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看来,罪恶与耻辱是一个客观历史存在,罪恶永远是罪恶,耻辱就是耻辱,罪与恶的性质不是随着主体的消亡而变化的.在日本,有"人死罪消"的传统观念,很长时间以来,日本许多人都已"人死罪消"的传统为借口,辩驳: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人的传统习惯.年复一年的"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已经成了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要通过对这种"罪耻观"的分析来透析出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东京都千代田区9段北3条,有一群日本式的高大建筑物,气象森严,占地甚广,四周为绿树所环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靖国神社。由于多年以来围绕日本内阁成员应否“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常常引起日本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人士的广泛注意,所以我在到达东京不久便特地前往参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多年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防止历史重演,争取实现中日世代友好,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愿望。然而,60多年过去了,日本仍有一些政客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并诋毁东京审判,把它说成是“黑暗的审判”,其主要目的就是推翻东京审判对甲级战犯侵略罪行的历史定论。事实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做的判决的效力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保守势力膨胀,国内政治右倾化,某些政客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公开要求修改宪法,为日本对外扩张势力扫除障碍,想方设法向海外派兵,在国际上显示力量。更有少数人死抱着军国主义僵尸不放,一再拿历史教科书作文章,美化侵略,篡改历史;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掩盖罪行,蒙骗世人;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对战犯顶礼膜拜,向亚洲人民挑衅,在与亚洲人民为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否定“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是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军事法庭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而日本却有一股右翼势力(其中包括少数政府内阁成员)企图推翻东京审判所做出的历史结论,为当年的侵略战犯翻案。在1986年远东军事法庭开庭  相似文献   

5.
人类一部科技发展史,有风雨,有彩虹,有失败,有成功,有教训,有受益,有耻辱,有辉煌。遇到耻辱后人们会怎么办呢?且看———化学家遇“耻辱”:命名“耻辱石”在数以千计的自然矿物中,如今有一种矿物的名字听起来颇为奇怪,叫“耻辱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早在1828年时,科学  相似文献   

6.
孪生趣话     
孪1897年,在西非一个大岩洞内发现了装有被遗弃的孪生儿遗骸的300多只瓦罐!古代非洲人真不傻:他们认为,男人只能“弄出”一个孩子,如果女人一下子生了两个孩子的话,那第二个一定是“罪恶之果”。在古日本,生双胞胎的女人要被杀死。在15世纪的西班牙,对于生多胞胎的女人,国王下令必须将她们烧死。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地球上共有大约6000万对双胞胎或者说1.2亿孪生子。随着他们的降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趣闻轶事。我们将有幸目睹到百年不遇的稀奇事:同在2000年新年即将到来之夜出生的孪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两个层面探讨了普里高津的演化物理学与日本人的世界观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以揭示“自然法则”为己任的物理学在日本人眼中颇令人费解,因为日本文化将“自然”与“法则”视为某种对立的东西;但普里高津的复杂系统物理学将世界视作“生成”的,却令日本人感到亲近。复杂系统物理学把数学地描述“生成”的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原罪"--中国民营企业家挥之不去的重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罪”(Original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西方传说中人类祖先亚当犯下的罪行,以及由之而来的亚当的后裔——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当然,这是两方文化中的东西,东方人不一定好理解。不过,在中国现代,倒是有一个词与此近似,这就是——出身。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出身”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当时有多么重要。如果你不幸出生于一个“地主”或“资本家”的家庭,在儿童时代,你就会有一种深深的“原罪感”——一种洗刷不掉的罪恶,那些你并未见过面的祖父、曾祖父,他们过去的“罪恶”通过遗传,在你体内留下了“罪恶”的基因。在当时的逻辑下,出身不好就是一种原罪。  相似文献   

9.
《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站在日本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日本人被推进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日本人的矛盾与两难主要是在于他们心理世界的德目之间发生的冲突,是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得如此矛盾的主要因素。其中集团文化里所产生的罪与耻是造成日本人矛盾与进退两难的境地的深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父亲和我     
我注意到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往往是在人作古之后才书撰来纪念,缅怀。这大约是因为中国人比较内向,不喜欢当人面说什么“好话”;“坏话”当然就更不好说了。洋人在这一点上则与我们国人不同,外向型人种,愿意当面说人“好话”,也从不忌讳“坏话”。在这点我倒深受洋人影响,回国后愿  相似文献   

11.
话说和服     
赵坚 《百科知识》2011,(19):53-55
和服的名称 以“和服”指称日本传统民族服装是相对晚近之事。日本人早先把自己的服装称为“着物”,顾名思义,便是“穿着之物”,为服饰的通称。后汉三国时期,华夏的织染服饰及其技术传入日本,由于这类服装主要产自绢绸织染业发达的东吴,遂被日本人称为“吴服”,以和本土被称为“太服”的棉麻服装相区别。“吴服”后来成为源自大陆服饰的泛称,一直是日本前近代的主流服饰,以致此后的成衣铺被通称为“吴服店”,裁缝集中居住区为“吴服町”。到了明治时代,西洋文明大规模传入,洋服浸淫成为主流服饰,传统服饰便被称为“和服”,作为“着物”的一个配称,与外来“洋月艮”分庭抗卒L。  相似文献   

12.
赞比亚报纸经常刊登这样的消息:“某某人于某月某日去世,死于一种旷日持久的疾病。”对此,赞比亚人早就习以为常。所谓“旷日持久的疾病”,实际上是艾滋病的代名词。赞比亚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教师佛郎西斯·卡索玛指出,报界自称“秉笔直言、无所顾忌”,然而,在报道人们死于艾滋病的时候,却往往吞吞吐吐。他说,在赞比亚,人们把艾滋病看作一种“令人耻辱”的疾病,提到艾滋病,就用别的词儿暗喻。  相似文献   

13.
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她与花道、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形成以“空寂”与“闲寂”为核心的日本传统美学思想,从古至今深刻的影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那么具有如此魅力的日本茶道文化究竟是什么?又为何具有如此的魅力呢?站在外国文化的旁观者的角度,浅显的看来,日本茶道也许不过是多人共聚于一斗室、共饮一碗浓茶、再分三次各自饮一碗淡茶(粉末状绿茶)的枯燥过程而已。在此过程中,人们的交流内容不过是象征性地赞赏一下茶、茶具、茶室…  相似文献   

14.
郭丽 《世界发明》2009,(9):42-45
千年前的中国唐代,贵族们最喜欢收藏赏玩的一种民间人偶工艺叫“绢人”;1400年后,中国的“玩偶一族”家中收藏的大多是来自外国的“娃娃”,美国芭比、日本SD、BJD娃娃……今天,当我们还抱着“文化遗产”和“艺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传统不放时,当我们还在为传统工艺艺术岌岌可危而哀叹时,拥有现代商业理念的西方人已经用芭比和SD娃娃占领了全世界,并将西方主流文化和精神植入。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的“借鉴”功夫田伟日本人是一个最会借鉴外国的“发现”为自己所用的民族,而且是无孔不入、无缝不钻,“鸡毛蒜皮”统统拿来,所谓“洋为日用”,为自己大赚其钱。其眼光之独到,利用之巧妙,不得不使人惊叹。转用美国人发现的原理─“普尔菲斯效应”美国人普尔菲...  相似文献   

16.
也许不尽然,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我们不假思索就可以一口气说出对人类进步产生贡献的众多伟人和先辈。或功勋显著、或高深莫测。凡成大业者,总是让人敬佩的。而敬佩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距离。也许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在作祟,第一次面对李杨瑞,他的随和与平实让人感到有些愕然,距离感瞬间消然。对他的了解也渐如他那磨砺的艰程与那份“甜蜜的事业”,不由得化为一种欣然与敬佩。  相似文献   

17.
日本“殖民地科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殖民地科学”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科学技术与帝国主义问题时使用的概念,指的是帝国主义宗主国在殖民地所运用、移植和发展的科学技术。本文介绍了“殖民地科学”这一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按研究对象所处地域,就目前日本学者“殖民地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强调在我国应重视对“殖民地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社会。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发展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初步研究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48-49
一次,一个美国家庭住进了一位“不幸”的日本人。奇怪的是,这位“落难者”每天都在作笔记,记录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包括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一个月后,日本人走了。不久丰田公司推出了针对当今美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大受欢迎。——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美国男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喝玻璃瓶装饮料而非纸盒装的饮料,日本设计师就专门在车内设计了能冷藏并能安全放置玻璃瓶的柜子。直到此时,丰田公司才在报上刊登了他们对美国家庭的研究报告,并向那户人家致歉,同时表示感谢。而那个“研究人士”,就是那个“落难”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20.
王川 《发明与革新》1992,(8):35-36,39
日本人所说的“食脑者”,是指通过一、两个主意或创新,而轻易地一握万金者。这样的人在日本人数众多,几乎成了一个阶层。让我把他们的“食脑经”披露一、二、以飧读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