诗歌。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一生的荣辱成败与令狐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两人的关系, 学界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令狐绹以李商隐依附李党为背恩忘主, 对其打击压制无遗力, 对造成李商隐的人生悲剧起到重要作用。从他两人交往的忠实和诗文, 结合晚唐的幕府文化考察可见, 李商隐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他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行为言论造成的, 而令狐绹对李商隐长期以来一直都有力所能及的帮助、照拂。设若没有令狐绹, 李商隐的人生殆将更加艰危、悲惨。  相似文献   

18.
<正>风华正茂之时便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之际却又过早地画上了休止符:李商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后人的眼中,以"无题诗"著称的李商隐,无疑如他的诗作一般充满着神秘感。而要揭开李商隐神秘冰山的一角,恐怕只有那些能与之"心有灵犀"之人吧?一生最爱李商隐储晓琴初次邂逅李商隐,是在小学。不知从哪里学到了那两句广为人知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年幼、单纯、如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其"幽美朦胧,深情婉约,含蓄艳丽"的艺术风格著称于当时和后世。特别是他幽美朦胧的诗风,与现代主义有着相似之处。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解析,从象征、意象两个方面,阐析李商隐诗歌创作与现代主义的相似之处,从而探究李商隐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评价,多有分歧,多数论者认为爱情、朦胧是其诗歌的特色。本文认为萧瑟美才是李商隐诗风的独特之处。文章指出,李商隐诗中的夕阳、枯荷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萧瑟美。他的一些《无题》诗虽然蒙上了朴朔迷离的朦胧美外衣,实则表现了一种萧瑟特色。本文并讨论了形成李义山这种诗歌特色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