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宋晓飞  张卫 《科教文汇》2014,(4):205-206
“90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目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也引发了即将毕业的“90后”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是社会和高校因素,也存在家庭和个人的问题,深入思考,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注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搭建、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等四方面寻求解决“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学业、就业压力,人际交往、两性关系问题和身心疾病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五大触发因素。建立预防为主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心理危机事件,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环境变化后,角色转换带来的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恋爱与性问题的困惑及矛盾,生活经济负担带来的压力、网络的诱惑、就业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等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建立以预防为重点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能更及时深入的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防止心理危机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敏仪 《中国科技信息》2010,(2):235-236,246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焦虑、自卑及受挫的心理表现,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供需矛盾、职业指导工作不完善、家庭就业观念偏差、大学生自身期望过高及就业准备不足等成因,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层面出发提出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案,促进大学生良好就业心态的形成,促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持高校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危机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从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高校和社会的作用,全方位、立体式地分析,寻求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造成大学生就业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扩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失衡;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与现行体制的弊端;学生自我因素与家庭的期望值;高校的办学思路、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相对落后等。解决大学生就业危机的出路在于:协调好扩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调整价值取向与就业观念;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努力提升道德品质,诚信应聘;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西部边疆高校大学生和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相比存在就业弱势,本文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毕业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弱势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球性金融危机寒流的强袭使得原本积重难返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现危机渐退,但寒流难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以助其应对就业寒冬,化"危"为"机",迎来就业春天,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90后""00后"大学生恋爱意愿强烈,但恋爱抗挫能力较弱。随着大学校园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恋爱受挫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笔者就近期发生的一例因恋爱受挫引起的心理偏差案例进行心理干预和教育引导,探讨高校在大学生恋爱受挫事件中如何有效开展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90后"大学生作为众多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消费行为和与时俱进的消费心理。为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也已成为各大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从日常消费情况、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等方面,探析了"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及社会与高校应对其采取的正确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陆颖 《科教文汇》2011,(14):55-56
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妇女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她们自强不息、追求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自英国最早提出“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容。公众在与科学的关系中,身份也不断变换,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无论何种身份———目击者、消费者还是公民,公众都将参与到具体的科学决策过程以及对将来科技发展道路的规划活动中,发挥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5.
周钰 《科教文汇》2011,(15):13-13,19
笔者是一名年轻班主任,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缺乏经验,工作方法不当导致班级工作病入膏肓,自己在学生心中完全是"局外人"。在试着用"自己人效应"作为良药后,病症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才能实现档案价值,档案工作才能发挥其存在意义。文章阐述了档案"思想库"概念,分析了当前档案馆从"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现实条件以及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Embodiment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mbodiment(缘身性)的基本内涵是处境中的身体塑成心灵。缘身性具有哲学和科学上的理论渊源。Embodiment可以翻译为缘身性。缘身性表明身体既是认知的载体和实现者,同时更是认知的产生者和塑造者。在身体塑成心灵作用的理解方面,也存在局限的(知觉意识的)和彻底的(全部意识的)维度。缘身性概念需要加以澄清,并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界定。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活"的语文课堂实际不"活"。要建构"活"的语文课堂,必须注重其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创造性;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内化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创造语文课堂"活"的路径,从而使其具有"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