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湖油田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Ⅱ、Ⅲ油组,储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为孔隙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15%,平均空气渗透率40mD,为低孔低渗储层。采用岩心含油产状法确定了研究区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孔隙度下限10.5%、渗透率下限为6mD,为有效厚度划分及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油田油层段的解释精度,通过对研究区地质、录井资料、试油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长4+5、长6段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4+5、长6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确定了刘渠区长4+5、长6储层有效厚度含油岩性下限为油斑细砂岩;物性下限:? ≥8.0%,K≥0.2×10- 3μm2 ;电性下限:Rt≥40Ω·m,AC≥222μs/m;Sw≤60%。夹层扣除的厚度下限为0.2 m,计算有效厚度下限为0.4 m。该项研究结果可为王家川油田的“增储上产”及油田的后期开发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和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春风油田沙湾组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东风港油田沙三上清楚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区块内单井的测井曲线表现形态。通过取心井及录井资料,结合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试油、试采等数据,进行了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通过直方图、曲线图等技术手段得出了本地区含油性、岩性、物性、电性等有效厚度的下限标准,为储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5,(4):61-62
储层的物性下限即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下限的确定对划分有效储层和储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川东北YB气田大安寨段灰岩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渗储层,其具有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本文结合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压汞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隙结构分类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孔-渗关系法综合确定了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的孔隙度下限为1.79%,渗透率下限为0.004 m D。  相似文献   

6.
叶书锋  吴军玲  贾若 《内江科技》2011,32(11):120+174-120,174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影响储量计算结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储层评价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勘探、开发决策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合理而客观的油层物性下限值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评价储层的好坏,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本文根据胜坨地区深层岩心、试油、实测物性等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方法的适用性,采取”以分布函数曲线法为基础,测试法、试油法、柬缚水饱和度法、最小孔喉半径法为辅助方法,以探并相关试油试采结果为检验”的研究思路,探讨性地求取胜坨地区深层有效储层物性下限  相似文献   

7.
<正>point本文针对文明寨油田有效储层下限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提出利用取芯井,试油、核磁共振及室内实验等多种方法研究重新确定储层下限的解决方案。在油田开发行业起到指导地质储量复算及类似油藏的借鉴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增加文明寨油田的地质储量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田储量研究与储量计算过程中,有效厚度的“四性”标准研究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有效厚度四性标准中,物性标准是地质家最容易理解的量化标准。实际应用中通常选择孔隙度和渗透率反应物性下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验统计法确定物性下限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提出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方法。通过对该区目的层段井径、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岩性、物性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控制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为该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潘利生  张连元 《内江科技》2009,30(2):121-121
有些油田由于自然造斜或定向斜井,其测井解释的油层厚度不是铅直厚度而是视厚度,而在储量计算和沉积储层的研究中。用的是铅直厚度,这时须将视厚度校正为铅直厚度。铅直厚度求取的准确性,对沉积储层,特别是储量计算尤为重要,历史上,有三个有效厚度校正公式,选取哪个公式对校正的准确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王楠 《内江科技》2013,(2):41+7
车西洼陷沙二段为滨浅湖相沉积,储层以滨浅湖相滩坝沉积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地震描述及勘探难度大,借助正演模型技术,有效识别了滩坝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砂岩层数、最大砂体厚度与属性的定量统计关系,为滩坝砂岩的有效地震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某区块加密调整井开采对象是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本文通过对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地质、沉积等特征描述,总结得出限流法完井是提高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动用程度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某开发区某加密调整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瑞娟 《内江科技》2014,(2):118-121
<正>通过分析浊积砂体的形态、展布、储层物性以及成藏动、阻力情况,结合浊积岩油气藏的充满度分析得出:与充满度呈正相关的因素有砂体的厚度、有效厚度、储层物性、成藏动力,与充满度呈负相关的因素有砂体长宽比、成藏阻力。将相关性强的因素有效厚度/砂体厚度、孔隙度及成藏动阻力差与充满度建立了多元一次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张秀娟 《内江科技》2013,34(4):161+111
滩坝砂岩具有横向变化快、单层厚度薄等特点,其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较小,运用单一属性难以预测有效储层。本文利用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价地震属性反映储层参数的敏感性,以多元地震属性优化为前提,以K-L变换为手段,对原始地震属性进行优化,突出其间的差异性,降低了多解性。应用优化后的地震属性作储层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在车西地区滩坝砂岩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沁水盆地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煤系天然气资源,是目前我国煤系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研究区构造简单,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具有很高的煤系天然气含量。砂岩在石炭-二叠系各层位均有发育,厚度稳定,为该区最主要的煤系天然气储层。结合大量岩石薄片、压汞曲线资料、储层物性的分析,对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砂岩储层的分布规律、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影响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砂体厚度从中南部向北部呈递减趋势;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为主,部分岩屑砂岩,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占绝对优势,岩屑、长石次之;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微裂缝次之。物源、成岩作用、沉积相、砂岩粒径和埋藏方式等因素共同控制着砂岩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巴凯  杨德冰  唐直平 《内江科技》2011,32(2):126+133-126,133
对砂岩储屡的评价来说,由于影响因数众多,储层定量评价难度较大:灰关联法能通过关联度分析及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来理清系统中各因素问的主次关系,从而对目的层段砂岩储屡质量进行了分类评价。本文以王集油田东区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灰关联分析理论,采用权重系数的方法优选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扣度等4个评价因素.并对该区块的储层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类似.表明这种基于灰关联分析理论的砂岩储层评价的结果是较为客观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属性等资料对埕北低断阶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并结合物性分析数据明确研究区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沙二段早期局部发育大规模水下扇。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薄,平均砂厚为3.8 m,水下扇砂体厚度介于0.9~9.2 m,平均为2.2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颗粒分选较差,泥质含量较高,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含量较高,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14.7%,平均渗透率为4.5×10~(-3)μm~2,发育中低孔超低渗和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高达37.2%,储层有效性较低。砂体夹层发育程度较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分析认为,沙二段沉积环境不稳定和水动力持续减弱是控制储集层特征的主导因素,泥质含量是决定储层物性差的直接因素,并推测埕北低断阶沙二段难以发育大规模较高自然产能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9.
田芳芳  陈恭洋 《内江科技》2009,30(10):96-96,52
以张店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0.
浅析影响油层改造的地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强 《内江科技》2006,27(7):118-118,120
长文以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低渗透油层改造为例,分析总结了储层物性.地层压力、改造井段及有效厚度等各因素与压裂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对低渗透油层实施压裂改造的地质条件和选井选层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