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航空航天结构中承受耦合载荷的螺栓,国内外尚未形成标准的测试及强度校核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耦合受力连接螺栓强度试验方法。根据连接螺栓工作状态,设计了试验加载工装,利用偏心加载的方式实现螺栓耦合受力。结合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对耦合承载螺栓连接结构的强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受力显著降低了螺栓的承载能力,在极端偏心加载工况下螺栓破坏载荷仅为标定载荷的44.0%。  相似文献   

2.
晶须是一种单晶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作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填充体具备填充度高、增强效果明显等优点。晶须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制备出形状复杂的薄壁、高尺寸精度、表面光滑的零部件。采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后注射成型制备一系列晶须含量的镁盐晶须/ABS复合材料,结合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镁盐晶须对ABS的增强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镁盐晶须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都随着晶须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弹性模量的增强作用更为显著,但同时,晶须的加入限制了树脂基体的变形,断裂应变和冲击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分析受剪螺栓在工作时的力平衡,发现奇数结合面的受剪螺栓,其旋合段也存在着剪切破坏和挤压破坏,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强度计算公式,相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在受到冲击损伤后抗弯刚度折减和强度降低的情况,以及对筋条R区填充捻子条的影响,在无损伤情况和预制特定冲击损伤情况下对两种构型的帽型加筋板进行四点弯曲试验。借助超声无损探伤设备检测损伤情况,并分析试验件载荷-位移曲线和应变等信息。结果表明:冲击损伤影响了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在承受弯曲时的刚度强度以及损伤扩展过程,在帽型加强筋R区填充捻子条可以提高加筋板的抗弯刚度和初始破坏载荷,但弯曲性能受冲击损伤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为飞行器、船舶、汽车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水泥基材料的拉伸性能会随着荷载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加载速率为4×10~(-6)~1×10~(-1) s~(-1)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直接拉伸初裂抗拉强度、初裂抗拉应变、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应变、极限抗拉强度、多缝开裂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抗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创新点:1.通过直接拉伸试验较为全面地测定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4×10~(-6)~1×10~(-1) 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直接拉伸性能;2.建立适宜的拟合方程,可直观反映多种直接拉伸性能指标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方法:1.通过直接拉伸试验,确定加载速率对超高韧性直接拉伸特性的影响(图2和4);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拟合,简单直观地反映应变率对拉伸弹性模量、初裂抗拉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图3、5和7)。结论: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薄板直接拉伸试验,当应变速率在4×10~(-6)~1×10~(-1) s~(-1)的范围内变化时:1.材料的初裂抗拉强度、初裂抗拉应变、拉伸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都具有应变速率敏感性,其中除初裂抗拉应变随应变率升高而减小外,其它几项性能指标都显示出明显的动态强化效应;2.多缝开裂模式和极限抗拉应变对应变率不敏感,极限裂缝宽度始终在100μm以内,极限抗拉应变保持在3.7%左右;3.应变率对初裂抗拉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的动态增强效应都存在一个阈值(皆在1×10~(-3) s~(-1)附近),在应变率达到阈值之后,动态效应才更加显著;4.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明显优于混凝土的耗能能力,在地震荷载(对应应变率在1×10-4~1×10-2 s~(-1))作用下其耗能能力可达C20混凝土的1000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多个表面割口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叠层板的拉伸破坏机理,预估其破坏规律,基于剪滞理论,建立一种对各单层分划为有限子单元的剪滞分析模型,分析含三个平行的表面割口单向叠层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重新分布及各割口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获得了表面割口附近完整纤维的应力集中因子、应力及位移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维光学应变测量系统(ARAMIS 3D)采集不同载荷下的氧化锆陶瓷的数字图像,并进行相关计算获得了三维应变云图,测得了氧化锆陶瓷的压缩弹性模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可以为脆性的陶瓷材料力学性能提供一个可靠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多相体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损伤破坏规律与其组元材料的弹性常数、体积含量以及细观结构密切相关。独创了组元材料试样加工与拉伸试验方法,获得了石墨基体和碳纤维的拉伸模量、强度和断裂应变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观力学中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Mori-Tanaka方法,建立了预报材料弹性常数的细观力学模型,并将理论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理论预报值与试验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说明计算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在单轴拉伸荷载作用下的本构关系,指导HDCC的结构设计,在分析与总结现有单轴拉伸本构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理想弹塑性线性强化模型,以名义初裂点和名义最大应力点为控制点,提出了HDCC单轴拉伸双线性本构方程,结合5组HDCC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拉伸本构方程的应用示范与控制点关键参数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方程克服了现有模型在计算承载力时富余度不足或过高的问题;实测最大应力值大于名义值,两者之比为1.08~1.22;通过应变硬化阶段曲线的谷值点拟合直线所得到的软化点拉伸应变值大于或等于实测最大应力点的拉伸应变值,两者的比值为1.00~1.19.  相似文献   

10.
探索制备淀粉/茅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以便开发新型的可降解复合材料。以淀粉为黏结剂、茅草颗粒为主要原料,水作为塑化剂,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淀粉/茅草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等力学性能;讨论了黏结剂用量、塑化剂-水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淀粉含量为40%(干基)、水用量为25%(湿基)、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10min时,制备的淀粉/茅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最高,硬度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