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凸透镜成像一次实验看到四种像,经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看到的四种像,一种是凸面镜反射成像,一种是凹面镜反射成像,另两种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和眼睛两次折射成的像。明确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一次折射只成一种像。  相似文献   

2.
用线性化近似方法研究了具有δ形式关联的高斯白噪声驱动的饱和激光模型系统受信号调制后的输出功率谱和信噪比,结果表明信噪比随量子噪声强度、泵噪声强度变化产生随机共振,分析了输入信号的振幅、频率、噪声关联强度对信噪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 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即像 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在解答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 一类问题时, 若将物体与物体所成的像转换为轴对称 图形, 把平面镜看作对称轴, 往往能化难为易, 化繁为 简.下面举例来说明. 例1.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 以1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1m/s. 分析与解: 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 当人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则像也是以1m/s的速 度靠近平面镜.因此, 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2m/s. 例2 如图1所示, AB是放在平面…  相似文献   

4.
镜像概念在空芯变压器电路分析中的运用庞善飞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只要求出物体上的每一点对于镜面的对称点,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像。它具有以下三点对应规律:1.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相对镜面是互相对称...  相似文献   

5.
对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物体呈像在光屏中央的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6.
物体处在透明介质(如水、玻璃等)中,发出的光经介质射向真空,光在介质的平面分界面处发生折射.这时从介质外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像.这称为平面折射成像,其成像规律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是不成像的。但笔者在一次用蜡烛为发光物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当蜡烛处于凸透镜的焦点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较清晰的像。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后,原来如此:由光学的理论知识知,“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会聚后聚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知,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的作用后为平行光,因而,焦点处的物体是不成像的。但实验中为什么出现成像的情况呢?仔细观察所成的像发现,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完整的烛像,而是由两个重叠的不完整烛像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立体视觉产生的原因是人的双眼同时观看物体时在左右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存在像差。依据仿生学原理,只要给双眼提供观察物体时存在像差的同步图像信息,就可以得到立体图像。传统的立体成像方法都需要借助工具才能观察到立体图像,而柱镜光栅成像法不需要借助工具,用肉眼直接观看就可以得到立体图像。柱镜光栅成像法应用了柱镜光栅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平面图像上各像点发出的光只能按特定的方向出射,而不是向四周出射,这样具有像差的同步图像信息就可以分别进入人的左眼和右眼,经过大脑的分析处理后就得到了有一定深度感的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9.
林大乐 《物理教师》2002,23(1):34-35
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 ,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 ,在实验时 ,偶然发现 ,除观察到预期的成像外 ,从凸透镜中还能观察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进一步对凹透镜成像进行观察发现 ,除在物体异侧通过凹透镜看到正立缩小虚像外 ,同样在物一侧看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本文将对以上现象作详细探讨 .1 透镜中倒正二像的成因分析首先 ,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透镜成像公式适用的条件是薄透镜 ,即透镜两个面的顶点O1、O2 重合 ,然而实际情况是O1、O2 不重合 .二是当光入射到透镜上时 ,除了发生折射外 ,在两个界面上同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中 ,我们从屏上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一、作图的依据原理1.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