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  黄德学 《西藏科技》2010,(11):46-48
总结了夜间云常规观测方法中的难点,尝试依据温度曲线变化判定云量与云层变化。经过分析发现,当云量减少或云层抬升变薄时,气温下降,温度曲线明显下降;当云量增多或云层加厚时,气温升高,温度曲线上升;当云量或云层没有发生变化时,温度呈正常的日变化。通过这种云与温度曲线之间变化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观测人员更加准确地判断夜间云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4年逐日T639粗网格资料中的2m温度、850hPa温度,EC粗网格资料中的850hPa温度资料,与兴安盟8个测站同期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发现线性相关特别显著,从而建立了80个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程,经检验,冬、夏季模型气温预报准确率优于全年模型,春季模型预报准确率不及全年模型,为实际预报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阿尔山五里泉空气负氧离子自动测报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和阿尔山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负氧离子浓度的季节差异和日变化规律,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通过T检验的预报因子,建立了负氧离子浓度逐小时和逐日预报方程,并检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春夏秋季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特征,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00;负氧离子浓度在春夏秋季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在冬季相关性较差。通过建立4个季节负氧离子浓度逐小时和逐日预测模型,实现了负氧离子预报的定量化,经检验预报方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邱冰  姜加虎  孙占东  王洁 《资源科学》2010,32(6):1133-1140
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是解决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有效工具,它使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得以在区域尺度上展开。本文将SDSM模型应用于博斯腾湖流域分析它的适用性,并对流域未来气温和降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降雨量为预报量,选取合适的NCEP大气环流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量与预报因子间的回归关系。利用1961年-1990年、1991年-2001年的实测数据和NCEP大气变量分别对SDSM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效果较好。把HadCM3输出的A2、B2情景下的大气环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模拟流域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90s)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显示,流域未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且A2情景下气温增幅略大于B2情景;冬季气温增幅最小,夏季增幅最大;与全国降水的增加趋势不同,博斯腾湖流域未来的年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分析结果可为博斯腾湖流域开展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以及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计降尺度的渭河流域未来日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兆飞  徐宗学 《资源科学》2009,31(9):1573-1580
本文基于GCM输出和统计降尺度技术,在渭河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选取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作为预报量,分析了渭河流域未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利用NCEP再分析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选择合适的预报因子并建立大尺度环流因子和预报量之间的经验统计关系,其中数据序列分为1961年~1990年和1991年~2000年2个时段,分别用于模型率定和验证;然后,应用确立的统计关系将HadcM3输出的未来数据(包括A2、B2两种情景)降尺度到站点尺度,基准期选取1961年~1990年.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未来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总体呈增温趋势,其增温幅度在A2情景下比B2情景下高;两种情景下,日最高气温增温幅度较日最低气温略大;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20s、2050s和2080s时期的空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的空间变化在A2和B2情景下大体呈现出由流域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变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林芝站太阳辐射监测数据,分析了近2年林芝的紫外线辐射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市紫外辐射较强,并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紫外辐射最强,冬季最弱。林芝市A波段紫外辐射平均辐照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在北京时间中午13点左右达到日最大值。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方法确认了影响林芝市紫外辐射的主要气象因子,分别为每日最大太阳高度角、平均总云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最高温度,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辐照度预报方程。经检验,预报方程对各个季节辐照度预报效果较好,适用于日常的辐照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2004-2010年杭州高速路段逐时的交通事故数据,并利用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了杭州地区路面结冰天气特征及气象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结冰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杭州高速路段的平均交通事故百分率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9:00~12:00和15:00~18:00。结冰时,峰值更为显著,夜间的事故率普遍高于平均事故率。(2)1961-2010年杭州结冰平均开始时间为12月2日,结冰平均结束时间为3月2日,其中结冰结束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3)不同结冰天气下发生结冰时,最低地表温度基本均在0℃附近及以下,风速较小。其中,降水后发生结冰时,气温分布的跨度范围较大,且一般要高于地表温度。降雪(雨)后结冰的相对湿度明显低于降雪时结冰。(4)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杭州地区结冰判断模型,TS评分73%,可以为结冰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9年—2020年观测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国家一般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资料和科右中旗境内距离气象站最近一处光伏电站发电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电量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均呈中等的正向相关,与日照时数呈强正向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弱负向相关。建立回归模型,将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常量这5个气象要素纳入回归方程中,即可根据上述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预报预测,进行光伏发电量的预报预测和光伏发电资源评估,以及为光伏发电站提供专业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
统计降尺度法分析太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俊雄  徐宗学  刘兆飞  赵芳芳 《资源科学》2008,30(12):1811-1817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需通过降尺度处理得出区域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信息,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降尺度模式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统计降尺度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应用太湖流域7个气象站点基准期(1961年~1990年)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变量,建立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80s)的气温变化情景。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于太湖流域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模拟太湖流域未来的气温变化。与基准期相比,A2、B2情景下,太湖流域未来3个时期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情景都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增幅明显增大;流域未来3个时期气温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冬季增温最显著,秋季次之,春季和夏季变化相对较小。分析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为决策支持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种统计降尺度模型在太湖流域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祁  徐宗学  蒋昕昊 《资源科学》2012,34(12):2323-2336
本研究采用A1B情景下大气环流模式BCCR输出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同时应用两种统计降尺度模型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和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预测太湖流域8个站点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和2081年-2100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重点针对两种模型中的预报因子选择、模型率定和验证以及建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在太湖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预报因子选择方面,依靠人为主观判断的SDSM模型和提供自动预报因子选择方法的ASD模型选择的预报因子基本一致,因此ASD相对优化了预报因子的选择过程。在率定和验证效果上,两种模型对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对降水的模拟效果不佳,但是ASD的模拟效果要好于SDSM。在未来两个时期,两种模型模拟的未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并不显著,但从多年平均来看,ASD模拟的气温略有上升,而SDSM模拟的气温略有下降;相较气温,未来降水变化较为显著,ASD模拟的降水量增幅明显高于SDSM模拟的降水增幅。综合考虑模拟的结果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认为ASD对太湖流域未来气候的模拟优于SDSM。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索北京地区SARS发病例数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关键气象因子与发病例数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SARS疫情气象危险度预测和报警分级。应用SPSS统计软件,将SARS发病例数与998个气象因子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再将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与发病例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求出回归方程。相关分析表明,SARS发病与前期气象因子相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云量、平均日较差;其中与平均相对湿度、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云量为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平均气压、平均日较差为正相关;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回归方程为:Y=218.692 – 0.698X630 – 2.043X716 + 2.282X921,决定系数R2 =0.847;建立了SARS发病气象危险度5级预警模型。结论是SARS发病与前期气象因子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SARS的流行特点有季节倾向性;最关键气象因子依次为X630(前第13至第17天平均气温)、X716(前第13至第17天平均相对湿度)、X921(前第9至第13天平均风速);SARS最易流行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16.9℃(95% CI 10.7-23.1),平均相对湿度52.2%(33.0-71.4),平均风速2.8m·s-1(2.0-3.6)。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7年5月~2018年7月突泉老头山负氧离子浓度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负氧离子时间变化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特征,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负氧离子浓度预测模型;突泉老头山负氧离子浓度具有显著地季节、月、日变化,夏季最高,春季和冬季最低,最大值出现在早晨,最小值出现在下午;夏季和秋季负氧离子浓度均高达6级,最高可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10倍以上;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引入前一天负氧离子浓度,建立负氧离子预报方程,通过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检验,负氧离子预测模型预报能力较好,期望该研究为旅游气象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淑侠 《青海科技》2009,16(3):46-48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模式的基本要素预报场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内青海省51个测站的气温资料,采用多因子线性回归MOS统计方法,开展了青海省51个测站48h内间隔为3h的短时效气温精细化预报,以及1-10d每隔24h的长时效日最低、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对西宁市2008年6月,2009年3月预报效果检验表明:当天气形势变化较平稳时,MOS方法制作的气温精细化预报结果稳定,当有特殊天气或转折性天气时,预报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徐春  王晓明 《青海科技》2007,14(4):20-22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已取代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两种观测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相对湿度差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观测仪器和观测时间差异的影响,日平均气温自动站比人工站高0.2℃,日平均相对湿度低3%,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均呈正值,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在最小相对湿度≥12%时为负值,<12%时为正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茶卡盐湖旅游季的气候适应性特征,笔者利用1981-2016年茶卡气象站5-10月气候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相对湿度的年、年代际、月平均值以及气候倾向率,研究其线性趋势及突变特点。结果表明:近36年来茶卡盐湖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显著增温的同时日照时数在显著减少,但气候突变基本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降水量虽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但气候突变不明显;相对湿度与平均风速虽有趋势变化,但变化不显著,也无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6.
使用锡林浩特1961年~2017年太阳总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因子和太阳能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7年地面接收的太阳总辐射量呈上升趋势且在2002年之前存在12年周期性;气温、地温、云量、能见度呈缓慢上升趋势,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呈缓慢减少趋势;气温和地温对太阳总辐射变化响应敏感;总云量、低云量、降水和相对湿度与太阳总辐射呈负相关;能见度与太阳总辐射呈正相关;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气候暖干化有利于到达地面太阳能资源的增加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对公众发布的基本气象要素,也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这就需要气象工作人员对指导预报进行全方位客观分析,对影响温度预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快速准确订正指导预报,提高地市精细化预报准确率。本文对青海省海北州四县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海北州气象台24h温度预报进行了检验,并对误差较大的样本进行了客观的统计分析,对24h温度的预报准确率进行检验。从预报温度准确率月变化图看,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除海晏县外均高于最高温度的准确率,逐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趋势线有一个较好的同步性。从整体来看,最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都在2月和8月最低,在5~7月、11月偏高。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也有很强的季节性及区域性,海晏县、刚察县夏季最低秋季最高,祁连县、门源县春季最低秋季最高。从最高(低)温预报绝对误差4℃的样本中挑选了62天影响全州3个及3个以上站点的个例进行逐日分析,总结出大幅度影响最高、最低温度的形势有:预报降水范围和强度偏差型、预报地面冷空气影响范围和强度偏差型、预报高空冷暖平流影响偏差型、预报高空槽强度移动偏差型、预报云量偏差型。  相似文献   

18.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气候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l982~1996)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C,降水量l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一7.4C.1a中相对湿度均较高,最低月平均77%.雨季旱季明显,2月~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l47.9mm;10月~1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稍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夏季,相对湿度则显著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年7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邢台市三级综合医院的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同期13种气象要素,研究分析诱发脑卒中疾病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气温、气压和风速。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中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分级预测预警模型,实际检验脑出血预报准确率达98.6%,脑梗塞预报准确率达99.2%,脑卒中预报准确率达95.3%。分级预警模型中脑梗塞、脑卒中发病人数大于或等于2人时预测准确率超过90%。此研究为邢台地区防治脑卒中疾病提供合理依据,为开展精细化医疗气象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西宁站前一日最低、最高气温实况,以及当日08时、20时EC数值预报产品未来24h、48h、72h 850hPa变温资料,结合西宁市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等特点,用相似离度方法制作西宁单站未来24h、48h及72h日最低、最高温度的客观预报,改变了温度预报主要依靠主观判断的现状,此方法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