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全面系统地校勘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元曲选>三个杂剧选本的异同,发现<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比<元曲选>更接近元曲的原貌.在进行汉语史研究时,应首选<元刊杂剧三十种>和<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而<元曲选>也可以作为汉语史研究的韵文材料.  相似文献   

2.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组曲方式、用字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演剧特性及艺人的参与.<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经过艺人改编的通俗演唱脚本.对于<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校勘整理,历来皆以明代版本为标准,趋向于典雅的文人化,这种倾向恰与元刊本的文化特征相悖.校勘元本,应尊重其原貌,少校改,多注释,并开辟元本的通俗文艺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同时探讨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继承和发展了近代汉语中的"被"字句,在"被"字句的特点上,现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着一脉相承性.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发展演变,揭示了现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加深对现代汉语"被"字句发展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彭静 《现代语文》2007,(9):30-31
<琵琶记>,元末高明撰,成书于1356年左右,在中国戏曲史上一向被视为"词曲之祖".近年来,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如作家、版本、创作过程、人物形象等,但大都集中在文学领域,从语言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蒋绍愚先生<近代汉语研究概况>一书指出,<琵琶记>反映的是"元末明初的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本文考察了该戏曲旁白中含有"把"字的句子并将之分类,以期从中看出元末明初"把"字句在口语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西洋记>中出现的主要被动句进行详尽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字句参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描写,并总结出"被"字句在应用上的一些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洋记>中的"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比”字比较句的句法格式主要有“X比Y”式和“X比YW”式。“比”字句主要表达平比和差比两种意义。《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还未完全虚化为介词,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过渡的中间状态,既有粘着性又有独立性,呈现出鲜明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8.
"由"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文章对以往"由"字句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讨论"由"字句的定义、施事"由"字句的研究和"由"字句的研究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由"字句定义的范围应该扩大,以往对施事"由"字句的研究较多,而对"由"字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朱子语类>一书以其语言现象的丰富多彩和切近当时口语的特点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而为我们研究宋代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书中的"把"字句也是自成体系,其虚化程度加深,而处置式占据了绝大多数, "把"字的意义更为完善,结构更为复杂,与其他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直被视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不少学者发现外国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句。本文以越南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定量分析法,通过"把"字句专题测试来考察越南留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和强制状态下使用汉语"把"字句的差异。然后依托B.F.斯金纳的强化原理,重点探究强化越南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实际操练方法,以促使他们建立语言规范的行为模式,自觉地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把"字句。  相似文献   

11.
张会光 《现代语文》2006,(5):111-111
<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版05年1月刊"语文小百科"栏目中的<普遍用错的"空穴来风">一文,从"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的<风赋>),白居易诗中的准确运用(朽木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等方面,确定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并且据此判定"‘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等句子对"空穴来风"的运用全错了.  相似文献   

12.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敢以烦执事"后用了句号,"敢"不应该解释为"冒昧",这样的理解违背了汉语中的"因果-假设反成"规则.根据这一规则,"敢以烦执事"后应该用问号,"敢"应该解释为"岂敢".  相似文献   

13.
孙鹏  刘洪泉 《考试周刊》2008,(9):206-207
在<红楼梦>一书中,出现了很多"把"字句.这些"把"字句句式各异,因此翻译的方法也各异,在全书的把字句中,笔者发现有几种类型是比较特殊的,现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徐辉 《文教资料》2008,(7):32-34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句式,本文着重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介引宾语和"把"字句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珺 《现代语文》2007,(6):122-123
引言:比字句的研究现状汉语的比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差比的主要格式,它的发展和演变经过了长期的过程,以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黄晓惠(1992)、史佩信(1993)、李讷、石毓智(1998)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VP结构对<北京人>中的"把"字句进行了分类考察,并予以语义层面和句式变换的分析."把"字句中状语多数出现在"把"字前,但也可以出现在"把"字后.同时,通过对语篇中"把"字句的句式义、使用环境以及与"将"字句的比较,还探讨了"把"字句与处置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扬州评话<伍子胥>是用扬州方言创作的一部作品,该书中的"把"字句同普通话比较表现出了极大的特殊性,它既有动词的用法又有介词的用法,显示出了语言演变的轨迹,本文试图对该书中的"把"字句作具体的描写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强 《现代语文》2008,(5):27-29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超常规组合的"比"字句,比较客体"前N"与结论项"后N"是由同一个名词"N"来充当,经常出现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本文通过考察格式中"前N"与"后N"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和进入本句式的语义条件限制,从三个平面出发,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分析、探索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处置式有"以"字句、"将"字句、"把"字句三种,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这三种句式做了全面静态的考察和描写.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型,其特殊之处主要在于对动词的严格要求。"把"字句中的动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