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永华  邢奕 《新闻界》2012,(10):67-68
《前进报》(Вперёд)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的第一家机关报,由列宁任主编。《前进报》创办之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新《火星报》(Искра)实际上被党内的孟什维克派掌握,布尔什维克派没有表达本派观点的报纸,于是在列宁的提议下创办了《前进报》。  相似文献   

2.
《红旗报》(die rote Fahne)原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革命左派——“斯巴达克联盟”的中央机关报,后来成为德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该报于1918年11月9日在柏林创刊(图1),每日出版。创办人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1):44-45
<正>《劳动意志报》(ВоляТруда)是俄国革命共产党机关报,1918年9月14日-12月4日在莫斯科出版,日报。同年12月29日,改为杂志,在保留原名的基础上继续作为革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出版。1920年10月,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革命共产党并入俄共(布),杂志遂停刊。俄国革命共产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由民粹团体组建的社会革命党,该党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政党,是恩格斯创建的第二国际的成员党。在  相似文献   

4.
赵永华  邢奕 《新闻前哨》2011,(12):100-100
《前进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的第一家机关报,1904年12月22日(公历1905年1月4日)在日内瓦创刊,由列宁任主编。《前进报》创办之前,布尔什维克没有自己的机关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所掌握,于是布尔什维克派创办了这份表达自己观点的报纸。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该党形成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5.
赵永华  牛伟坤 《新闻界》2012,(14):77-78
1905年4月12日-27日(公历4月25日-5月10日),由党内布尔什维克派组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孟什维克拒绝参加伦敦的“三大”,几乎同时在日内瓦召开了他们认可的党的“三大”.伦敦的“三大”不承认党的“二大”确认的新《火星报》是党的中央机关报,确认即将创办的《无产者报》(Пролeтaрий)为党中央机关报.  相似文献   

6.
马学清 《青年记者》2012,(27):85-86
李庄(1918~2006),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1948年,党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局《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相似文献   

7.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个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为加强革命宣传,同盟会于同年11月26日在宋教仁主办的留日学生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基础上,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出版发行,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每月一期,共出26期。始由张继主编。《民报》出版后,刊登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卖国,介绍法国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声援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7):73-74
<正>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898年3月成立(党的一大只有9位代表),但只是宣布了党的成立,产生了一个3人中央委员会,指定在基辅出版机关报《工人报》,没有制定党纲和党章。中央领导机构很快被沙皇警察破获,《工人报》尚未出版即被捣毁。蓬勃发展的俄国工人运动普遍存在着分散和自发倾向。列宁和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正遭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5):69-70
<正>1900年列宁流放期满后到国外与普列汉诺夫合作—俄国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合作,于1900年12月24日在莱比锡创办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家机关报《火星报》(Искра)。不久该报迁往德国慕尼黑出版,1902年4月移至英国伦敦出版,1903年之后移至瑞士日内瓦出版。主编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列宁实际上主持报纸工作。列宁为报纸两度起草了编辑部声明,是为报纸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列宁关于“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和与此对应的列宁提出并实践的“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的党内思想交流原则。这两个概念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具有普遍意义。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也是普通人。囿于他自己同时处于具体党内的派别之中,在贯彻他自己提出的以上原则时,会受到派别利益、环境氛围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双重标准,但他努力在党的法权规范内考虑问题的意识也清晰可见。对此可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俄国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列宁多次在党代会确认的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机关报编辑部以外,另立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会和本派的中央党报编辑部,这里有党初创时期党内各派均缺少党规意识的历史原因,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之后,武汉时局艰难,中共中央及其宣传部门不得不秘密迁往上海,暂驻于上海兆丰花园(今中山公园)东面的愚园路亨昌里418号(今愚园路1376弄34号).在《向导》难以为继、中共又急需一种新的机关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于1927年10月22日决议成立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任编委会主任及主编.继而,《布尔塞维克》接替了《向导》的位置,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这份报刊自发刊以来就秉持"布尔塞维克"的主义和精神,在国统区秘密出版发行,为广大革命群众传播中共党内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道报"是法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它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虽然不能说是最老的)工人报纸之一.它是让·若莱士于一九零五年四月创刊的.当时,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两派——若莱士派和儒勒·盖德派——实现了统一."人道报"在创刊以来的五十三年中经历了艰巨的过程.但是可以说,它经历的唯一困难时期,就是一九一四——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的社会党领导人同资本家缔结了"神圣同盟",以便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除掉这三年之外,"人道报"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忠实旗手,特别是在一九二零年十二月成立共产党,报纸成为法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以后.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3):97-98
<正>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少数派)。二大后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机关报新《火星报》由孟什维克派掌握,禁止党的印刷所排版多数派的小册子,拒绝国外多数派和国内一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把多数派的书刊运到俄国的建议;新《火星报》也不给布尔什维克派同等的发表意见的机会。于是,多数派提出要"创办自己的机关报"来自卫,这个机关报就是《前进报》(Впередъ)。  相似文献   

14.
欧阳明 《当代传播》2007,36(2):27-29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一大"到"三大"期间,关于党的中央机关报与中央委员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列宁有过从互不领属到后者领导前者的思想变化.本文通过史料论证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列宁思想的转变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并与党内政治形势和工作策略相关.  相似文献   

15.
赵永华  邢奕 《新闻界》2012,(18):77-78
《贫苦农民报》①是俄共(布)中央主办的供农民阅读的一张通俗日报,其前身为十月革命时期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军事机构出版的《士兵真理报》、《农村贫农报》和《农村真理报》三家报纸。1918年3月15日,俄共(布)中央  相似文献   

16.
《大江报》的前身为《大江白话报》,1911年1月3日创刊于汉口,是湖北革命团体创办的第二个机关报。湖北革命团体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创刊于1909年10月8日的《商务报》。《大江报》与《商务报》可谓一脉相承,代表的同为革命团体,《大江报》报人也几乎是《商务报》的原班人马,承袭了《商务报》的报刊主旨及风格,  相似文献   

17.
殷莉 《新闻知识》2005,(6):14-16
机关报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等出版的报纸。代表该机关、政党、团体发言并宣传其政治主张与方针政策,以其影响社会舆论,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政党机关报简称党报。在我国机关报分为党报、中央部、委、署、局机关报、人大、政协及民主党派机关报、社会团体机关报四大块。党报又分中央、省委和计划单列市委、地市级党委及少数县级党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8.
在解放战争硝烟初起,乃至战火冲天,进入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时,中共中央在延安曾有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国统区也办有机关报性质的《新华日报》,都已经蔚成规模,为什么后来的中央机关报演变成了《人民日报》?抗战胜利,《解放日报》骨干力量进军东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的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聚集了一批中共办报人才。曾经担任中共总书记的博古(秦邦宪)长期担任社长。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策,"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报业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报界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具体来说,有5个特点:一是报纸广告进入一个低潮期。广告是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目前呈下滑局面。尤其是自前年以来,多数党委机关报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去年1—5月份,中央一些大报和各省市党委机关报广告收入与1998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0%至30%,降幅最大的达40%。而在广告向各种  相似文献   

20.
陈继静  周源 《新闻界》2012,(12):74-75
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1826-1900)一生有许多头衔,但他的实际工作,一直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主编,绰号"士兵"(图1)。他是该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国会议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战友。青年李卜克内西是1848-1849年德国民主革命的积极参加者。革命失败后,他流亡伦敦12年,是马克思家的常客,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直接教诲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