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的类型和使用特点,基于事故树分析法对北京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瓦斯气瓶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了实验室瓦斯气瓶爆炸基本致因事件的模糊概率,得出顶事件发生概率,并对基本事件重要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实验室瓦斯气瓶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瓦斯气瓶密封性不良和实验室仪器静电放火。该研究结果对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对策,包括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丰富实验设备种类、平衡教学与科研关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实验室开放平台、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分析了安全工程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并遵循"预防、减弱、控制"的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原则,提出了若干安全管理对策,为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实验室在ABET认证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安全改造工作,提出了"以人为本、加强风险防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实验室常见的风险种类,采用HAZOP法对工程类实验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硬件设施的安全防护性。同时,论文围绕"风险防范",从风险事故的预警、减少、紧急处置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相关措施富有成效。化工专业实验室顺利通过ABET专家的现场考察,其建设经验可为工程类专业、特别是化工专业开展国际化认证或工程教育国际化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部分高校实验教学经验,研究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考核、实验教学环节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该实验教学体系既能突出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同时对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气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程种类多,面向学生层次多、专业多,且开设的实验很多以电源为载体,对学生操作要求高,实验危险性大、事故突发性强,由此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文章针对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252-255
对当前农科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别从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实验场地安全管理、实验用试剂安全管理、实验人员安全管理4个方面阐述了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从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并严格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培训实践操作力度、增加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了适应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农科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89-291
化学化工专业实验室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中挪实验室在安全教育、安全设施及管理、药品管理、操作管理、设备管理5方面的比较,发现国内实验室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实验设施、规范药品管理、强化管理力度。为完善化学化工实验室的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268-271
通过总结和分析高校化工实验室事故,提出了包含过程安全信息、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设备完好性、操作规程、培训和应急管理的实验室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并详细阐述了该体系在化工实验室中的应用。实验室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对加强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学生和教师安全意识和预防实验室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历来被社会高度关注,而频发的实验室事故也给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根据安全学原理,本文首先指出实验室在"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分析了在实验室中这五大因素独有的特点。分析表明,实验人员实验技能不足和实验室内药品种类繁多、取用不当是绝大部分实验事故的直接原因,而管理失误是实验室事故的主要间接原因。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实验室实际情况,探讨了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对人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管理、做好危险化学品及废弃物的处理、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改善实验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