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利用ArcGIS平台探究山东省碳排放演化格局,根据山东省各市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四个年份各市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得出山东省碳排放总量未来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山东省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碳排放)系统动力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平台对山东省未来经济发展情景进行定量化动态模拟,研究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案。设置四种不同的发展情景方案,预测在不同情景方案下山东省低碳经济综合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景Ⅳ模式下,山东省2020年经济发展规模、能源消耗量、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都要优于其他三种场景下模拟出的结果,得出山东省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为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城市节能与碳减排政策情景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悦怡  张力小 《资源科学》2012,34(3):541-550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能源消费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达到全球排放总量的80%。因此,将城市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主阵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借助情景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发展路径对城市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可能影响。通过构建LEAP模型分析基准(BAU)、政策(BP)和低碳(LC)3种不同情景下2007年-2030年北京市能源需求、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低碳情景下北京市能源需求总量预计2030年将达到88.61Mtce(百万吨标准煤),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55.82%和32.72%,碳排放总量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62.22%和40.27%,且在2026年达到拐点,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能源结构优化效果明显,低碳情景下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达到57.75%,高于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16.93%和11.25%;相比于基准情景,工业部门在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节能减排贡献率均最高,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将在北京未来低碳道路上发挥出巨大潜力。这些结果将为北京市未来能源发展和建设低碳城市提供重要的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居民生活碳排放量显著增加。本文从直接与间接排放源角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以及能源对于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并对中国2010—2030年三种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居民生活碳排放进行了仿真模拟。未来,居民生活碳排放将保持上升的趋势,直接碳排放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间接碳排放将保持迅速攀升的趋势,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因地制宜进行低碳建设等措施将成为减排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的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软件对区域未来发展情景进行定量化动态研究与模拟.通过调节复合系统的决策变量,设定了4种不同的发展情景方案,预测在不同情景方案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状况,得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治理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碳排放及低碳优化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空间载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经济载体,在不同利用方式下扮演着碳源/碳汇的角色。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制定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策略,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平衡、引导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理论-方法-实践”的范式,梳理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及低碳优化的研究脉络,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方法、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其模式与政策4方面总结现有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未来应围绕“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构建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研究的系统框架、基于全域全要素管控设计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现路径、统筹‘规模-结构-布局-强度’以优化碳排放约束下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原则制定差别化的生态系统碳汇提升方案和耦合多元要素以探索土地利用低碳优化的多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编制低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中国低碳经济模型管理与应用框架结构。基于宏观经济模块、政策分析模块、动态模块和碳排放模块对低碳经济模型进行管理。提出了低碳经济能力评价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不同输入数据实现动态评价功能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设定4种情景进行情景计算,基准情景、结构优化情景、政策情景和倒逼情景。在4种情景中,可以设定不同的年份,参考GDP增速,假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通过计算得出指定情景下的低碳指标,以此确定是否达到低碳的结果。针对低碳经济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获得不同指标间的关系与变化趋势。另外,将基于低碳经济模型计算获得的数据与空间信息进行关联,可以直观反映不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状态与变化,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提供技术支持。经系统验证,证明该系统能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科学估算区域内净碳排放量对开展节能减排、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森林面积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碳排放或吸收量的影响,预测区域未来所产生的净碳排放量。作为例证,用此模型估算了天津滨海新区2008--2020年的净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朝  赵涛 《资源科学》2011,33(5):844-850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居民低碳意识提高等众多领域。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15个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理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找出阻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粗放式发展、缺乏完善的低碳政策框架、居民低碳意识淡薄和缺乏低碳专业人才。根据关键阻碍因素,设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3种情景--基础情景、低碳情景和受挫情景,定量模拟中国205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极有可能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波动,低碳发展对我国能源与环境建设具有多重正效应,低碳情景比基础情景在能源总需求方面下降了8.5亿t标准煤,CO2排放量减少了6亿t碳当量,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量下降到34%。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模型GIS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低碳经济,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参与国际合作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基础数据库进行了分析、设计与建库,数据库主要包括4类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社会经济人口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库"。本文将低碳经济模型中的各种条件、指标与空间要素结合,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低碳经济模型GIS空间分析系统,提供低碳经济模型可视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空间分布表达、趋势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功能。经实践验证,证明该系统能直观反映不同区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未来情景类型,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与演化规律研究提供应用支撑,为环境决策和节能减排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瑾  匡海波  余方平 《科研管理》2020,41(5):240-249
港口是耗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低碳港口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日照港为例,揭示我国低碳港口形成机理。首先,采集了日照港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单位货物吞吐量碳排放量),将1987-2017年日照港低碳发展划分三个阶段,并剖析各阶段特点和主要驱动因素。接着,借助Gamma分布函数建立了不含影响因素和含有影响因素低碳形成机理演化模型,数理分析日照港低碳形成机理以及规模、技术和能源两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低碳演化模式。最后,借助不含影响因素和含有影响因素Gamma模型,情景模拟分析了日照港2018-2030年的低碳演化趋势,找到日照港低碳建设最优路径,并为日照港低碳建设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碳排放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分析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设置不同仿真情景预测建筑碳排放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而为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总量、实现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预测碳排放发展,对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东莞市为例,采用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拟合得到碳排放量与GDP、人口、城市化、人均消费支出、工业化及能源利用效率的多元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低碳社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设定基准情景、低碳情景、节能情景等3种情景,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及减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城市化率影响最小,碳排放量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0年为8246t,2025年达到8177t,而节能情景、低碳情景碳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及一系列低碳发展行动与技术支撑下,东莞市碳排放仍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付加锋  刘小敏 《资源科学》2010,32(2):205-210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人类必须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越早采取行动越经济可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在面对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时的政策选择难度加大,情景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情景不可能在先设定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再采用反演方法设定情景并保障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情景的设计要更多关注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和能源技术、经济竞争力,并在经济稳定发展情况下对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的投入。因此,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情景的设计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约束下,通过调整部门能源需求的驱动因素加以实现。然而,"低碳"经济情景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通过不同情景设计来选择较为适合中国发展的低碳经济情景模式。本文将对构建中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情景框架,关键指标的选择与设定,情景逻辑性检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沈建国 《科技风》2014,(18):152-153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从"重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全球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在三大运输系统中(公路运输、空运和水运),就碳排放总量及单位周转量能耗和碳排放而言,水运业是最经济和节能的运输方式。某钢厂大力提高钢材水运量,并运用各项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优化钢材的绑扎加固消耗量,从而推动了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是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依据经济-环境-能源-科技复合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绿色转型仿真模型,将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相关要素置于系统内分析。选取2010—2017年历史数据检验模型有效性,并结合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设置5种情景。通过对不同情景2018—2030年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按照目前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下经济总产值逐年上升,能源消耗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剧;采取经济速率调整可加快经济发展,但环境污染只得到缓解,生态问题依然突出;增大环境保护力度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存量,但经济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促进技术研发虽有利于产业发展,但生态环境效应提升潜力较大;而要素集成能在较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和环境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晓  朱永彬  彭永明  王铮 《资源科学》2012,34(5):864-873
由于碳排放趋势影响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也是各国进行减排谈判的基础,因此得到了公众和政府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碳排放动力学模型,预测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美国、波兰三国2009年-2050年的能源碳排放量,并对三国碳排放总量分别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国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美、波分别在2035年,2022年,2032年达到碳排放高峰;②三国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趋于下降,中国波兰两国下降速率较快,美国下降速率较慢;③未来能源结构中,中国和波兰的能源结构较相似,煤炭比例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石油,天然气,非碳能源;美国的能源结构较为合理,石油占比最大,其次为煤,天然气和非碳;④中、关、波三国人均碳排放量差距较大,美国人均碳排放量在三国最高,但三国人均碳排放量最终都呈下降趋势;⑤在欧盟目标下,中,美,波三国碳排放总量降幅并不明显,而在哥本哈根会议背景下,中国完全能提前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而基于2005年的碳排放水平,2050年中国要实现减排50%的难度非常大。美、波两国如不实施减排措施,其碳排放量将保持上升,实现目标的难度将更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钩趋势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或地区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速与碳排放降速的相对关系,而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脱钩是中国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泰尔指数和Tapio模型,刻画中国各省份2005—2017年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研究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脱钩指数的演变趋势,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均呈现了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大多呈现了降低趋势;②尽管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逐年缩小,但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差距、尤其是区域间碳排放差距逐年扩大;③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经历了扩张负脱钩、扩张挂钩到弱脱钩的变化历程,但部分省份的脱钩稳定性相对较低;④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山东等不断趋近强脱钩状态,但少数地区仍在扩张挂钩和扩张负脱钩状态中交替。本文结论有助于辨识中国不同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关系,落实不同碳排放及经济发展水平下可行的低碳发展策略,进而为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国芳 《资源科学》2012,34(12):2390-2397
结合中国火电企业发展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经验选取相结合的方法,从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会、低碳环境和低碳资源五个方面构建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基准情景、受挫情景和低碳情景;构建了三种情景下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IAHP-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托电企业为实例,运用此评价模型对该企业三种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评价,得出托电企业的三种情景在模拟期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都是一直上升的。最后,对于各模拟期内如何实现低碳情景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能源消费中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系统测算甘肃省1996-2011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12—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分析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减排潜力,提出甘肃省实现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竹  耿涌  薛冰  付加锋  唐笑飞 《资源科学》2011,33(4):620-625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5省为研究对象,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核算5省份1995年-200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脱钩分析,探讨5个省份1995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5个省份在1995年-2008年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迅速增加,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态势;预计伴随经济进一步增长,碳排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呈增长趋势;如何实现碳排放总量减排而又达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绝对脱钩",是中国低碳经济战略的首要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