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克雷洛夫寓言是最早被译介过来的俄苏作家的作品。克雷洛夫寓言的阅读和传播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儿童文学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克雷洛夫寓言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存在的价值,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与克雷洛夫寓言在中国热闹的翻译场面相比较,克雷洛夫早期的戏剧创作是被翻译界遗忘的角落,“克雷洛夫”也没有得到研究界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翻译界对于戏剧翻译谈之甚少。其主要原因是戏剧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具有其独特之处。根据巴斯奈特、纽马克和奈达提出的有关戏剧翻译的理论,结合戏剧本身的特点,总结出了戏剧翻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明胜 《英语辅导》2008,(1):103-107
剧本中的台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翻译,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戏剧翻译的标准不能完全套用其它文学题材的翻译标准。由于戏剧翻译是要将某部戏剧作品从一国舞台搬到另一国舞台上,其目的就是让移入语的观众得到与原文观众同等的反应,所以怎样在翻译中既要保留原作的某些风格又要领略到异域的风味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若诚先生对于戏剧的翻译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译文口语化、简练和性格化,使得译文非常适合演出,同时也达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代的文学生和文学思想史上,作为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家,雪峰的历史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从1926年开始,他就着手研究并翻译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先后翻译了日人升曙蒙原所著的《新俄文学的曙光期》、《新俄的无产阶级文学》、《新俄的戏剧与跳舞》(1927年)、《新俄的文艺政策》(1928年)、沃洛夫斯基的《作家论》、普列哈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梅林的《文学评论》(1929年)、匈牙利玛察所著的《现代欧洲的艺术》(1930年)等,从而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理论家之一,并为我国1928年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中国现代文坛的"多面手",创作领域涉及小说、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翻译及法国文学研究等,尤其是在戏剧方面成绩斐然。他一生创作和改编了40多部剧作,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十年代中期到解放前是李健吾戏剧创作的成熟期,这期间他创作了一大批代表他艺术成就的戏剧作品,并改编了莎士比亚等外国名家的许多剧作。他的作品描写现实,探究人性,表现人物性格,努力实现戏剧本土化,字里行间表现出他的细腻真情。李健吾成熟期的戏剧创作思想意蕴丰富,散发出他所独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的俄文专修馆求学,和他的两度俄苏之旅,与其文学活动密切相关.本文据此考察瞿秋白的文学创作、俄苏文学作品和马恩文论译介,揭示其“忏悔的贵族”、“东方稚儿”、“江南第一燕”等的相关内涵,展示其为中国现代文学和革命文艺作出的重大贡献,高度评价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基.  相似文献   

7.
晚清小说家曾朴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在法国文学众多名家中, 他对浪漫主义大师雨果情有独钟。曾朴译介雨果有着深刻的政治因素、文学因素和个人因素。他对待翻译态度严谨、思想明确, 注重名家名篇, 重视译品质量。对雨果的全面系统译介最好地体现了曾朴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戏剧、小说都是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历史大潮中,被引进法国的。19世纪是法国汉学家译介、研究中国戏剧的自觉时期;中国古典戏剧担当了中西(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先锋角色;19世纪法国汉学界引进中国小说,以传奇、才子佳人小说为主,20世纪突破了这一单一化格局,注重于长篇巨制的翻译介绍,以小说作为认识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参照,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活力。但它们承袭的依然是前辈所确立的纯文学的文化观照传统。对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的探索,以都市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白话小说的兴盛、发展,是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小说研究最具理论功底和学术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俄苏“红色经典”是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一批在特定时代出现的,具有革命色彩的俄苏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被译介到中国,对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50、60年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背景中被经典化。在这个过程中,非文学的人为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俄苏“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接受视域中成为经典的。  相似文献   

10.
阿英《晚清小说史》辟有翻译小说专章,谈到早期翻译法国文学者,仅及苏曼殊、林琴南、包天笑、陈独秀诸人,恰恰漏掉了介绍法国文学的开山祖师曾孟朴.晚清谴责小说大家曾盂朴以《孽海花》鸣于时;论者、史家皆忽略他对法国文学的深湛造诣,近代文学史对盂朴此事也无只字记载。其实,孟朴介绍法国文学勋绩卓著。  相似文献   

11.
戈宝权是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家,他在长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生涯中,孜孜不倦,广种博收,先后翻译过俄苏、东欧和亚、非、拉美各国的文学作品,印成单行本的约50余种,并发表了上百万字的研究著作和文章。在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领域,堪称一位奇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当代法国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郑克鲁先生翻译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他卓越的翻译成就、独特的翻译观、翻译美学思想等。他立于绝顶览众山的思想境界,仰观俯察,揆诸现实,呼发出影响深远的时代强音,构建时代的主导性精神和视野,引领人们思索并践行。他高屋建瓴的精博阐述,大出着墨,交光互摄,视点独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我国翻译界的翻译理论发展倾向和法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与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nie Berman)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并认为翻译的伦理就在于在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中"把‘他者’当作‘他者’来承认和接受"。"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的高潮时期,西方文学作品充当了"他者"的地位,受到中国学者的青睐而大量介入,他们在承认和接受西方文学的同时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旨在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以"五四"时期西学翻译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肯定并巩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戏剧被归类为文学的一种体裁,戏剧翻译的实践和评价多基于文学角度,而戏剧的本质特征戏剧性却很少纳入译者和翻译评论家的视野.本文从戏剧性出发分析了戏剧的文学体现和舞台呈现对戏剧翻译的影响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傅聪,著名钢琴家,他演奏的肖邦被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他是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西洋音乐演奏奖的中国人。他的演奏中西贯通,充满中国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诗情画意,他因此享有“钢琴诗人”的美称。傅聪成名后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父亲——傅雷,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毕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洲人间喜剧》等法国文学名著都是由他翻译的,而一本《傅雷家书》更深深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他知识渊博,精通英文、法文和美术理论一文学功底深厚。他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治学极其严谨,对自己不满意的翻译巨著可以推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激励文学创作,促进中国文学现代化,中国著名小说家曾朴一生翻译了大量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在翻译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翻译思想和方法。“真美善”这三个字不仅是曾朴做文学的标准,也是他翻译文学作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翻译讲究"信、达、雅",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思维在翻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词义进行隐喻处理,符合文学作品翻译的要求。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对俄汉文学翻译中的词义隐喻处理进行探讨,找出对俄汉文学翻译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惠芬 《海外英语》2011,(12):23-25
英若诚是我国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导演和戏剧翻译家。文中以他在戏剧《狗儿爷涅磐》中的方言土语英译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译语言特色和翻译手法予以分析。在戏剧翻译中他充分考虑戏剧语言大众化、瞬时性和不可解释性的特性,坚持戏剧口语化、通俗易懂和简洁的原则。在翻译方言土语时,英先生采用了直译、套译和意译的翻译手法,其英译忠实、通顺,语义贴切,符合原文和当时的语境,并且很好地还原了剧中方言土语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杰出翻译家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推动我国的戏剧演出、研究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拟以朱生豪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探究其翻译策略、原则、风格及其所使用的语言特色,彰显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以便继承他的翻译思想,积累翻译理论研究的资料,丰富我国的译学宝库。  相似文献   

20.
戏剧的二元性本质使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有很大不同。在戏剧翻译中,译者处理特殊语言或文化现象时应采用何种策略一直是让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一些戏剧作品中的英汉译文实例,探讨关联理论对戏剧翻译的解释,提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戏剧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