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利人 《记者摇篮》2005,(11):17-21
20世纪50年代.美国沿大西洋中部,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在600公里长、100公里宽的地带,建立了由5个大都市和200余个小城市组成的世界最早的经济区域集群,这些以大城市为中心组成的经济区域,成为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经济区域集群,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区域经济的原形。  相似文献   

2.
“区域报业”发展构想中的“区域”与经济学意义的“经济区域”相重合,区域经济是区域报业的现实依据和物质支撑:区域报业也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因而我们提出的“区域报业”构想是在“区域”视野下,以经济区域为单位.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打破以省、地、市为单位的地域界限,整合报业资源,拓展报业市场,从而形成经济区域内的报纸产业集群的新的报业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集群知识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创新集群的知识转移问题,有利于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知识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新知识在区域的传播和知识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质量。区域创新集群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是要实现区域内的知识转移。将研究区域范围作为切入点,运用知识势差理论,分析区域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的机理,根据驱动区域创新集群形成的关键要素,从政府引导、资本推动、市场需求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驱动4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集群的知识转移模式,为区域创新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地市报的版面上,外埠新闻信息多起来了。这些地市报的报道触角,不再被地市区划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所制约,伸向埠外、大胆地伸向远方。这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在这些新闻报道中,有一类即是与本地市有着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8,(12):64-64
大众化法则:对区域经济发展,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如何让这些政策让普通百姓看得懂,读得下去?大众化是一个报道角度。先是寻找这些政策的重要性坐标,再就是挖掘贴近性。聚焦法则:寻找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进行放大报道。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现象,这使得区域经济新闻报道具有局限性,它不如宏观经济报道高屋建瓴,也没有一厂一店报道具体生动,合理运用聚焦法则,区域经济报道同样可触可摸。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两股力量,即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为代表的全球范围的贸易谈判机制与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相邻国家之间通过协议组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同时并存,互相推进。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科技数字化的必然趋势以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品为主体,以资本的联合为核心,以城市化的兴起为依托组成多种多样的区域经济是这些年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就酝酿成立欧共体,并从区域经济体逐步向区域政治体发展,形成一个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经济实体,在世界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的概念,并通过对传统社区图书馆经营方式和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实现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的条件。最后对国内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本挖掘机制的区域经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经济关系研究大都采用实证的或单纯的计量学的方法来实现的.本文则针对非结构化的文本特点,采用信息抽取和文本挖掘方法挖掘用户感兴趣的区域经济关系是具有十分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探讨了基于实体关系的文本挖掘机制的基础上,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经济关系的挖掘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基于属性的经济关系挖掘,利用信息抽取获取各个实体属性,采用聚类方法分析经济实体关系;二是基于相互引用的经济关系挖掘,首先构造经济实体关系分类词典,提出了实体关系标注算法,利用信息抽取获得实体之间的引用情况,然后构造关系有向图,从中挖掘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既可以对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可以发现特定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霞 《新闻世界》2009,(8):194-195
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有着密切联系。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深入研究区域文化,对启动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案例来讨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寻求区域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崔廷馨 《图书馆学刊》2012,35(4):12-13,36
集群概念的内涵对于区域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而言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区域图书馆集群的概念内涵,及集群概念下区域图书馆的空间组织形式和行为特征,进一步论述了我国区域图书馆集群研究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晓刚 《记者摇篮》2010,(1):52-52,51
一年多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规划接连出台。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沿海板块再次重新部署。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这些地区的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此果断、密集、大手笔地对整个沿海地区进行全面部署,充分说明活力频现的区域经济正成为提振中国经济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研究了ICT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关系。本文首先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ICT的固有特性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资本、技术、劳动都有深刻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ICT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型,并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ICT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区域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侯马,古称新田,是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年轻古城,其发展的高度和速度,源于在振兴工业、商贸、城镇经济的征途中,闯出了一条资源欠缺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在短时间内,这座集文化休闲、物流客运、商业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化城市,正在迅速崛起。候马地处山西南部,是晋陕豫三省省会城市"大三角"的中心区域,铁路、高速公路十字联通,今年7月,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的全面开通,300公里半径内已实现1小时通达,因此,侯马是山西立体交通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新闻有自己的特性,即区域特性,也就是说区域经济新闻与某一特定区域是密不可分的。从它报道的对象无论是一厂一店,还是一村一镇,基本上都是具体的、单一的经济单位或经济现象,相对而言,它具有典型的微观性。区域经济新闻处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与时代同步,不可能孤立静止地存在,所以,还是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毛学农 《新闻世界》2010,(8):117-118
区域经济决策是一种着眼全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思考,前瞻性是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性,也是提升区域经济报道价值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江淮时报》"关注合肥经济圈"专栏为例,提出对区域经济前瞻性报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逐渐形成了以经济为主导的世界新格局,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对整个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做出决定性的影响,各国为增强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地位,开始走联合道路,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经贸发展的主要潮流。在世纪之交,区域化经济集团与以往相比出现一些新趋势。正确认识这种新趋势,新特点,具有至关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在这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我所用,采取适宜对策,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通过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与外围区域(腹地)发生多种联系,通过对外围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中心”。经济区域化在我国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是中国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大势所趋。在拥有长三角、珠三角两个特大的城市区域后,一些中小经济区域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逐渐形成。随着城市化与区域化的不断推进,这些城市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9.
陈冰洁 《新闻世界》2014,(1):185-186
区域经济增长不是针对短期而言的,反映的是较长阶段内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活动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增长的同时也会出现倒退的现象。宏观经济周期是区域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可是宏观经济周期和区域经济增长周期并不是同步的。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通常是宏观经济周期先于区域经济增长周期,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其它区域通常是区域经济增长周期先于宏观经济周期,在部分时期部分区域内,也会发生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周期不关联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政府竞争情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阐述政府竞争情报及区域竞争力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政府竞争情报对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提出了政府竞争情报和企业竞争情报的耦合模型,并结合实践着重分析了政府利用竞争情报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