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伴随着电力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及融合,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顺势而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为电力管理、运行、营销、决策提供了硬件支持,保证了电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文章针对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的主要子系统稍作分析,加深相关技术工作者对其认识,有利于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改造过程中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配电GIS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系统不能替代的,配电GIS系统是连系电力用户和电力企业的桥梁,而且它还有变动频繁、接线复杂以及数据量大等一些特点,现在人们对供电的安全性有了更高要求,也对配电GIS系统的应用需求更高。在一些事故中,这个系统能有效减少抢修的时间,还能提高供电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配电GIS系统应用与事故抢修中的具体情况,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不能得到保障,就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故障和供电持续能力不佳,影响电力用户的用电体验,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需要科学的展开智能配电系统的建设,构建适宜的智能配电系统架构,保障配电系统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规避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以下就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展开探讨,并分析智能配电系统架构的技术挑战,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保障智能配电系统架构的顺利建成,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推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发展也逐渐向着自我创新、自我完善的创新性发展战略目标发生转变,电力事业作为国有经济重要支柱之一,自然受到大家的关注与重视。为了使电力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概述,引申出对于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性建议,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使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电力事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配电变压器指的是配电系统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变换交换电流和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静止电力设备,它是电力网络中尤为重要的设备,它主要的作用在于升降电压、安全隔离、匹配阻抗等,它的作用能否得到正常的发挥会对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影响着电器设施的安全,影响着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及用电安全是否得到保障。本文中结合电力员工的一些实践经验,对配电变压器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针对配电变压器的一些保护措施和日常的维修技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电力事业是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在配电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结合电力配电自动化的要求进行调整,将配电管理效率最大化。本文将先简述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再提出一些能够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方法,最后阐明提高配电管理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对于电力资源有着极高的需求量,需要电力企业积极的应用现代化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电力资源的应用管理,以此有效的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其借助于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使得电能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在目前的该项工作开展中,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较多的配电问题,需要电力企业对存在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的加强管理,提高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的配电自动化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结合自动化技术、系统应用现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电力资源供应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是直接和电力用户相连接的线路,因此在可靠性上的要求很高。最近几年,随着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笔者就是以配电自动化的可靠性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分析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然后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并研究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可靠性评估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配电网可靠性进一步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4)
配电网是直接与电力用户连接的线路,需要较高的可靠性。近些年不断发展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本文综合分析配电系统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探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并研究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可靠性评估分析,旨在为配电网可靠性改进提出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在低配电系统中应用电力自动控制技术能有效优化整体结构的运行效果,提高供电平衡水平。因此,如何高效发挥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成为了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内涵出发,集中分析了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在低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路径,并从材料、框架以及规划三方面阐释了低压配电系统中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保障措施,旨在为相关项目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即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本作用是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实现对负荷的有效控制。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在电力运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保障。本文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念入手,对该系统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作详细论述,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WTO,电力供应将逐步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  相似文献   

13.
线损是指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线损率是体现供电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随着技术进步,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已在电力系统推广应用,为线损的自动化和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就从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功能特点着手,对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究其原因,配电系统的主要职能为保障电力平稳运行,有助于确保电力安全,但与此同时,电力运行会受到多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就需要注重在进行配电管理的过程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本文主要对基于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要点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电能的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电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资源,这就对电力的生产和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电能生产、供给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就需要做好电力配电相关设备的技术维护。电力配电设备在电力生产和供给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电力配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才能保证电力配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本文主要分析电力配电设备维护内容及其基本作用、电力配电设备的维护技术、目前电力配电设备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采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的市场化进程对配电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电力市场对配电网络、配电系统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的影响,说明电力系统的市场化对配电系统的要求更高,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系统的发展应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电力配电系统中传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开始在电力市场、城网建设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电压的突然下降,供电时的电力在瞬时中断等等问题是现在我们电力用户出现的最大的难题。在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用以前的电力控制技术是没有办法再满足这种高灵敏度的信息用户对电力的要求的。所以说使用新的电力控制技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使用新的定制电力技术首先需要攻克的问题就是配电侧电能的质量问题。在本文当中就是把现在主要的配电侧电能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并对其以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的市场化进程对配电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电力市场对配电网络、配电系统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的影响,说明电力系统的市场化对配电系统的要求更高,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系统的发展应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6,(4)
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发展迅速,对于配电网建设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实现配电自动化是目前解决电力发展需求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实现电力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方法都相对成熟,但是各个地区的配电网的特殊性,常导致各地区的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模式和技术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组成进行阐述,同时对依据配电自动化要求研发出的配套系统和设备进行合理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