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自然对流物理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流扩散项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计算研究了有水平等温阻流件的二维封闭方腔中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得出了在一定的Ra下,具有不同长度的阻流件的平均Nu数.有水平阻流件的封闭方腔与无阻流件时相比,相同条件下自然对流的换热系数随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先略减少,然后增加.而且随着阻流件长度变化,在方腔内的环流由一个增加到两个和三个.同时阻流件布置在不同壁面上的布置方式对换热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利用SMPLE算法,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的对流扩散项,,建立了封闭腔内的自然对流物理模型,并通过该物理模型计算与研究了在封闭腔内部的自然对流换热.本文的研究最终得出,在一定的Ra下,长度不同的阻流件的平均Nu数,有水平阻流件的封闭方腔与无阻流件时相比,相同条件下自然对流的换热系数随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先略减少,然后增加.同时在阻流件的长度发生变化的前提之下,封闭腔内部的环流也会随着增加,一般会增加2个或者3个,另一方面,不同壁面上的阻流件的布置方式也会对换热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方法,计算了单个热圆管在方腔内自然对流的换热过程.在瑞利数Ra=104,普朗特数Pr=0.7070时,对于圆管在竖直轴(Y轴)不同的位置分别得到了稳态温度场及流线场,同时进行了相关的物理分析.准确地给出了热圆管的平均努塞尔数Nu随着Y轴位置变化的经验公式,进而可以直接的计算出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在X/D=a-7时出现最大的Nu,可以知道方腔内热圆管换热的最佳位置,同时也可以为工业应用提供优化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计算方法,模拟了定温和定热流单根圆管在方腔内自然对流的换热过程.在普朗特数Pr=0.7070时,得到了瑞利数10≤Ra≤106下的稳态温度场,圆管表面的局部努塞尔数随着Ra变化的曲线,同时进行了相关的物理分析.定量地给出了定温与定热流平均努塞尔数的比值及物理原因,这可以为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1.通过全面的实验研究考察阻尼在流固耦合(FSI)问题中的影响作用;2.提出一套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和有限元方法(FEM)相结合的耦合算法,并对流固耦合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创新点:1.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惯性驱动问题中阻尼的影响并使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进行验证;2.该数值方法能够在不解耦的情况下对完整系统进行求解。方法:1.构建数值模型模拟流体和弹性结构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2.利用SPH和FEM对流体和结构分别进行模型化;3.采用接触力学对系统中的流固耦合机理进行建模。结论:1.基于SPH-FEM耦合的FSI模型可成功模拟自由液面形状、橡胶板的位移以及容器壁上的压强;2.模拟结果显示,在连续相互作用的惯性驱动问题中阻尼并不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单轴应力加载过程中煤的天然裂隙结构演化规律及数学表征方法,基于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 CT)扫描试验,重构了能准确描述天然裂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煤样的单轴压缩数值模拟试验。引入长度、开度、裂隙度和分形维数表征裂隙空间形态,分析表征参数随载荷增加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单轴应力加载过程中煤裂隙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天然煤层内部多为小尺度裂隙,加载过程中裂隙演化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加载初期,裂隙被压实闭合,对比未加载时,裂隙长度上限值下降44%,裂隙度下降35%,分形维数下降22%;第二阶段,随载荷增加,煤内部裂隙开始发育,峰值载荷时,长度平均上升10%,裂隙长度最小区间的分布频率上升12%,开度最小区间的分布频率上升50%。研究成果为揭示煤体在载荷作用下的裂缝扩展规律、有效实施水力压裂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边界层方程和导热方程,分析了肋表面的局部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情况下,竖直布置的矩形直肋表面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布是不均匀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肋片表面传热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电加热器的结构特点与SolidWorks软件的三维建模步骤。在几何模型上直接定义了载荷和边界条件,对电加热器温度场与速度场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较好。探索了有无折流板对电加热器换热的影响,结果显示无折流板的出口温度高于有折流板情况,这对电加热管不利,局部温度过高,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电加热管烧坏。可见利用SolidWorks软件可为电加热器的结构优化与换热等性能的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小孔径气体受限冲击射流的换热特性,采用电阻丝加热方形酚醛树脂薄板作为模拟发热芯片的换热表面,沿对角线均匀布置热电偶以采集表面温度分布。以3mm孔径的圆形单孔及1mm孔径两种不同排列的圆形多孔喷射板对发热面进行中低Re数的射流冲击换热实验.通过改变风数及高度孔径比等参数得到了批数的径向分布及驻点区的换热特性,为射流冲击换热在封装芯片冷却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12,(7):69-69
对流传热传质的涡强化和磁化力抑制 该项目采用涡产生器产生的二次流(在垂直于主流截面上的流动)强化对流传热传质,获得新一代强化对流传热机理和低能耗换热器设计基本理论。同时项目揭示对流对蛋白质晶体生长影响机理,并采用磁化力抵消重力抑制自然对流,获得高质量蛋白质晶体的蛋白质晶体生长环境。项目的主要成果为:提出一无量纲数描述对流对蛋白质晶体影响机理及程度,无量纲数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