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刁曼云 《科教文汇》2010,(20):68-69
《简·爱》中的两位女性伯莎·梅森和简·爱是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两任妻子。简·爱与小说作者夏洛特·勃朗特一样都是英国白人女性,而伯莎·梅森则来自于英国殖民地。简·爱嫁给了罗切斯特,生活中充满希望,伯莎·梅森嫁给罗切斯特却是噩梦的开始。从作者对她们的态度和命运的安排可以看出她的女权主义观,这反映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女权主义与后殖民女权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在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的英国,女性仍然生活在父权社会当中.就父权而言,大多数学者包括女权主义者都是瓦对<简·爱>当中的大团圆结局的,同时这些学者还认为简·爱嫁给罗切斯特纯属巧合而非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3.
杨一宁  张喆 《科技风》2014,(14):180-181
简·爱一直作为一部现女性追求自由与平等形象的楷模作品而被人们称颂与传扬。整部小说通过简·爱的一言一行和她对独立、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竭力捍卫自我尊严、努力争取女性平等的栩栩如生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赵宇 《科教文汇》2008,(24):226-226
《简·爱》是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和权利,而要求在工作、人权以及爱情上平等的意识。使其称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全新女性。  相似文献   

5.
伯莎·梅森作为《简·爱》中的一个边缘性人物,在小说中的描写较少且形象可怕,仿佛只是一个用来推动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故事发展的精神失常的工具性人物。但这终不是她原本应有的模样。文章意从被评论家发掘出来的文本典型——伯莎·梅森出发,结合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书写的整体生态,浅析维多利亚时期文本中女性典型的塑造历程。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女性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具有女性主义特色的作品,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角度,试图对《简·爱》的两个中译本从语言表达和审美标准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所选的中译本译者分别为祝庆英(女)和吴钧燮(男)。译文的对比揭示出男女译者在操控语言和翻译策略选择上所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不同程度的发挥,旨在强调女性译者的女性主义特色,从而倡导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7.
王莉 《科教文汇》2013,(7):84-85
19世纪现实主义悄然崛起。英国小说家夏洛利·勃朗特的《简·爱》便是其扛鼎之作。本文试图通过简·爱的童年经历及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探究简·爱的深层精神内核: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魏琴 《科教文汇》2009,(35):249-250
《简·爱》这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勇于反抗、敢于追求解放和为平等不屈斗争的女性形象,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即女性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同时,这篇文章也对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同时也在她身上也体现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生动形象,并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主人公悲惨的身世、坎坷的经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激起了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本文从简·爱的成长经理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以求得对简·爱这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更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同时也在她身上也体现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生动形象,并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主人公悲惨的身世、坎坷的经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激起了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本文从简·爱的成长经理分析其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以及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以求得对简·爱这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更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