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第一部探寻华夏象形文字起源的长篇历史小说,《仓颉密码》不仅真实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的历史风貌,塑造出众多丰厚立体的远古人物形象,更是深入到人性、存在与生命的层面发掘民族精魂,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史、诗、思的融合,呈现出华夏文明起源时期文化史、心灵史与个人史的多维交织,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展现东方美学艺术价值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方位地展现了关中民间文化。在渭河平原半个世纪的沧桑变迁中,以朱先生的仁义坚韧和田小娥的不幸遭遇为契机,小说对关中民家儒学表现出眷恋与鞭笞交融依赖的复杂情怀。通过白鹿两家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家教磨砺,生动地讲述了关中民间珍贵独特的家教文化。在塑造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小说》栩栩动人地再现了关中民间隐秘的性文化。最后在生动活泼的民间文化土壤之上,将小说推向浑厚精致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史官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仓颉、沮诵是黄帝的史官,《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当然这只是传说。当时可能没有"史官"称谓或正式史官职位的设置,但是应该有相当于后世史官职能的职位或机构。我们知道,"巫史"并称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史官源流是与"巫文化"分不开的。上古时代,巫是某个族群或部落集团的精神领袖,他们能知人生死、祈福免灾、与神沟通、预测未知,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 ,出现了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这种以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为主要特征的帝国主义 ,是军事帝国主义与政治帝国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通过文化扩张、渗透与控制 ,达到思想价值体系的输出 ,进而影响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生活。赵修先在解读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中写道 :“现在则主要采取非官方的形式 ,美国尤然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大力推销文化工业产品———品质繁多的文化消费品 ,并通过经济和技术的交流 ,尤其是各种消费品 ,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向…  相似文献   

5.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6.
郑强胜 《寻根》2010,(6):86-86
<正>本刊讯(记者郑强胜)2010年11月15日,由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和香港《文汇报》共同主办的中华姓氏文化(国际)巡回展在郑州正式启动。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  相似文献   

7.
由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精神追求。一定时代的艺术是该时代文化精冲的美的再现。同时也必受该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一、茶艺: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王升华《茶圣陆羽》是一部以唐朝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历史小说。小说以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以茶圣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地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封氏闻见记》卷六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代第一部茶学经典《茶经》的问世,则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10日,作为中法互办文化年中“中国文化年”重要项目之一的《中国古代乐器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厅内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中国古代乐器将8000余年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呈现在法国观众眼前,生动地告诉观众,自中华文明曙光初现,中国音乐便随之诞生。8000余年来,中国音乐记述了中华民族的世代悲欢。中国乐器是中国音乐史重要的组成部分,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是其主要特征。从种类而言,可分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等四大类;就其发展而言,可分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前711年)、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前256年)、秦汉隋…  相似文献   

10.
稿约     
《寻根》1997,(5)
《寻根》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办刊宗旨;以研究“寻根”文化现象,推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关门类的融合与更新为指归;融学术性、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大容量,高品位,面向海内外发行.《寻根》欢迎以下稿件:有关中华民族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科学史、宗教史、民族史等方面的论文.有关姓氏、宗祠、族谱、海外宗亲社团及历代有关姓氏的典籍等方面的文章.有关论述民歌、民谣、民谚、民间传说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字起源非常悠久,是全世界文字中最古老最富有特色、也是生命力最为强盛的文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圣人或神人造字的传说曾是中国古代人们对文字起源的唯一看法。圣人或神人造字说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泛存在,世界上有文字的民族大多有圣人或神人造字的传说。中国有仓颉造字和  相似文献   

12.
正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炎黄文化的研究日渐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学术成果。2019年8月,高强著《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书(以下简称《炎黄文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将炎黄文化的嬗变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置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考察,通过梳理炎黄文化的起源、流变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厘清了炎黄文化与中华民  相似文献   

13.
日前,首都博物馆主办的名为《多彩中华》的大型民族历史文化展以《团结自强·觉醒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的民族家园》《百工之艺·深厚的造物文化》《交心神灵·精神世界的造物》等4个部分,汇聚12家文博机构100余件(套)民族文物精品,引发观者对祖国现代化进程中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守望、存续、弘扬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丹·布朗是美国当下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名作《达·芬奇密码》和《数字城堡》风靡世界,创下了和英国女作家罗琳的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不相上下的巨大发行量。丹·布朗本是一名英语教师,只是因为个人对密码情报的兴趣,再加上一次偶然阅读畅销小说的启发,促使他创作出系列有关高科技题材的世界畅销小说。作者的这些小说无不受到作为数学教授的父亲和作为宗教音乐家的母亲的熏陶影响,当然也离不开作为艺术史家和油画家的妻子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丹·布朗才形成其个人的创作特色:利用历史、艺术、宗教的由头,紧扣数码网络高科技的时代主线,编织情节错综复杂而又险象环生的惊险小说,造成引人入胜的阅读效果,从而畅销全球。《数字城堡》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曾经连续十五周高居美国最畅销电子图书榜首,它以美国国家安全局为背景,探究了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之间的界限。目前该小说中文版正在大陆热卖,而下面这篇作家访谈不但交代了作家创作的动因,而且让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我们正在经历的网络时代中所隐藏的问题和危机,而这些问题和危机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却并没有认识到。所以,作者的小说和访谈不啻是对我们的很好提醒。  相似文献   

15.
何晓明 《寻根》2014,(2):4-9
炎黄文化的人格化代表炎帝、黄帝,本是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不见于甲骨、金文,在《诗经》《尚书》《周易》《春秋》里也不见踪迹。他们的形象,成型于汉代,距今不过两干多年。本文探讨炎黄文化的原始依据、象征意义与研究路径,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4-94
10月819至12月26日,台北故宫继去年《雍正大展》后再度携手大陆博物馆,推出规模更为盛大的《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通过410件南宋文物全方位地展现南宋在文化与艺术上的创新与成就。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09,(6):138-138
在新的一年里,《寻根》依然突出文化寻根、血缘寻根和山水寻根,刊物的风格重点突出雅俗共赏,所刊发的文章既要有学术性,又要有思想性,还要有可读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追求的风格。为此我们欢迎朋友们为《寻根》赐稿。  相似文献   

18.
<正>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的一种信念,是其民族前进的一个基本的精神动力。张岂之先生最近谈到:"中国今日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时刻。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反映了历史变化后民族整体的提升。"(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北京日报》2013年11月11日)张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谈民族复兴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谈建立文化自信的  相似文献   

19.
黄德锋 《寻根》2014,(5):14-21
桥梁记录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盛衰的重要见证。云南是人类桥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云南先民已经学会利用桥梁跋涉迁徙。云南的桥梁文化经历了从独立发展到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具体体现在桥梁建筑艺术、桥梁文学、桥梁命名文化和桥梁民俗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02,(1):53-53
2001年10月至11月,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新闻出版署颁布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对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出版的136种社会科学期刊的质量进行了认真检测,评出一级期刊60种,二级期刊76种,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河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寻根》杂志以其大容量、高品位、丰厚的思想内涵、高雅的艺术风格和亲切朴实的大众特色,再次荣获二十佳期刊和一级期刊的称号。《寻根》杂志自从1994年创刊以来,一直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己任,扎根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之中,全方位、多视角探寻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